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宁波市2023年初中社会道法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3·宁波模拟)2023年2月初,在西亚地区的____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两国数万人遇难,中国凭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迅速组建由82人组成的救援队伍将携带救援装备和价值4000万元人民币物资前往灾区开展搜救工作,彰显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①乌克兰 ②叙利亚 ③俄罗斯 ④土耳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2023年时事热点【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2023年2月初,在西亚地区的叙利亚、土耳其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两国数万人遇难,中国凭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迅速组建由82人组成的救援队伍将携带救援装备和价值4000万元人民币物资前往灾区开展搜救工作,彰显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风范。所以②④正确。①③错误,乌克兰和俄罗斯没有发生地震。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内容,解答该题需要多留心、多识记时政知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2023·宁波模拟)2023年春晚大量运用多种创新技术打造科技感十足“年夜饭”,“思想+艺术+技术”融会创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科技感十足,为观众带来栩栩如生的立体影像。这反映了( )A.科技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B.我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世界第一C.科技创新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D.技术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答案】C【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 2023年春晚大量运用多种创新技术为观众带来栩栩如生的立体影像。这表明科技创新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所以C符合题意,正确。A观点错误,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B错误,选项观点与题干材料无关,应排除。D观点错误,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创新及其作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3.(2023·宁波模拟)杭州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正式召开,杭州亚运动会以多个“首次”向世人展示中国风景:亚运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专属卫星赋能赛事。亚运会历史上首套动态体育图标发布。向全球首创性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下列气候图中,符合杭州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特点 。在给出的气候类型中,A是温带季风气候,B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是热带草原气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4.(2023·宁波模拟)读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关于该区域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 B.乙的海拔高度小于400米C.丁的坡度比丙的坡度陡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答案】C【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乙地的海拔高度大于400米,丁的坡度比丙的陡,等高线密集。图中整体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5.(2023·宁波模拟)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5000年,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已进入了文明社会。以下考古发现能作为其佐证的是(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B.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C.良渚古城遗址发现的宫殿基址D.陶寺遗址发现的宫城夯土建筑【答案】C【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良渚古城遗址发现的宫殿基址能作为题干材料的佐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相关史实。6.(2023·宁波模拟)2023年浙江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初步列出了十一方面65项民生实事,邀请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投票,选出最关切的10项民生实事项目。同时,群众也可以提出自己最希望办好的民生实事项目。这彰显了( )①公民可以直接参与省内事务的管理②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和途径愈加丰富③民主决策过程要求广泛的公民参与④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得到不断增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解析】【分析】 浙江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初步列出了十一方面65项民生实事,邀请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投票,这表明民主决策过程要求广泛的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和途径愈加丰富, 彰显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得到不断增强,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①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公民可以直接参与省内事务的管理。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7.(2023·宁波模拟)近年来,余姚市人民检察院创新实施乡村检察官制度,深入践行办案在一线、调查在一线、接访在一线、会商在一线、解纷在一线的“五线工作法”,进一步消除城乡法治服务差别……从中我们能感受到( )①法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②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③厉行法治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④良法反映社会发展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解析】【分析】 余姚市人民检察院创新实施乡村检察官制度,深入践行办案 “五线工作法” ,体现了我国坚持厉行法治,推进依法治国, 表明法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厉行法治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正确。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司法机关,不是政府。④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良法之治。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法治的意义和厉行法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8.(2023·宁波模拟)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讲话,强调弘扬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这表明,中阿( )①摒弃分歧,携手共同主导全球治理②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实践探索③相互尊重,推进双方结盟协作发展④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双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中国弘扬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这表明,中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双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实践探索,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正确。①中主导全球治理的观点错误,中国不主导全球治理。③错误,中国是不结盟国家,不和任何国家结盟。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在国际上的担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9.(2023·宁波模拟)有学者认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下列对“经济重心南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稳定②南方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③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④南方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广野丰”,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C项①③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10.(2023·宁波模拟)深圳,40多年前的小渔村已经蜕变为全球瞩目的大都市。“无数个第一”见证了它的发展: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可见( )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③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深圳,40多年前的小渔村已经蜕变为全球瞩目的大都市。‘无数个第一’见证了它的发展”体现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可见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②④正确。①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题文没有体现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③不符合题意。C项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相结合,确定答案。11.(2023·宁波模拟)下列选项反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代文明成就的是( )A.B.C.D.【答案】B【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是两河流域,图片中《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而闻名成果,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A项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不符合题意;B项《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代文明成就,符合题意;C项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古印度是位于印度河和恒河的文明古国,不符合题意;D项四羊方尊是古中国的文明成果,中国是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古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河流域文明,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12.