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4.1 二项分布导学案学生版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伯努利试验,能利用n重伯努利试验的特征推导二项分布的分布列。2.能根据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实际意义猜想出均值,并能由定义计算二项分布的均值,知道二项分布方差的表达式。3.掌握二项分布及其数字特征,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了解利用概率进行决策的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掌握n重伯努利试验的特征,建立二项分布模型。掌握二项分布及其数字特征难点:二项分布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n重伯努利试验(1)伯努利试验概念:n重伯努利试验.的概念:特征:独立、重复2、二项分布定义:记作:二项分布的均值与方差:二、探究新知探究一、二项分布的判定例1、(多选)下列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的是( )A.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5次,X表示点数为6出现的次数B.某射手射中目标的概率为p,设每次射击是相互独立的,X为从开始射击到击中目标所需要的射击次数C.实力相等的甲、乙两选手进行了5局乒乓球比赛,X表示甲获胜的次数D.某星期内,每次下载某网站数据被病毒感染的概率为0.3,X表示下载n次数据电脑被病毒感染的次数归纳:判断一个事件满足二项分布标准:跟踪训练:1、下列事件中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的有( )A.随机变量ξ表示重复抛掷一枚骰子n次中出现点数是3的倍数的次数B.某射手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9,从开始射击到击中目标所需的射击次数ξC.有一批产品共有N件,其中M件为次品,采用有放回抽取的方法,ξ表示n次抽取中出现次品的件数(MD.有一批产品共有N件,其中M件为次品,采用不放回抽取的方法,ξ表示n次抽取中出现次品的件数(M探究点二、二项分布求概率例2、 为防止风沙危害,某地决定建设防护绿化带,种植杨树、沙柳等植物.某人一次种植了n株沙柳,各株沙柳的成活与否是相互独立的,成活率为p,设X为成活沙柳的株数,均值E(X)为3,标准差为.(1)求n和p的值,并写出X的分布列;(2)若有3株或3株以上的沙柳未成活,则需要补种,求需要补种沙柳的概率.归纳:应用二项分布求概率步骤:跟踪训练: 1、有8件产品,其中4件是次品,从中有放回地取3次(每次1件),若X表示取得次品的次数,则P(X≤2)=( )A. B. C. D.2、位于坐标原点的一个质点P按下列规则移动:质点每次移动一个单位,移动的方向为向上或向右,并且向上、向右移动的概率都是,质点P移动5次后位于点(2,3)的概率是 .三、尝试应用探究点三、二项分布概率的计算例3、设随机变量X~B(n,p),且E(X)=1.6,D(X)=1.28,则( )A.n=8,p=0.2 B.n=4,p=0.4C.n=5,p=0.32 D.n=7,p=0.45跟踪训练:1、设X为随机变量,X~B,若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E(X)=2,则P(X=2)等于( )A. B. C. D.2、若X~B,则P(X=k)(0≤k≤20,k∈N)取得最大值时,k= .四、补偿提高探究点四、二项分布的实际应用(课本例2变式:高尔顿板问题)高尔顿(钉)板是在一块竖起的木板上钉上一排排互相平行 水平间隔相等的圆柱形铁钉(如图),并且每一排铁钉数目都比上一排多一个,一排中各个铁钉恰好对准上面一排两相邻铁钉的正中央.从入口处放入一个直径略小于两颗铁钉间隔的小球,当小球从两钉之间的间隙下落时,由于碰到下一排铁钉,它将以相等的可能性向左或向右落下,接着小球再通过两铁钉的间隙,又碰到下一排铁钉.如此继续下去,在最底层的5个出口处各放置一个容器接住小球.理论上,小球落入4号容器的概率是多少?(2)一数学兴趣小组取3个小球进行试验,设其中落入4号容器的小球的个数为,求的分布列.跟踪训练:1.张师傅驾车从公司开往火车站,途经4个交通岗,这4个交通岗将公司到火车站分成5个路段,每个路段的驾车时间都是3分钟,如果遇到红灯要停留1分钟.假设他在各交通岗遇到红灯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概率都是.则张师傅此行程时间不少于16分钟的概率为 .2.