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系列——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复习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系列——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复习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6张PPT。(1368—1840年)明清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盛危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是农耕文化发展到顶峰后走向下坡路的时期,盛危交错或者说是鼎盛背后潜藏着危机。归纳:明清的“盛”和“危”分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盛经济科技文学对外关系民族关系危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意识对外政策经济发展模式生产方式1.1368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1627年开始,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2.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 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边疆篇——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统一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 设置伊犁将军册封达赖、班禅
(金瓶掣签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两次雅克萨之战对 外改土归流戚继光抗倭修筑长城茶马贸易 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对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内清朝:则比较积极主动,
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明清两朝的民族政策:明朝: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明修长城清修庙西跨葱岭西北达
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
以北的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东南到台湾
及附属岛屿清朝前期疆域图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国
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1.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
2.商帮的形成(徽商,晋商)1.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2.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1.手工业繁荣.
2.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3.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资本主义的萌芽1.多熟制的种植制度逐渐成熟。
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3.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经济篇——农耕文明的繁盛 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时间:明朝中后期典型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特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
具有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何时?何地?何行业?其典型表现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征? 地点: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行业:纺织业部门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政治篇——皇权膨胀明朝1.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3.朱元璋设殿阁大学士,形成内阁制度。4.设立“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5.设立“廷杖”制度。清朝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文化篇——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旧新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文字狱目的:控制思想,巩固专制统治。
后果: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进步思潮(代表人物及主张)世俗文化(表现)晚明科学巨匠(成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代表人物:追求个性解放
主张平等民主
批判专制皇权
反对重农抑商黄 宗 羲《明夷待访录》书影17世纪中后期,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 “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黄宗羲说:批判专制皇权
主张平等民主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京剧的形成传统节日基本定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世俗文化 以四大徽班、湖北的汉调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剧种——京剧。《本草纲目》药物学李时珍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学巨典”。 《农政全书》农学徐光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徐霞客游记》地理学徐霞客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研究,比欧洲早约两个世纪。 《天工开物》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著作宋应星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科学巨匠危机篇——近代前夜的危机社会危机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落后近代前夜的危机重农抑商1.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仍是主体,清朝统治者仍采取“重农抑商”政策。2.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3.社会危机凸显:
A.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迅速增长,人多地少,谋生困难,这导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B.政治腐败黑暗,皇室铺张挥霍,官场腐化奢靡。贪污之风也渗透到军队,武装力量大大削弱。
C.清朝中期发生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起义,但是,社会危机并未得到解决,动乱还在继续。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23—24页,思考:
“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自主学习1.原因:
①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需同外国通商买卖。
②防范外国人的侵略和沿海居民集中力量抗清,,因此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表现:
①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清统一台湾以后,开放了泉州、厦门、宁波和广州四处通商口岸,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③后来,英国商船企图在宁波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清政府下令只开广州一处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3.影响:
①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闭关锁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废丞相、设军机处)农业为主,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工业革命, 建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狱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学革命,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殖民扩张闭关锁国中国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国国力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开了。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中西方近代前夜历史对比中国近代前夜逐渐落伍的原因1.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
2.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制度黑暗腐败,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
3.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4.文化科技:统治者狂妄自大而又愚昧无知,文化专制,科技落后;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较低;
5.国际方面: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通过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 请不要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