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 五年级下 1.1读懂彼此的心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 五年级下 1.1读懂彼此的心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倾听和倾诉,正视自己,了解家人,理解自己和父母的不同。
2.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心情,理解家人言行背后的爱,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
3.能够选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懂得要孝敬父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心情,理解家人言行背后的爱,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
难点:能够选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懂得要孝敬父母。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寓言故事导入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师提问: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生:思考并回答寓言故事的启示。
总结: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沟通要从心开始,唯有理解,才是打开别人心锁的钥匙。
过渡:这个世界上与我们最亲密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可是很多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经常发生矛盾,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家人的心。
设计意图:通过寓言故事,引出本课话题,让学生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知道要懂得彼此的心。
【讲授新课】
一、彼此的心声
师:读一读《李晓欣的周记》
思考:你认为是“我”变了,还是爸爸妈妈变了呢?
分享:你是不是有时候和李晓欣有一样的烦恼呢?说一说你和家人之间发生过的不愉快,当时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阅读,回答
师总结:原来,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做决定,而我们的父母却不放心,过多的干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会逆着父母的意愿。
设计意图:通过读李晓欣的日记,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为后面分享环节做铺垫。
过渡: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同,所以经常会发生矛盾,那我们的父母是怎么想的呢?我们来看看书上的两位妈妈的心声,大家齐声读一读并思考,妈妈们为什么感到烦恼呢?
师:妈妈们觉得我们的变化太大了,我们的关系变得很紧张,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觉得?那么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原本的关系变得紧张了呢?课前,我们已经分小组进行了调查,现在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调查结果。
生:汇报调查结果
总结:我们的变化确实非常的大呀!因为我们在不断地长大,有了自己的主见,父母的干预让我们觉得不耐烦。
过渡:而且父母和我们在家庭中的角色也不同,所以在兴趣爱好,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也会有较大的不同。请描述一下你和你家人的不同。
生:分享家人和自己的不同。
总结:父母与我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性格、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方面等。也是因为这些不同,导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应该换位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学生能够正视自己,了解家人,理解自己和父母的不同,感受父母的言行背后的爱。
二、体会父母的爱
过渡:接下来,让你们站在父母的角度,看看发生下面的情况,你的父母会对的你说些什么呢?并思考为什么父母会这样回应。
例:妈妈,周日上午我可以去同学家一起学习吗?
妈妈可能的回应:
一起去吧!路上小心,在别人家要有礼貌,懂规矩。
学习?是一起玩吧!不许去!
去哪个同学家?大概多长时间?和谁一起去?
……
(1)你想买一双很贵的鞋子。
(2)别的同学有智能机,你也要一个。
(3)写完作业你想看电视。
总结:虽然父母的回应不同,但是都蕴藏着对我们相同的爱。
活动:小小朗诵者,朗诵唠叨是最温情的爱。
生:朗诵唠叨是最温情的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家人言行背后的爱,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
难点:能够选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提升孝敬父母的道德修养
师:同学们,现在应该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吧?长辈们做这些都是源于对我们的爱,那么平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向我们的长辈表达爱呢?
师:最后,让我们拿出信纸,以“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为主题,给家长写一封“三行情诗”。
生:给家长写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懂得要孝敬父母。
【课堂小结】
虽然我们有那么多的不同,但是我们爱彼此的心是相同的,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彼此的心,彼此的爱。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