(2023·宁波模拟)法国著名史学家米希勒说,14到16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是指( )A.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和启蒙运动C.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答案】C【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被称为“人”被发现的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个大陆彼此孤立隔绝的局面,被称为“世界”被发现的时代。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13.(2023·宁波模拟)马克思曾预言说:“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场“新的革命”( )A.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B.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C.促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D.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答案】A【知识点】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影响。“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它比蒸汽机使用的更广泛,效率更高。故题干这场“新的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A项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符合题意;BC两项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不符合题意;D项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有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能力。重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14.(2023·宁波模拟)下面示意图反映出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B.两极格局形成到多极化趋势发展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D.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答案】B【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题干示意图反映出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形成到多极化趋势发展。北约与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苏联解体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ACD三项和题干示意图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两极格局形成到多极化趋势发展是题干示意图反映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5.(2023·宁波模拟)习近平总书记充满感情地指出:“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主要是因为它(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B.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C.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D.有着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答案】C【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16.(2023·宁波模拟)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我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位居世界第一。这表明( )①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须坚持②对外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③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④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解析】【分析】 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 ,这表明中国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须坚持。 我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位居世界第一。这表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主要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正确。②观点错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错误,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但不是主导力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对外开放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7.(2023·宁波模拟)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自由平等团结C.自由博爱和谐 D.平等团结繁荣【答案】A【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所以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表述不准确,应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即可。18.(2023·宁波模拟)如图图示中,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以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因此,D符合题意,入选。ABC图示表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应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厉行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逐个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9.(2023·宁波模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全国两会“下团组”,总书记对这些民生话题念兹在兹,从“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到“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从“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到“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件件显示关心关爱。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民生的原因是( )①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②只有实施民生工程才能共享发展成果③改革成果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④补齐民生短板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改革成果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所以习近平关心民生,因此,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①观点错误,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②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共享发展成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0.(2023·宁波模拟)当前,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如俄乌冲突带来能源价格上涨和世界粮食危机、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因此,世界各国应该( )①主动作为,转移本国的风险与危机②积极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③我行我素,想尽办法维护本国利益④相互信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着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相互信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正确。①错误,转移本国的风险与危机,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不利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③错误, 面对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不应我行我素。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二、行为判断题(判断下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023·宁波模拟)行为判断题(判断下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1.某人在地球上的位置(20°N,0°),他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判断: 理由: 22.墨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判断: 理由: 23.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判断: 理由: 24.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判断: 理由: 25.经济发展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判断: 理由: 【答案】21.错误;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2.错误;墨子主张实行“非攻”。23.正确;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4.错误;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5.错误;科技创新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点评】 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与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可以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21.某人在地球上的位置(20°N,0°),他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错误,应该是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2.