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2-3《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2-3《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观察一种动物
【教材简析】
《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第三课。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通过这些观察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同时,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最后通过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既喜爱又充满了好奇,但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因此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的身体由壳、腹足、两对触角、眼睛、口等组成。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等。
3.知道蜗牛能利用腹足在不同的物体表面上爬行。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及借助工具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学会爱护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蜗牛,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反应和爬行。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活动,对观察到的信息加工整理,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科学教科书、学生活动手册、蜗牛、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寻访了校园里的小动物,并对它们进行了观察、记录。这节课老师选了其中一种动物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详细地观察,它是谁呢,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吧。
2.组织学生说说对蜗牛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观察蜗牛。
二、探索与研讨
活动一:观察蜗牛的身体
1.提出问题:我们可以怎样观察蜗牛呢?
2.组织学生说一说我们可以怎样观察蜗牛。(预设: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放大镜看)
3.结合学生的回答,用图示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蜗牛。
4.观看视频,明确细致的观察方法。
5.提醒观察时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观察蜗牛,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画在活动手册上。
交流与汇报
1.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后,你发现了蜗牛的身体有哪些特点或行为?
2.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记录的蜗牛图示表达观察发现。
3.总结:蜗牛的身体有壳、口、眼、触角、腹足等。当遇到危险时,蜗牛会做出应激反应,把身体缩回壳里。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经历仔细地观察过程,从而发现蜗牛身体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
活动二:观察蜗牛的爬行
1.创设情境:经历了观察,同学们可真厉害,发现了蜗牛身体的许多奥秘。其实,我们可爱的小蜗牛也和同学们一样厉害,现在我们有请蜗牛来给我们展示展示它的才艺吧!请同学们保持专注,仔细观察。
2.播放演示视频,观察蜗牛在不同材料的表面爬行。
3.观察结束,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提出问题思考:蜗牛的爬行本领这么大,与什么有关?
5.交流与总结:蜗牛具有较强的爬行本领,这有赖于它身体上的腹足。
三、总结
利用知识点结构图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观察蜗牛的方法、蜗牛的身体特征、蜗牛的运动方式等知识的掌握。
四、拓展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
2.组织学生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蛞蝓、蛤蜊、螺……
3.布置任务:利用今天学习到的观察方法,观察与蜗牛相似的小动物,找找它们的异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继续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相同特点,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附:学生探究活动记录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