(2021·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某高中生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从家到学校的途中有4个交通岗,假设他在各交通岗遇到红灯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概率都是.(1)求这名学生在上学途中遇到红灯的次数X的分布列;(2)求这名学生在上学途中首次遇到红灯时已通过3个交通岗的概率.某商场五一节假日期间开展对100辆某品牌自行车的使用时间(单位:年)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结果如表:使用时间(年) (0,4] (4,8] (8,12] (12,16] (16,20]被调查的车 辆数 20 36 24 16 4用频率估计概率,若在所调查的自行车里随机抽取5辆,其中使用时间超过4年的自行车的辆数记为X,则X的方差为( )A. B. C. D.五、达标检测:1.某大厦的一部电梯从底层出发后只能在第18,19,20层停靠.若该电梯在底层有6位乘客,且每位乘客在这三层的每一层下电梯的概率均为,用X表示这6位乘客在第20层下电梯的人数,则P(X=4)=________.2.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n(3≤n≤8)次,正面向上的次数ξ服从二项分布B,若P(ξ=1)=,则方差D(ξ)= .3.设随机变量X~B(2,p),随机变量Y~B(3,p),若P(X≥1)=,则D(3Y+1)=( )A.2 B.3 C.6 D.74.(多选题)(2021·张家口高二检测)袋子中有2个黑球,1个白球,现从袋子中有放回地随机取球4次,取到白球记0分,黑球记1分,记4次取球的总分数为X,则( )A.X~B(4,)B.P(X=2)=C.X的期望E(X)=D.X的方差D(X)=7.4.1 二项分布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伯努利试验,能利用n重伯努利试验的特征推导二项分布的分布列。2.能根据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实际意义猜想出均值,并能由定义计算二项分布的均值,知道二项分布方差的表达式。3.掌握二项分布及其数字特征,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了解利用概率进行决策的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掌握n重伯努利试验的特征,建立二项分布模型。掌握二项分布及其数字特征难点:二项分布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n重伯努利试验(1)伯努利试验概念:只包含两个可能结果的试验叫做伯努利试验n重伯努利试验.的概念:将一个伯努利试验独立地重复进行n次所组成的随机试验称为n重伯努利试验.特征:独立、重复2、二项分布定义:一般地,在n重伯努利试验中,设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0<p<1),用X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则X的分布列为P(X=k)=Cpk(1-p)n-k,k=0,1,2,…,n.如果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具有上式的形式,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记作X~B(n,p).二项分布的均值与方差:如果X~B(n,p),那么E(X)=np,D(X)=np(1-p).二、探究新知探究一、二项分布的判定例1、(多选)下列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的是( )A.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5次,X表示点数为6出现的次数B.某射手射中目标的概率为p,设每次射击是相互独立的,X为从开始射击到击中目标所需要的射击次数C.实力相等的甲、乙两选手进行了5局乒乓球比赛,X表示甲获胜的次数D.某星期内,每次下载某网站数据被病毒感染的概率为0.3,X表示下载n次数据电脑被病毒感染的次数解析:选项A,实验出现的结果只有两种:点数为6和点数不为6,且点数为6的概率在每一次试验中都为,每一次试验都是独立的,故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选项B,虽然在每一次试验的结果只有两种,且每一次试验相互独立且概率不发生变化,但随机变量X的取值不确定,故随机变量X不服从二项分布;选项C,甲、乙的获胜率一定,且和为1,进行5次比赛,相当于进行了5次伯努利试验,故X服从二项分布;选项D,由二项分布的定义可知,被感染次数X~B(n,0.3).