墨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说法错误,理由是墨子主张实行“非攻”。23.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说法正确,理由是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4.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说法错误,理由是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5.经济发展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说法错误,理由是科技创新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三、问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0分)26.(2023·宁波模拟)近日,旅美大熊猫“丫丫”的处境引起社会广泛热议。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熊猫分布范围变化图。材料二: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大熊猫喜食新鲜竹笋(竹笋在春季破土生长)。因食量大,为保障一年四季都有充足食物,大熊猫会在低海拔和高海拔之间往返迁移觅食。大熊猫种群的生存繁衍需要有足够大的成片的空间。(1)描述秦岭南北坡河流特征差异,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其成因。(2)推测大熊猫觅食从低海拔向高海拔迁移的季节是 (填“春末”或“秋末”),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分析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缩小且渐趋破碎化的原因,并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答案】(1)差异:南坡河流径流量大,无结冰期;北坡河流径流量小,有结冰期。原因:南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1月均温高于0摄氏度;北坡为温带季风气侯,降水较少,1月均温低于0摄氏度。(2)春末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春季气温升高,竹笋破土生长时间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推迟。(3)食物来源减少;人类开发强度增大;交通建设等分割栖息地。建议: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减少对秦岭地区树木砍伐等。【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描述秦岭南北坡河流特征差异:南坡河流径流量大,无结冰期;北坡河流径流量小,有结冰期。原因:南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1月均温高于0摄氏度;北坡为温带季风气侯,降水较少,1月均温低于0摄氏度。(2)、推测大熊猫觅食从低海拔向高海拔迁移的季节是春末。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春季气温升高,竹笋破土生长时间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推迟。(3)、根据材料分析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缩小且渐趋破碎化的原因,是食物来源减少;人类开发强度增大;交通建设等分割栖息地。建议: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减少对秦岭地区树木砍伐等。【点评】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27.(2023·宁波模拟)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二: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材料三: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有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材料一中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元朝和清朝各一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第一帝国”相比,“第三帝国”在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表现?(4)以上问题的探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答案】(1)创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大修驰道(一点即可);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政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清朝实行金瓶掣签制,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置伊犁将军,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设置军机处;实行八股取士(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上采取了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的措施,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2)据材料二“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管辖西藏政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册封班禅和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置伊犁将军管辖今新疆地区,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因而说"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3)据材料三“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帝国”明清时期在中央政治机构上表现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在选官制度方面新的表现为实行八股取士。(4)材料一内容是秦汉巩固统一措施,材料二是元朝和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三是明清时期中央政治和选官制度,总结为不同时期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以反映的共同的主题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答案为:(1)创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大修驰道(一点即可);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政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清朝实行金瓶掣签制,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置伊犁将军,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设置军机处;实行八股取士。(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元巩固统一的措施、明清的文化政策等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元巩固统一的措施、明清的文化政策等知识。28.(2023·宁波模拟)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技术之路】材料一:洋务派创办的工业(部分)名称 简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办于上海。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由外国人负责全部工程事务和制炮装炮福州船政局 1866年创办,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共建设大小船只34艘【求变法之路】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寻革命之路】材料三: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中国丧失对朝鲜等国的宗主权)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袋,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摩(惋惜、哀叹)!……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家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檀香山兴中会章程》【革思想之路】材料四: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1)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是在什么口号的指引下建立的?根据材料一内容概括这两个企业的特点。(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建立兴中会的原因。(4)指出材料四中“树墩还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树墩”作出的努力。【答案】(1)口号:自强。特点:采用机器生产;技术力量依赖外国;分布在沿海地区;都取得了一定成效。(2)措施: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3)清政府昏庸无能;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团结有志之士挽救危亡。(4)原因: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没有根除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努力:先进知识分子开展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表格内容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都是洋务运动的军事企业,所以是在“自强”的口号指引下建立的。根据材料一内容概括可知,这两个企业的特点有采用机器生产;技术力量依赖外国;分布在沿海地;都取得了一定成效。(2)根据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等措施来宣传变法。通过报刊的宣传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 )结合材料三“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中国丧失对朝鲜等国的宗主权)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惋惜、哀叹)“可以得出孙中山建立兴中会的原因为︰清政府昏庸无能;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团结有志之士挽救危亡。(4)结合材料四“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展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答案为:(1)口号:自强。特点:采用机器生产;技术力量依赖外国;分布在沿海地区;都取得了一定成效。(2)措施: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3)清政府昏庸无能;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团结有志之士挽救危亡。(4)原因: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没有根除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努力:先进知识分子开展新文化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化探索活动等知识。29.(2023·宁波模拟)讲好中国故事,坚定中国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讲好革命故事】主旋律大剧《觉醒年代》“圈粉”无数年轻人。该剧生动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跌宕波澜的历程。