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依法行使权利设计大纲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能够珍视公民权利,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依法行使权利。2.责任意识:能够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自觉依法行使权利,遵守法定程序,提高行使权力的能力。3.法治观念:能够知道行使权利有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正确维护合法权利。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知道行使权利有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教学难点:能够掌握维护权利的方式,正确维护合法权利。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行使权利有界限1.导入:播放一段视频《小区禁养宠物,标准一刀切?》,并提问——你赞同这则禁养宠物通知吗?(设计意图:引出我们拥有养犬的自由与权利,同时权利是有界限的。)2.深入引导:继续追问——如果你的小区不让饲养宠物了,你同意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禁止养犬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更全面地理解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3.联系实际:播放视频,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请学生结合实际经验,思考如何依法文明养犬?(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识到我们应该依法行使权利)教师小结: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2.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环节二:维护权利守程序1.创设情境:小明在回家路上被邻居家的小狗咬伤,对此,你怎么看?(多角度作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依法维护权利。)2.具体方式:方式一:【和解】小明在父母的带领下,找到邻居,商量赔偿事宜。方式二:【调解】小明的父母与邻居就赔偿事宜协商不成,产生纠纷。小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获悉后高度重视,及时介入调解,调解员开展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促成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矛盾得以解决。方式三:【仲裁】小明的父母与邻居协商赔偿事宜,本着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纠纷的理念,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选择仲裁。方式四:【诉讼】小明的父母与邻居协商赔偿事宜,邻居不想给予任何赔偿,小明父母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教师小结:1.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2.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3.依法维护权利的主要方式: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教师寄语:升华主题。权利如剑,亦有两面。驭剑而行,进退有方。课件设计亮点:1.重视联系学生实际。很多学生家里都有宠物,部分同学并没有做到依法文明养宠物,通过这一堂课,能够引导学生树立依法行使权利的观念,从而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2.采用一例到底的形式,由一个禁养宠物的通知引发学生讨论,结合日常由于宠物引起的冲突,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体现了理例结合,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现实场景与情境,真实地反映学生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将相应的法治理念与维权方式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到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