答案:ACD归纳:判断一个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标准:①对立性: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与否必居其一.②重复性:试验可以独立重复地进行,且每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概率都是同一常数p.③X的取值从0到n,中间不间断跟踪训练:1、下列事件中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的有( )A.随机变量ξ表示重复抛掷一枚骰子n次中出现点数是3的倍数的次数B.某射手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9,从开始射击到击中目标所需的射击次数ξC.有一批产品共有N件,其中M件为次品,采用有放回抽取的方法,ξ表示n次抽取中出现次品的件数(MD.有一批产品共有N件,其中M件为次品,采用不放回抽取的方法,ξ表示n次抽取中出现次品的件数(M解析:对于A,设事件A为“抛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是3的倍数”,P(A)=.而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了k次(k=0,1,2,…,n)的概率P(ξ=k)=C××,符合二项分布的定义,即有ξ~B.对于B,ξ的取值是1,2,3,…,n,P(ξ=k)=0.9×0.1k-1(k=1,2,3,…,n),显然不符合二项分布的定义,因此ξ不服从二项分布.C和D的区别是:C是“有放回”抽取,而D是“无放回”抽取,显然D中n次试验是不独立的,因此ξ不服从二项分布,对于C有ξ~B.答案:AC探究点二、二项分布求概率例2、 为防止风沙危害,某地决定建设防护绿化带,种植杨树、沙柳等植物.某人一次种植了n株沙柳,各株沙柳的成活与否是相互独立的,成活率为p,设X为成活沙柳的株数,均值E(X)为3,标准差为.(1)求n和p的值,并写出X的分布列;(2)若有3株或3株以上的沙柳未成活,则需要补种,求需要补种沙柳的概率.解:由题意知,X~B(n,p),P(X=k)=Cpk(1-p)n-k,k=0,1,…,n.(1)∵E(X)=np=3,D(X)=np(1-p)=, 1-p=, n=6,p=.X的分布列为X 0 1 2 3 4 5 6P(2)记“需要补种沙柳”为事件A,则P(A)=P(X≤3),P(A)=+++=,所以需要补种沙柳的概率为.归纳:应用二项分布求概率的一般思路(1)根据题意设出随机变量;(2)分析出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3)明确参数n,p,写出二项分布的分布列;(4)将k值代入求概率跟踪训练: 1、有8件产品,其中4件是次品,从中有放回地取3次(每次1件),若X表示取得次品的次数,则P(X≤2)=( )A. B. C. D.解析:因为是有放回地取产品,所以每次取产品取到次品的概率为= .从中取3次,X为取得次品的次数,则X~B,P(X≤2)=P(X=2)+P(X=1)+P(X=0)=C××+C××+C×=.答案:D2、位于坐标原点的一个质点P按下列规则移动:质点每次移动一个单位,移动的方向为向上或向右,并且向上、向右移动的概率都是,质点P移动5次后位于点(2,3)的概率是 .解析:∵X~B, P(X=2)=C=C=.答案:三、尝试应用探究点三、二项分布概率的计算例3、设随机变量X~B(n,p),且E(X)=1.6,D(X)=1.28,则( )A.n=8,p=0.2 B.n=4,p=0.4C.n=5,p=0.32 D.n=7,p=0.45解析:由已知有解得n=8,p=0.2.答案:选A跟踪训练:1、设X为随机变量,X~B,若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E(X)=2,则P(X=2)等于( )A. B. C. D.解析:∵E(X)=n=2, n=6, X~B. P(X=2)=C××=.答案:选A2、若X~B,则P(X=k)(0≤k≤20,k∈N)取得最大值时,k= .解析:P(X=k)=C=C·,0≤k≤20且k∈N.∵≤1(0≤k≤19且k∈N), 得×≤1, k≥6. 当k≥6时,P(X=k)≥P(X=k+1);当k<6时,P(X=k+1)>P(X=k).∵当k=6时,P(X=k+1)=P(X=k), 当k=6或k=7时,P(X=k)取得最大值.答案:6或7四、补偿提高探究点四、二项分布的实际应用例4、(课本例2变式:高尔顿板问题)高尔顿(钉)板是在一块竖起的木板上钉上一排排互相平行 水平间隔相等的圆柱形铁钉(如图),并且每一排铁钉数目都比上一排多一个,一排中各个铁钉恰好对准上面一排两相邻铁钉的正中央.