资源简介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中,不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A.淀粉 B.油脂 C.食盐 D.蛋白质2.下列人体必需的元素中,缺乏或过量均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是A.碘 B.铁 C.钙 D.锌3.近年来因假酒造成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因为不法分子采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在假酒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是( )A.水 B.甲醇 C.乙醇 D.醋酸4.为了备战中考,每天的饮食搭配必须营养全面,下列午餐的搭配合理的是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⑤5.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A.物质的鉴别 B.化学与能源①用灼烧法可以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②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①化学电池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②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安全①霉变的大米煮熟后可以食用 ②可以用甲醛溶液浸泡鱼虾以防腐 ①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抽气 ②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试验A.A B.B C.C D.D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红磷 B.铁丝 C.酒精 D.硫7.蛋白质是人体必须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下列菜肴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的是:A.麻辣豆腐 B.凉拌黄瓜C.东坡肉 D.红烧粉丝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B.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C.Al等氢前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H2,所以Na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H2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9.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A.白酒 C2H5OH B.生石灰 CaOC.煤气 CH4 D.干冰 H2O10.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化学与环境N2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 O2支持燃烧﹣可做火箭燃料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止水污染 过量排放CO2﹣形成温室效应C.日常生活经验 D.元素与人体健康鉴别硬水、软水﹣用肥皂水 酒精不慎洒出着火﹣立即用水灭 缺碘﹣易引起贫血 喝牛奶﹣有利于补钙A.A B.B C.C D.D11.制作北京冬奥会火炬的材料是“碳纤维”,所用燃料是氢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纤维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碳纤维能耐受 800 ℃ 以上高温,是因为它的着火点高C.氢气做燃料,生成物是水,实现“零排放”D.氢气能被压缩装入燃料罐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隙大12.下列物质的鉴别或除杂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A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将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C 除去MnO2中的少量Na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 在空气中高温灼烧A.A B.B C.C D.D13.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俗名 B.物质的分类氢氧化钠的俗名——苛性钠 碳酸钠的俗名——纯碱 CH3COOH——酸 NH3·H2O——碱C.物质的物理性质 D.物质的鉴别干冰——能升华 氧化钙——加水放热 食盐与苏打——加食醋 化纤与纯羊毛面料——燃烧A.A B.B C.C D.D14.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反应原理 B.物质鉴别稀硫酸用于除铁锈:Fe+H2SO4═FeSO4+H2↑ 羊毛和涤纶--抽丝灼烧闻气味一氧化碳用于炼铁:3CO+Fe2O3 2Fe+3CO2 纯碱和食盐--用食醋鉴别C.安全常识 D.元素与人体健康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人体缺钙--会引起贫血点燃可燃性气体--先要验纯 人体缺锌--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A.A B.B C.C D.D15.依据所学知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其方案不正确的是A B C D物质 酒精和白醋 空气和二氧化碳 食盐和白糖 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中氧气含量方案 闻气味 滴入相同滴数澄清石灰水 尝味道 分别插入带火星木条A.A B.B C.C D.D二、填空题16.从H、C、O、Cu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一个。(1)由60个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的分子______________;(2)红色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3)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______________;(4)“西气东输”中“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17.青少年健康发育需要合理摄入多种营养,不宜偏食。(1)现有以下食物:①米饭、②牛奶、瘦肉、③蔬菜、水果、④动物油、⑤大豆。如要有目的地摄取某些营养元素,请从上述食物中选择(填序号):维生素______。(2)食物中的糖类给人体提供热量,某糖X在人体内发生的反应是:。则糖X的化学式为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18.乙醇:俗称___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___ ,可以利用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制得,是___________能源。酒精能燃烧,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车用乙醇汽油是___________物,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污染、促进农业增产。19.冰城“研学”正兴。我区中学生以“问稻拜农”为主题到稻米之乡一五常进行研学。(1)水稻脱壳后得到大米,大米的主要成分①________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②______,其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放出能量,供③________ 和④______的需要。(2)水稻生长过程中,为了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施加一种化肥① ______(填化学式),这种化肥还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②________能力。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常施加一种含氮量最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的氮肥,该氮肥在工业上可以用液氨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制得,同时生成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_________ 。20.(1)按要求从氧化镁、一氧化碳、氢氧化钠、碳酸钙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①一种有毒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③一种可溶性的碱________________。④一种难溶性的盐________________。(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已成为国家的意志,保护自然环境,人人有责。试回答:①济南市已全面启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将全面得到无害化处理。现有下列四种生活垃圾,不能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A 玻璃啤酒瓶 B 金属易拉罐C 废弃水果皮 D 塑料饮料瓶②保护水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自来水厂通常用高铁酸钾(K2FeO4)作为净水剂和消毒剂来处理天然水。在高铁酸钾中,铁、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③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影响生态环境。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在二氧化硫(SO2)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现在的汽车排气管上都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如图),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这样就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填下列选项序号之一)。A 生成的N2属于单质 B 生成的N2和CO2都不属于空气污染物C 生成的N2和CO2都不能燃烧 D 生成的CO2属于氧化物④绿色化学也称环境友好化学,就是利用化学原理,实现从生产源头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单质铜制备硫酸铜,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制备实验方案:甲:乙: 〔已知: 〕在上述两方案中,更符合绿色化学观念的是_______(填“甲”“乙”之一)。若取相同质量的单质铜,分别用上述两方案制备硫酸铜,将两者理论上最多可制备硫酸铜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为_____(填下列选项序号之一)。A 甲方案较多B 乙方案较多C 二者相等三、实验题21.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海带富含碘成为常用食物之一。某学习小组利用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经查阅资料可知:①碘化钠【NaI】与氯化钠化学性质相似,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碘化银则是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②将氯气通入碘化钠溶液中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③水溶液中的单质碘【I2】遇到淀粉溶液呈现蓝色,而碘离子【I-】则不具备这一性质。④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1)取样操作:将海带灰用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滤液;A同学在滤液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B 同学向滤液中直接加入淀粉溶液,观察到________C学在滤液中通入氯气后加入淀粉溶液,观察到________;同学们讨论后认为_______(填字母)同学的实验无法达到实验目的。(2)老师演示了另一种方法:取滤液后直接滴入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到溶液出现黄色沉淀。参考答案:1.C2.A3.B4.A5.A6.A7.A8.C9.B10.B11.A12.C13.C14.B15.D16. C60 Cu CO CH4 H2O17. ③ C6H12O6 反应前的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不变18. 酒精 C2H6O或C2H5OH 可再生 混合19. 淀粉 葡萄糖 机体活动 维持恒定体温 KCl(或其它合理答案) 抗病虫害和抗倒伏 CO2+2NH3CO(NH2)2+H2O20. CO MgO NaOH CaCO3 C 1:4 1:1 B 甲 C21. 2NaI+Cl2=2NaCl+I2 无明显变化 无色溶液变棕黄色再变成蓝色 B AgNO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