【用好现代手段】江西瑞金创作的音乐剧《闪闪的红星》运用声光电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湖南西北边陲的革命老区桑植县将现代化的流行元素融入红色民歌,其中一些曲调欢快动感的歌曲被当成健身操背景音乐……近年来,主旋律题材佳作频出,流行元素发挥了别具一格的作用。【交好满意答卷】202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新就业1206万人;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粮食增产74亿斤;设立5个国家公园,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高科技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增加值年均10.6%。(1)新文化运动高举哪两面旗帜?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2)上述材料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何启示?(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22年国家交出满意答卷的原因。【答案】(1)民主,科学;思想解放运动。(2)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必须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必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四个中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对外开放;坚持道路自信等。【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可持续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1)根据历史知识,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运动的性质是思想解放运动。(2)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从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等方面回答即可。(3) 交出满意答卷的原因也就是我国的正确做法,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本题可以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道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发展了先进的文化等方面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中华文化,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30.(2023·宁波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代表们积极建言资政,凝聚共识,表决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材料二:宁波市X村过去是一个“土墙房,半年粮”的穷山村。在村委会的引导下,当地村民运用科技手段建起了葡萄种植大棚,科学控温控湿,提高了经济效益。X村还抓住县里绿道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材料三:近年来着力于办事流程简化,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宁波“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出新招,老百姓只需用手机登录平台,便能得知办理结果,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有哪些?材料表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材料二X村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发展理念?(3)根据材料说说哪些因素助推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改革的实现。【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创新、共享、绿色;(3)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点】可持续发展;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的召开,这反映了我国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 当地村民运用科技手段建起了葡萄种植大棚,科学控温控湿,提高了经济效益。X村还抓住县里绿道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 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这体现了创新、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3) “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改革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本题可以从政府的宗旨,创新,科技进步等方面回答即可。【点评】 本题考查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新型民主,创新及其作用,可持续发展道路,共享发展成果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宁波市2023年初中社会道法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3·宁波模拟)2023年2月初,在西亚地区的____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两国数万人遇难,中国凭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迅速组建由82人组成的救援队伍将携带救援装备和价值4000万元人民币物资前往灾区开展搜救工作,彰显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①乌克兰 ②叙利亚 ③俄罗斯 ④土耳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宁波模拟)2023年春晚大量运用多种创新技术打造科技感十足“年夜饭”,“思想+艺术+技术”融会创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科技感十足,为观众带来栩栩如生的立体影像。这反映了( )A.科技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B.我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世界第一C.科技创新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D.技术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3.(2023·宁波模拟)杭州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正式召开,杭州亚运动会以多个“首次”向世人展示中国风景:亚运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专属卫星赋能赛事。亚运会历史上首套动态体育图标发布。向全球首创性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下列气候图中,符合杭州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A. B.C. D.4.(2023·宁波模拟)读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关于该区域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 B.乙的海拔高度小于400米C.丁的坡度比丙的坡度陡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5.(2023·宁波模拟)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5000年,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已进入了文明社会。以下考古发现能作为其佐证的是(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B.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C.良渚古城遗址发现的宫殿基址D.陶寺遗址发现的宫城夯土建筑6.(2023·宁波模拟)2023年浙江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初步列出了十一方面65项民生实事,邀请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投票,选出最关切的10项民生实事项目。同时,群众也可以提出自己最希望办好的民生实事项目。这彰显了( )①公民可以直接参与省内事务的管理②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和途径愈加丰富③民主决策过程要求广泛的公民参与④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得到不断增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3·宁波模拟)近年来,余姚市人民检察院创新实施乡村检察官制度,深入践行办案在一线、调查在一线、接访在一线、会商在一线、解纷在一线的“五线工作法”,进一步消除城乡法治服务差别……从中我们能感受到( )①法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②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③厉行法治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④良法反映社会发展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3·宁波模拟)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讲话,强调弘扬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这表明,中阿( )①摒弃分歧,携手共同主导全球治理②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实践探索③相互尊重,推进双方结盟协作发展④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双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3·宁波模拟)有学者认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下列对“经济重心南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稳定②南方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③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④南方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2023·宁波模拟)深圳,40多年前的小渔村已经蜕变为全球瞩目的大都市。“无数个第一”见证了它的发展: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可见( )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③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1.(2023·宁波模拟)下列选项反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代文明成就的是( )A.B.C.D.12.(2023·宁波模拟)法国著名史学家米希勒说,14到16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是指( )A.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和启蒙运动C.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13.(2023·宁波模拟)马克思曾预言说:“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场“新的革命”( )A.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B.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C.促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D.