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12.2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教学设计
课题 12.2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对象 高二级学生
日期 设计人 节次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4.3 分析逆向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逆向思维的方法,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根据生活实例设计议学情境,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逆向思维的方法,要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3.学生怎么学 (1)根据身边事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和主要方法。 (2)根据有些逆向思维不能任性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教材 分析 本框题《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为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第十二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的第二框,围绕逆向思维的含义和作用,需要科学理解逆向思维含义及主要方法,辩证把握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互补关系与作用,运用多向思维方法提高创新思维水平。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理解层次浅,识不能真正从学科意义上来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久缺。有些学生对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知识,或由模块内知识延伸的知识没有清楚的认识。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在努力夯实一些重要概念、讲清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突出趣味性,寓教于乐,是我们中和本学科的形式性、抽象性,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手段。
目标叙写 学习目标 (1)根据身边事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和主要方法。 (2)根据有些逆向思维不能任性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评估任务 (1)根据身边事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和主要方法。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 (2)根据有些逆向思维不能任性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
活动设计 1.活动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2.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分享各个议学任务。 2.活动三:限时完成针对性训练题。 3活动四: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新课预习检查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资料,并在课堂上反馈。 全体学生都能完成。
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学生目标。 (1)根据身边事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和主要方法。 (2)根据有些逆向思维不能任性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全体学生明确学生内容和学习任务。
讲授新课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1.逆向思维的含义 2.逆向思维的特点 3.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 议学情境 一位朋友向小华借了8000元,并且写了借据。还钱的期限快到了,小华才发现借据不见了,这使他焦急万分!因为他知道,丢失了借据,借钱的人可能会赖账。小华的另一个朋友小明知道此事后,对他说:“……。”小华照办了。不一会儿,借钱的人在微信上回复:“我向你借的是8000元钱,不是9000元,到期就还你。”借钱的人还附上借据的拍照截图。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小明对小华出了什么妙招呢?请同学们来说说。议学提示 小明建议小华给这个朋友发个微信,并在微信上说:“亲,你的还款时间快到期限了,尽快把向我借的9000元还给我。” 议学小结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1.逆向思维的含义 一切与原有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 例: 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变挫折、困境等“不利事”为“幸运事”; 2.逆向思维的特点 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例: 过去木匠用锯和刨来加工木头,木头不动工具动,人们从工具不动木头动的角度出发,设计发明了电刨。 3.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 (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例:最初,人们设计电烤炉时按常规思路,热源在下,食物在上。但肉类食物烤熟后,往下滴油,弄得电炉丝上油渍斑斑,电烤炉内烟雾滚滚。后来,人们打破这种常规的结构模式,将热源设计在上面,食物放在下面,上述问题就解决了。 3.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转换认识视角,对事物的存在状态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例:看电影总是人静坐、电影画面滚动。有人逆向思维,让人动起来,画面静下来。将一幅幅连续变化的图画挂在地铁的墙壁上,乘客坐在列车里,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赏到引人入胜的动画电影。 3.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例: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利用,变废为宝。 3.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因果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例: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这位老母亲立即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议学评估 自从人类建立动物园以来,为了游客的安全,人类总是把动物关在铁笼子里。游客的安全有了保证,动物却成了笼中“囚犯”。后来,人们的思想转了个弯,让动物自由自在地活动,把游客关在“笼子”里。于是,人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主意,建天然动物园,让游客坐在游览车里,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要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 ③要解放思想,发扬创新精神 ④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人际关系中,换位思考的管理方式,是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相互颠倒。这一事例是从什么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  ) A.事物存在状态 B.事物功能 C.事物结构顺序 D.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近日,某小学开展了“废物利用DIY”创意手工制作活动。“废物利用DIY”所使用的逆向思维技法是( ) A.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B.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C.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D.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根据身边事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和主要方法。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
讲授新课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⑵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⑶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2. 正向思维为是逆向思维的基础 4.创新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多向的思维方法 (1)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2)创新思维过程中,运用发散与聚合、正向与逆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是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 (3)因此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议学情境 现行的车轮几乎全是圆形的,有人却想运用逆向思维想把车轮改成三角形,经过无数次实验终究也没能成功。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这样的逆向思维为什么不能任性呢?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⑵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⑶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2. 正向思维为是逆向思维的基础 (1)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不知道正向思维,就谈不上逆向思维。 (2)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古代的鲁国有个人,擅长做鞋子。但由于鲁国做鞋子的人很多,做鞋盈利很少,于是准备到南方的越国去做生意。但他也有顾虑,因为那里的人习惯赤脚、不穿鞋;但又想到这恰恰说明在那里鞋子和帽子的市场潜力很大。他到了越国后,大力宣传穿鞋和戴帽子的好处,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可,销量惊人。 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1)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2)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圆珠笔的漏油问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难题,许多人认为是由于钢珠的磨损造成的,因而都在强化钢珠硬度、耐磨性上花费极大精力,但材料上却难以突破。日本一位发明家没有在常人的思路上钻牛角尖,他认为将圆珠笔笔管中的油减少,使其在钢珠没有用坏之前,就将笔管中的油用完,漏油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于是他买来大量圆珠笔,反复使用,统计出圆珠笔写了多少字、用了多少油开始漏油,减少管中的灌油量,从油上出发解决了圆珠笔的漏油问题。 4.创新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多向的思维方法 (1)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2)创新思维过程中,运用发散与聚合、正向与逆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是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 (3)因此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议学评估 法国化妆品和香水大亨克思斯汀·迪奧推出的浓厚花香型香水,别出心裁地为它取了个怪名字——Poison(毒药),这个名字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理,结果此香水风靡欧洲市场,大获全胜。因此在给产品起名时,经营者反弹琵琶,也可能会收到奇效,这说明( ) ①逆向思维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 ②逆向思维是-种创造性的思维,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③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有利于避免思维的僵化 ④传统的产品命名的思维方式属于正向思维,它要以逆向思维为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原因,部分中学生存在一种逆向思维的心态,拒绝与家长沟通,排斥与老师交流。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 A.这是社会发展潮流所致 B.这种逆向心理“倒着来”“顶着干”没有什么不好 C.这种逆向思维心态应当合“理” D.这种逆反心理是极其错误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进店、出行都需要“扫码”,不少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感到不便。某市给当地无智能手机市民发放了带有二维码的卡片,供扫码时出示。这种“反向扫码”由市民“我扫你”变为“你扫我”,此举既有效破解了老年人扫码难题,也让防疫变得更加精准高效。该市在防疫中( ) ①借助逆向思维的方法,破解了防疫难题 ②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预见了防疫趋势 ③坚持正逆互补的方法,推动了防疫创新 ④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进行了因果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根据有些逆向思维不能任性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
课堂小结 1.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2.学习对应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反思,对没有达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跟进。 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反思
作业布置 必做: (1)反思课堂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限时完成练习册配套练习题; (3)熟记原理内容 2.选做:《五三高考》 3.预习:下节课教材内容、练习册预习内容 笔记留痕、错题的归因分析
板书设计
复盘反思
基于目标的复盘式评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