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训练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单选题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2.16世纪起,新旧两个世界之间出现了动植物物种的大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长期的,新大陆的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被引进欧洲与亚洲;旧世界也向美洲传输了许多物种。这主要得益于A.生产技术革命性变化 B.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C.世界紧密地连成一体 D.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3.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入美洲造成当地社会的明显变化不包括A.原住民大量死于传染病 B.出现高度的族群融合现象C.高产作物传入使人口迅速增长 D.新物种伴随移民大量传入4.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商人们先后取代了南欧与北欧的封建领主,成为社会中最具权势的阶层。在英国、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新阶级逐步控制了本国的政治和政府。材料表明了新航路的开辟A.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 B.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统治权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使欧洲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5.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说明A.人口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全球性传播B.传染病造成原住民的死亡C.传染病造成美洲原有社会的解体D.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6.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帝国,在近代史上叱咤风云,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无论何时太阳都会照耀在它的领土上。被历史学者称为“地球人类创造的文明巅峰,后来者永远无法复制的奇迹”。对这一国家表述正确的是A.是欧洲最早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B.曾经打败过葡萄牙的“无敌舰队”C.是欧洲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D.18世纪从法国夺得北美的加拿大7.海地曾经被称为“安的列斯群岛珍珠”,是拉美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但自1804年摆脱西方殖民统治以来,它依然是西方国家“新殖民主义的最早试验场”,经济发展缓慢,一直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造成这种窘况主要是因为A.当地传统产业结构单一 B.大国争霸政治格局的影响C.移植西方国家生产方式 D.缺少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8.如表为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表。引起下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1650年 18.30% 2.40% 18.30%1750年 19.20% 1.60% 13.10%A.工业革命加速人口流动B.西方殖民国家泛滥的黑奴贸易C.美国实施种歧视政策D.西方国家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9.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机器大工业的产品破坏了落后国家传统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凭借自由贸易的利器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规模空前的社会变革,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的“破坏的使命”。这表明A.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B.殖民扩张对落后国家客观上具有社会改造作用C.殖民者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为目标D.列强侵略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落后的总根源10.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时,每磅的价格竟高达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茶叶已成为大众的普通消费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C.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11.据有人估计,1519 年美洲中部墨西哥尚有近 1100 万人口,到 1600 年时,只剩下大约 250万人了,这种人口下降的趋势一直持续下去,以致到 1650 年,其人口总数只剩下 150 万。导致该地区人口快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A.战争减员 B.种族屠杀C.瘟疫肆虐 D.人口迁徙12.《全球通史》中提到,地理大发现时期“探险者虽然绝大多数是意大利航海冒险家,但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而不是他们的家乡、微不足道的城邦,这一点绝非偶然”。“绝非偶然”主要是指新兴君主国A.能为海外殖民提供强大支持 B.因航路阻断引发商业危机C.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相对较高 D.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13.新航路开辟以后,由于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造成下列哪个人类文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A.东方文明 B.印第安文明 C.玛雅文明 D.埃及文明14.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占有40座庄园以上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39家锐减至19家。1600年时,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同时期欧洲也有大量的封建贵族陷入贫困。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社会财富出现重新分配 B.对外殖民扩张步伐放缓C.下层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D.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15.某人写道:“陛下命令我不要按照习惯的方法走陆路去东方,而是向西取道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海路。”文中的“我”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16.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黑奴贸易的盛行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人们需求的推动二、材料分析题17.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18.海洋自古以来就成为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路径。近代以来,海权论兴起。大国崛起无一不是建立在对海洋的控制上,谁重视海洋,先控制海洋,谁就能抢得先机。材料一: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忙。宋代积贫积弱,无法经营陆上丝绸之路,“南渡以后,国土日蹙,一切依办海舶”。据统计,当时一艘海船可载货六七十万斤,相当于2000头骆驼的运输量。材料二:近代以来,海洋成为财富的象征,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近400多年的大西洋时代。材料三: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均开始筹划海防。李鸿章认为:“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认为,兴办海军“用以压制强敌,扩大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之影响,耀皇威于四海,这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国务”;一旦战争爆发,海军将以“歼灭敌舰队,控制敌海面”为首要作战任务。材料四:有学者认为,二战后,大西洋时代结束了,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何芳川《太平洋时代和中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03期)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变化的原因。