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14.(2023·宁波模拟)下面示意图反映出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B.两极格局形成到多极化趋势发展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D.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15.(2023·宁波模拟)习近平总书记充满感情地指出:“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主要是因为它(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B.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C.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D.有着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16.(2023·宁波模拟)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我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位居世界第一。这表明( )①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须坚持②对外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③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④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2023·宁波模拟)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自由平等团结C.自由博爱和谐 D.平等团结繁荣18.(2023·宁波模拟)如图图示中,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正确的是( )A. B.C. D.19.(2023·宁波模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全国两会“下团组”,总书记对这些民生话题念兹在兹,从“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到“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从“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到“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件件显示关心关爱。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民生的原因是( )①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②只有实施民生工程才能共享发展成果③改革成果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④补齐民生短板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0.(2023·宁波模拟)当前,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如俄乌冲突带来能源价格上涨和世界粮食危机、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因此,世界各国应该( )①主动作为,转移本国的风险与危机②积极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③我行我素,想尽办法维护本国利益④相互信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二、行为判断题(判断下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023·宁波模拟)行为判断题(判断下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1.某人在地球上的位置(20°N,0°),他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判断: 理由: 22.墨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判断: 理由: 23.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判断: 理由: 24.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判断: 理由: 25.经济发展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判断: 理由: 三、问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0分)26.(2023·宁波模拟)近日,旅美大熊猫“丫丫”的处境引起社会广泛热议。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熊猫分布范围变化图。材料二: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大熊猫喜食新鲜竹笋(竹笋在春季破土生长)。因食量大,为保障一年四季都有充足食物,大熊猫会在低海拔和高海拔之间往返迁移觅食。大熊猫种群的生存繁衍需要有足够大的成片的空间。(1)描述秦岭南北坡河流特征差异,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其成因。(2)推测大熊猫觅食从低海拔向高海拔迁移的季节是 (填“春末”或“秋末”),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分析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缩小且渐趋破碎化的原因,并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27.(2023·宁波模拟)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二: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材料三: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有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材料一中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元朝和清朝各一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第一帝国”相比,“第三帝国”在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表现?(4)以上问题的探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8.(2023·宁波模拟)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技术之路】材料一:洋务派创办的工业(部分)名称 简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办于上海。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由外国人负责全部工程事务和制炮装炮福州船政局 1866年创办,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共建设大小船只34艘【求变法之路】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寻革命之路】材料三: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中国丧失对朝鲜等国的宗主权)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袋,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摩(惋惜、哀叹)!……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家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檀香山兴中会章程》【革思想之路】材料四: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1)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是在什么口号的指引下建立的?根据材料一内容概括这两个企业的特点。(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建立兴中会的原因。(4)指出材料四中“树墩还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树墩”作出的努力。29.(2023·宁波模拟)讲好中国故事,坚定中国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讲好革命故事】主旋律大剧《觉醒年代》“圈粉”无数年轻人。该剧生动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跌宕波澜的历程。【用好现代手段】江西瑞金创作的音乐剧《闪闪的红星》运用声光电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湖南西北边陲的革命老区桑植县将现代化的流行元素融入红色民歌,其中一些曲调欢快动感的歌曲被当成健身操背景音乐……近年来,主旋律题材佳作频出,流行元素发挥了别具一格的作用。【交好满意答卷】202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新就业1206万人;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粮食增产74亿斤;设立5个国家公园,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高科技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增加值年均10.6%。(1)新文化运动高举哪两面旗帜?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2)上述材料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何启示?(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22年国家交出满意答卷的原因。30.(2023·宁波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代表们积极建言资政,凝聚共识,表决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材料二:宁波市X村过去是一个“土墙房,半年粮”的穷山村。在村委会的引导下,当地村民运用科技手段建起了葡萄种植大棚,科学控温控湿,提高了经济效益。X村还抓住县里绿道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材料三:近年来着力于办事流程简化,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宁波“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出新招,老百姓只需用手机登录平台,便能得知办理结果,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有哪些?材料表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材料二X村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发展理念?(3)根据材料说说哪些因素助推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改革的实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2023年时事热点【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2023年2月初,在西亚地区的叙利亚、土耳其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两国数万人遇难,中国凭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迅速组建由82人组成的救援队伍将携带救援装备和价值4000万元人民币物资前往灾区开展搜救工作,彰显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风范。所以②④正确。①③错误,乌克兰和俄罗斯没有发生地震。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内容,解答该题需要多留心、多识记时政知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答案】C【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 2023年春晚大量运用多种创新技术为观众带来栩栩如生的立体影像。