从入口处放入一个直径略小于两颗铁钉间隔的小球,当小球从两钉之间的间隙下落时,由于碰到下一排铁钉,它将以相等的可能性向左或向右落下,接着小球再通过两铁钉的间隙,又碰到下一排铁钉.如此继续下去,在最底层的5个出口处各放置一个容器接住小球.(1)理论上,小球落入4号容器的概率是多少?(2)一数学兴趣小组取3个小球进行试验,设其中落入4号容器的小球的个数为,求的分布列.解:(1)记“小球落入4号容器”为事件,∴.(2)落入4号容器的小球的个数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的分布列为0 1 2 3跟踪训练:1.张师傅驾车从公司开往火车站,途经4个交通岗,这4个交通岗将公司到火车站分成5个路段,每个路段的驾车时间都是3分钟,如果遇到红灯要停留1分钟.假设他在各交通岗遇到红灯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概率都是.则张师傅此行程时间不少于16分钟的概率为 .解析:如果不遇到红灯,全程需要15分钟,否则至少需要16分钟,所以张师傅此行程时间不少于16分钟的概率为P=1-=.答案:2.(2021·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某高中生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从家到学校的途中有4个交通岗,假设他在各交通岗遇到红灯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概率都是.(1)求这名学生在上学途中遇到红灯的次数X的分布列;(2)求这名学生在上学途中首次遇到红灯时已通过3个交通岗的概率.解:(1)X~B,P(X=k)=C·(k=0,1,2,3,4)所以X的分布列为X 0 1 2 3 4P(2)P(A)=·=.3. 某商场五一节假日期间开展对100辆某品牌自行车的使用时间(单位:年)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结果如表:使用时间(年) (0,4] (4,8] (8,12] (12,16] (16,20]被调查的车 辆数 20 36 24 16 4用频率估计概率,若在所调查的自行车里随机抽取5辆,其中使用时间超过4年的自行车的辆数记为X,则X的方差为( )A. B. C. D.解析:.使用时间超过4年的概率为p=1-=,自行车的辆数X~B,D(X)=np(1-p)=5××=.答案:选D五、达标检测:1.某大厦的一部电梯从底层出发后只能在第18,19,20层停靠.若该电梯在底层有6位乘客,且每位乘客在这三层的每一层下电梯的概率均为,用X表示这6位乘客在第20层下电梯的人数,则P(X=4)=________.解析:考查一位乘客是否在第20层下电梯为一次试验,这是6次独立重复试验,故X~B.即有P(X=k)=C×,k=0,1,2,3,4,5,6. P(X=4)=C×=.答案:2.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n(3≤n≤8)次,正面向上的次数ξ服从二项分布B,若P(ξ=1)=,则方差D(ξ)= .解析:∵3≤n≤8,ξ服从二项分布B(n,), P(ξ=1)=, C·()n=,即n()n=,解得n=6. D(ξ)=np(1-p)=6××(1-)=.答案:3.设随机变量X~B(2,p),随机变量Y~B(3,p),若P(X≥1)=,则D(3Y+1)=( )A.2 B.3 C.6 D.7解析:因为随机变量X~B,所以P=1-P(X=0)=1-C(1-p)2=,解得p=,所以D(Y)=3××=,所以D(3Y+1)=9D(Y)=9×=6.答案:选C4.(多选题)(2021·张家口高二检测)袋子中有2个黑球,1个白球,现从袋子中有放回地随机取球4次,取到白球记0分,黑球记1分,记4次取球的总分数为X,则( )A.X~B(4,)B.P(X=2)=C.X的期望E(X)=D.X的方差D(X)=解析:从袋子中有放回地随机取球4次,则每次取球互不影响,并且每次取到的黑球概率相等,又取到黑球记1分,取4次球的总分数,即为取到黑球的个数,所以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X~B(4,),故A正确;X=2,记其概率为P(X=2)=C()2()2=,故B错误;因为X~B(4,),所以X的期望E(X)=4×=,故C正确;因为X~B(4,),所以X的方差D(X)=4××=,故D正确.答案:A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4.1 二项分布导学案学生版.docx 7.4.1 二项分布导学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