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探究造成浪费的原因,寻找避免浪费的对策。2.能在生活中避免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在生活中避免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程导入(3分钟)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视频导入 1.展示视频:《勤俭节约,中华美德》。 2.展示问题:除了餐桌上的浪费,生活里还有哪些行为违背了“勤俭节约”的美德? 3.学生回答:略。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容,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行为,引出本课。小结揭题:除了饮食方面的消费,在我们身边还“潜伏”着形形色色的浪费。因为其频繁和细微,我们根本没有察觉。探究新知 (一)发现浪费现象(10分钟) 1.浪费行为放大镜 (1)展示图文资料: 过渡总结:各种浪费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课前组成的“浪费现象调查小组”,深入了解了浪费现象吧,接下来,请同学展示你的调查结果。 2.浪费行为小调查 (1)展示调查内容: 展示小贴士的内容: 学生观看图文资料。 学生展示调查的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浪费现象,初步形成节约资源的意识。 学生通过实际调查,了解浪费的现象和危害,加深对浪费现象的了解。教师总结:那么为什么会存在那么多的浪费现象 难道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浪费吗?探究浪费原因(16分钟) 1.真心话大冒险 (1)展示活动要求:请你大胆说出曾经的浪费行为,说一说为什么知道是浪费行为但还是这样做了? (2)学生回答:略。 (3)展示预设:我曾经浪费过水,因为我觉得水那么多,浪费一点应该没关系。 (4)追问:一个水龙头每分钟滴水20克,一个小时浪费多少克?一年(365天)将浪费多少水? (5)学生计算:略。 (6)展示预设:一小时浪费1.2千克,一天浪费28.2千克,一年大概浪费了10吨水。 2.观点辨析 (1)展示观点 (2)展示问题:想一想,这些说法错误在哪里? (3)教师总结:很多浪费行为是我们错误的想法导致的。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相关链接:浪费大数据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浪费行为。 学生根据要求计算。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资料。 学生通过思考与回答,反思自己曾经的浪费行为,并学会思考浪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的具体数字,可以直观感受到水资源浪费。 引导学生懂得很多浪费行为是由于错误的想法导致的。 进一步了解我国目前浪费的情况,自觉树立勤俭节约的理念。教师总结:面对如此严重的资源浪费,有什么方法可以节约资源?寻找避免浪费小对策(10分钟) 1.说一说:你有哪些避免浪费的小对策? 2.学生回答:略。 3.展示小妙招: 4.活动一:情形分析 (1)展示情境: (2)学生回答:略。(3)展示预设: 情境一预设——淘米水、洗完蔬菜的水、鱼缸里的水都很适合养花; 情境二预设——吃多少点多少避免浪费;没吃完用自带餐盒打包带走;尽量按需点餐,光盘最好; 情境三预设——可以继续折纸飞机,但是可以用旧报纸折叠;如果用新的大白纸折叠,玩后可以用来打草稿;折过的纸不要乱丢,可以放回垃圾桶再利用。 (4)总结:节约并不意味着不用资源,而是尽可能让每一样东西做到物尽其用。 5.畅所欲言 (1)展示要求:有很多关于浪费与节约的名言、警句、谚语,意味深长。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你能再找一些类似的句子吗? (2)学生回答:略。 (3)展示预设: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展示要求:请你从水、电、气、衣物、文具等方面,以反对浪费、提倡节俭为主题,设计一幅宣传画或宣传标语,把你的观点传达给大家。 6.普法知识: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分析情境。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为避免浪费出谋划策,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通过分析情境,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物尽其用。 通过名言警句和设计宣传画和标语,引导学生进一步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反对浪费,提倡节约,知道国家宪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师总结: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保护自己、保护地球的可贵品质,希望大家都能加入到勤俭节约的行列中来,人人参与。课堂小结(1分钟)拓展空间请你化身“防止浪费监督员”,观察家里存在哪些浪费现象,记录下来,并和父母沟通解决浪费问题。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