这表明科技创新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所以C符合题意,正确。A观点错误,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B错误,选项观点与题干材料无关,应排除。D观点错误,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创新及其作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3.【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特点 。在给出的气候类型中,A是温带季风气候,B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是热带草原气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4.【答案】C【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乙地的海拔高度大于400米,丁的坡度比丙的陡,等高线密集。图中整体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5.【答案】C【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良渚古城遗址发现的宫殿基址能作为题干材料的佐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相关史实。6.【答案】D【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解析】【分析】 浙江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初步列出了十一方面65项民生实事,邀请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投票,这表明民主决策过程要求广泛的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和途径愈加丰富, 彰显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得到不断增强,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①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公民可以直接参与省内事务的管理。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7.【答案】B【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解析】【分析】 余姚市人民检察院创新实施乡村检察官制度,深入践行办案 “五线工作法” ,体现了我国坚持厉行法治,推进依法治国, 表明法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厉行法治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正确。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司法机关,不是政府。④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良法之治。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法治的意义和厉行法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8.【答案】D【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中国弘扬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这表明,中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双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实践探索,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正确。①中主导全球治理的观点错误,中国不主导全球治理。③错误,中国是不结盟国家,不和任何国家结盟。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在国际上的担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9.【答案】C【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广野丰”,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C项①③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10.【答案】C【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深圳,40多年前的小渔村已经蜕变为全球瞩目的大都市。‘无数个第一’见证了它的发展”体现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可见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②④正确。①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题文没有体现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③不符合题意。C项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相结合,确定答案。11.【答案】B【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是两河流域,图片中《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而闻名成果,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A项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不符合题意;B项《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代文明成就,符合题意;C项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古印度是位于印度河和恒河的文明古国,不符合题意;D项四羊方尊是古中国的文明成果,中国是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古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河流域文明,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12.【答案】C【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被称为“人”被发现的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个大陆彼此孤立隔绝的局面,被称为“世界”被发现的时代。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13.【答案】A【知识点】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影响。“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它比蒸汽机使用的更广泛,效率更高。故题干这场“新的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A项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符合题意;BC两项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不符合题意;D项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有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能力。重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14.【答案】B【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题干示意图反映出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形成到多极化趋势发展。北约与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苏联解体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ACD三项和题干示意图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两极格局形成到多极化趋势发展是题干示意图反映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5.【答案】C【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16.【答案】A【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解析】【分析】 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 ,这表明中国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须坚持。 我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位居世界第一。这表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主要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正确。②观点错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错误,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但不是主导力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对外开放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7.【答案】A【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所以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表述不准确,应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即可。18.【答案】D【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以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因此,D符合题意,入选。ABC图示表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应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厉行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逐个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9.【答案】D【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改革成果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所以习近平关心民生,因此,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①观点错误,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②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共享发展成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0.【答案】B【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着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相互信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正确。①错误,转移本国的风险与危机,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不利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③错误, 面对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不应我行我素。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答案】21.错误;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2.错误;墨子主张实行“非攻”。23.