(2)阅读材料二,分析美洲发现与地中海时代结束的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西方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大西洋时代主导近400多年的原因。(3)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关于海防观点的差异;结合材料和19世纪90年代的史实,说明这种差异对中日产生的结果。(4)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外史实,从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现。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图片辨别推断的能力。结合已学知识及地图首先可以排除A,因为在14世纪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世界之间还是相互隔绝的,与地图不合;由地图中所示的纪委航海家的航行过程,结合几位航海家的航行时间可以推断出地图最早可能出现在16世纪,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及影响2.B【详解】根据“16世纪起,新旧两个世界之间出现了动植物物种的大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长期的,新大陆的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被引进欧洲与亚洲;旧世界也向美洲传输了许多物种。”可得出其强调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逐步建立起世界的联系,B项正确;A项是指工业革命,排除A;紧密地连成一体的说法错误,排除C;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3.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高产作物本来就原产自美洲,而且外来人口的迁入导致美洲原住民数量急剧下降,并没有导致人口迅速增长,故选C;结合所学内容可知,ABD的说法都正确,属于人口迁入美洲造成当地社会的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4.C【详解】材料“在英国、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新阶级逐步控制了本国的政治和政府”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促进新兴阶级开始掌握国家政权,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C正确;价格革命是欧洲社会转型的表现之一,A排除;工业资产阶级兴起与工业革命有关,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5.A【详解】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出现的现象,说明人口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全球性传播,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口流动带来的结果,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这一现象对美洲社会结构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这一现象对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统治的影响,排除D项。6.D【详解】18世纪中期,经过七年战争,英国夺取了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等殖民地,故D正确;欧洲最早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是荷兰,排除A;“无敌舰队”是西班牙的,排除B;欧洲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排除C。故选D。7.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海地由于列强的掠夺和压榨导致传统产业结构单一,从而经济发展缓慢,故选A;海地的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本国产业结构的单一,大国争霸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海地由于贫穷落后,并没有移植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更不是由于缺少工业革命的 技术创新,排除CD。8.D【详解】据材料“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表”并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正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由于欧洲殖民者对非洲黑人的掠夺、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残酷屠杀,导致非洲、美洲人口比重严重下降,而欧洲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人口比重上升,其中对非洲黑人的掠夺和贩卖,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加强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D项正确;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揭开序幕,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黑奴贸易主要是把非洲的人口贩运到美洲,而材料中还体现了美洲人口比重下降的问题,B项片面,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实施种歧视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9.B【详解】由材料“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机器大工业的产品破坏了落后国家传统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凭借自由贸易的利器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规模空前的社会变革”可知,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扩张中破坏了落后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变革,客观上具有社会改造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殖民扩张客观上具有推动落后国家社会变革的作用,没有体现其加强世界之间联系的作用,排除A项;殖民者以殖民掠夺为目标,客观上传播了先进制度和技术,排除C项;列强侵略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落后的原因,但不是总根源,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0.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使得世界市场不断拓展,因此茶叶已成为普通消费品,B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在1689年,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A排除;工业革命开始是在18世纪60年代,而材料所给的一个世纪后是在18世纪50年代,时间不符,C排除;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1842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D排除。11.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墨西哥人口从1519年由1100万人口到1650年下降到150万人口,这主要是因为欧洲人去美洲殖民带去的瘟疫导致墨西哥人口大量死亡,C正确;ABD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主要是瘟疫导致的,排除。故选C。12.A【详解】根据“但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可得出,当时西欧的封建王室大力支持海外探险,为其提供帮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危机,排除B;CD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13.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对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屠杀大批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B项正确;东方文明在近代受到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但是并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仍然保存着自己的文明,排除A项;玛雅文明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其毁灭至今是个未解之谜,排除C项;埃及文明虽然在近代受到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但是并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仍然保存着自己的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14.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6、17世纪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的贵族在不断地贫困化。