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依法履行义务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依法履行义务 教案

资源简介

4.2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义务意识,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法治观念:正确对待公民义务,增强履行义务的能力。提升公民素养,自觉承担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3.责任意识: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理解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知道违反义务应承担的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法定义务须履行
1.导入:播放视频《开端》中关于讨论网曝的片段。思考: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积极履行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依法、文明上网,客观、理性参与网络,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今天就让我们以拒绝网络暴力为话题来学习依法履行义务。
(设计意图:通过当下最火的视频和最热的话题吸引同学们的注意,也让学生更加认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拒绝网络暴力)
教师过渡:刚刚我们看的是一段影视剧,可能并不是真的,但网络暴力在我们生活中却并不新鲜,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网络暴力案。
学生看案例分析:2020年7月初,谷某某去小区门口的快递驿站时,被隔壁便利店老板郎某偷拍。郎某与朋友何某分别饰演快递小哥和对面小区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小富婆”在微信上聊天,编造了“富婆出轨快递小哥”的剧情。之后,上述偷拍的视频以及捏造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被他人合并转发,并相继扩散到110余个微信群(群成员总数2万余人),引发大量低俗评论,多个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对上述聊天记录合辑转载推文(总阅读数2万余次), 影响了谷某某的正常工作生活。谷某某的邻居、朋友、同事议论纷纷,再然后就是丢了工作、找新工作被拒、患上抑郁症……谷某某自视被“社会性死亡”。
结合教材,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谷某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郎某和何某没有履行什么义务?你如何看待郎某和何某的行为?
学生回答问题,略。
教师小结:谷某的劳动权、人格尊严权受到侵犯,何某和郎某没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依法保护他人的人格尊严权),二人的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是一种违法行为。
师:继续出示庭审结果材料:2021年4月30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郎某某、何某某,法院认为二人的行为严重侵害了被害人谷某某的人格权,影响其正常工作生活,使其遭受一定经济损失,社会评价也受到一定贬损,均已构成诽谤罪,法院当庭宣判,分别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郎某某、何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思考:郎某和何某为什么被判刑?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郎某和何某违反了刑法,给他人带来了严重伤害,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所以被判刑,这告诉我们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违反了法律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二人的庭审结果总结得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履行法定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要做。
环节二:违反义务须担责
思考:根据庭审结果,郎某和何某承担了什么责任?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过渡:通过民法,行政法和刑法中关于侮辱诽谤的相关规定,告诉我们公民所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所要求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承担刑事责任。
环节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过渡:网络谣言是网络暴力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还有我们常见的人肉搜索他人隐私,网络语言暴力等,网络暴力混淆人们视听,颠倒黑白,侵犯我们的合法权益,影响价值观,甚至影响社会和谐。这两年疫情期间,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从网络谣言到人肉搜索,我们不得不思考网络暴力何时才能终止,今年年初更是有刘学州因不堪忍受网络暴力而自杀,为我们敲响警钟,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权利和义务关系呢?
在面对一些网络暴力造成的严重后果,网友们的观点也是五花八门,出示网友观点,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我们在上网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关系?
网友甲:转发评论是我的权利,我的地盘我做主。
网友乙:大家都在骂,我只不过是跟了一下风而已。
网友丙:我就是开个玩笑,凭什么封我微博账号。
学生思考,并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网友甲的观点得出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所以我们在发表网络言论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通过网友乙和丙得出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在网络上也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不能只享受权利而逃避义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的具有争议的观点,让学生明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增强义务观念。)
再次出示谷女士维权后的生活案例,问:谷女士的成功维权对于谷女士本人及我们有何积极意义?
学生思考并回答,略
教师总结:谷女士成功维权增强法律的公信力,让更多受害者敢于和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促使更多人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上网,理性参与网络,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守法也使得网络环境更加清朗,人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多保障。由此得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再次出示材料:谷某某在遭遇了网络暴力后,她的的邻居、朋友、同事议论纷纷,再然后就是丢了工作、找新工作被拒、患上抑郁症……谷某某自视被“社会性死亡”。思考:除了人格权,谷女士还有什么权利遭到了侵害?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得出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于平等就业的规定也让同学们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环节四:小结
请学生概括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小结: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的某些权利也是义务。权利义务相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