正确;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4.错误;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5.错误;科技创新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点评】 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与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可以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21.某人在地球上的位置(20°N,0°),他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错误,应该是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2.墨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说法错误,理由是墨子主张实行“非攻”。23.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说法正确,理由是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4.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说法错误,理由是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5.经济发展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说法错误,理由是科技创新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6.【答案】(1)差异:南坡河流径流量大,无结冰期;北坡河流径流量小,有结冰期。原因:南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1月均温高于0摄氏度;北坡为温带季风气侯,降水较少,1月均温低于0摄氏度。(2)春末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春季气温升高,竹笋破土生长时间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推迟。(3)食物来源减少;人类开发强度增大;交通建设等分割栖息地。建议: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减少对秦岭地区树木砍伐等。【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描述秦岭南北坡河流特征差异:南坡河流径流量大,无结冰期;北坡河流径流量小,有结冰期。原因:南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1月均温高于0摄氏度;北坡为温带季风气侯,降水较少,1月均温低于0摄氏度。(2)、推测大熊猫觅食从低海拔向高海拔迁移的季节是春末。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春季气温升高,竹笋破土生长时间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推迟。(3)、根据材料分析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缩小且渐趋破碎化的原因,是食物来源减少;人类开发强度增大;交通建设等分割栖息地。建议: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减少对秦岭地区树木砍伐等。【点评】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27.【答案】(1)创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大修驰道(一点即可);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政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清朝实行金瓶掣签制,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置伊犁将军,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设置军机处;实行八股取士(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上采取了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的措施,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2)据材料二“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管辖西藏政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册封班禅和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置伊犁将军管辖今新疆地区,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因而说"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3)据材料三“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帝国”明清时期在中央政治机构上表现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在选官制度方面新的表现为实行八股取士。(4)材料一内容是秦汉巩固统一措施,材料二是元朝和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三是明清时期中央政治和选官制度,总结为不同时期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以反映的共同的主题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答案为:(1)创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大修驰道(一点即可);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政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清朝实行金瓶掣签制,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置伊犁将军,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设置军机处;实行八股取士。(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元巩固统一的措施、明清的文化政策等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元巩固统一的措施、明清的文化政策等知识。28.【答案】(1)口号:自强。特点:采用机器生产;技术力量依赖外国;分布在沿海地区;都取得了一定成效。(2)措施: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3)清政府昏庸无能;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团结有志之士挽救危亡。(4)原因: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没有根除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努力:先进知识分子开展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表格内容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都是洋务运动的军事企业,所以是在“自强”的口号指引下建立的。根据材料一内容概括可知,这两个企业的特点有采用机器生产;技术力量依赖外国;分布在沿海地;都取得了一定成效。(2)根据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等措施来宣传变法。通过报刊的宣传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 )结合材料三“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中国丧失对朝鲜等国的宗主权)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惋惜、哀叹)“可以得出孙中山建立兴中会的原因为︰清政府昏庸无能;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团结有志之士挽救危亡。(4)结合材料四“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展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答案为:(1)口号:自强。特点:采用机器生产;技术力量依赖外国;分布在沿海地区;都取得了一定成效。(2)措施: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3)清政府昏庸无能;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团结有志之士挽救危亡。(4)原因: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没有根除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努力:先进知识分子开展新文化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化探索活动等知识。29.【答案】(1)民主,科学;思想解放运动。(2)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必须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必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四个中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对外开放;坚持道路自信等。【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可持续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1)根据历史知识,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运动的性质是思想解放运动。(2)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从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等方面回答即可。(3) 交出满意答卷的原因也就是我国的正确做法,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本题可以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道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发展了先进的文化等方面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中华文化,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30.【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创新、共享、绿色;(3)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点】可持续发展;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的召开,这反映了我国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 当地村民运用科技手段建起了葡萄种植大棚,科学控温控湿,提高了经济效益。X村还抓住县里绿道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 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这体现了创新、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3) “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改革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本题可以从政府的宗旨,创新,科技进步等方面回答即可。【点评】 本题考查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新型民主,创新及其作用,可持续发展道路,共享发展成果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2023年初中社会道法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2023年初中社会道法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