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西欧的价格革命,新兴资产阶级获益匪浅,而土地贵族日益衰落,社会财富出现重新分配,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外殖民扩张,且价格革命会加速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排除B项;价格革命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每况愈下,排除C项;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C【分析】试题分析: 葡萄牙人两次航行都是向东的(达·伽玛和迪亚士)而西班牙人的两次航行都是向西的(哥伦布和麦哲伦), 葡萄牙人喜欢向东,西班牙人喜欢向西。当时流行地圆学说,西班牙人认为地球是圆的向西一定会到达东方,由此即可知是哥伦布。故C项正确。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详解】16.A【详解】据材料时间信息“16和17世纪”联系所学知识,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地区的物种交流。可见,新航路的开辟是可可树在16和17世纪被一直到东南亚和非洲的前提条件,也是主要原因,故A选项正确;黑奴贸易使新航路开辟的一个结果,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物种交流,但不是主要原因,B选项错误;世界市场的雏形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出现,所以也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人们才能接触并接受其它地方的产品并产生需求,因此人们需求的推动也不是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17.(1)表现:①中国(宋朝)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直接监管;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②西方: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根本原因:前者的封建生产方式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后者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推动了西欧的进步。(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影响: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详解】(1)表现,中国表现,根据所学知识,从宋朝商业贸易突破时空限制,城市职能变化可知,中国(宋朝)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直接监管;根据所学,从农村集镇变化的角度分析可知,农村集镇兴盛;根据所学,从宋朝海上贸易发达可知,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根据所学,从货币发展的角度分析可知,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西方表现,根据所学,从贸易中心变化的角度分析可知,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根据所学,从价格革命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可知,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根据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可知,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根本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影响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应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因此中国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方式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西方的根本原因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推动了西欧的进步。(2)原因,据材料二“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可知,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根据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可知,政府开放(放松)海禁;根据材料二“在漳州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可知,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影响,根据材料二“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可知,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根据材料二“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及所学知识,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情况可知,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18.(1)陆上丝绸之路不畅;宋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技术条件;唐宋抑商政策松动促进或重视海上贸易;海上运输能力比陆路大。(2)联系:新航路开辟;使得欧洲商业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地位下降。原因:西葡英法荷等大西洋沿岸的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代议制民主,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从而实力强大,能先后确立海上霸权。(3)差异:中国:海防只是为了消极防御,保持和局,维护封建统治,没有向外扩张野心;日本:则是为了对外扩张,打败对手,称霸海上。结果:中国:结果甲午战争失败,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民族危机加深;日本:结果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成为亚洲强国,刺激侵略野心。(4)二战后,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最有活力实力令世界瞩目:美国经济保持首位;亚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飞速发展,亚洲经济崛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的提升;环太平洋地区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影响力巨大: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合组织。【详解】(1)根据材料“宋代积贫积弱,无法经营陆上丝绸之路”可以分析路上丝绸之路受阻,宋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力量比较强大。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指南针已经应用于航海,宋代造船技术发达,这些都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2)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实际上说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被发现,世界各地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地中海航运中心的地位被打破,地中海时代落幕。原因:大西洋主导400多年的主要原因是西欧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同时较早的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幅度的领先于东方。(3)根据材料“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可以看出清政府的海防只是为了消极防御;从材料“用以压制强敌,扩大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之影响,耀皇威于四海,这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国务”可以看出日本是为了对外扩张,打败对手,称霸海上。结果: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结果甲午战争失败,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民族危机加深;日本:结果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成为亚洲强国,刺激侵略野心。(4)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太平洋时代的到来主要说的是环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美国经济长期处于世界的霸主地位,同时日本经济的快速的崛起,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巨大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