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唱歌 小蜻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唱歌 小蜻蜓》

资源简介

一年级音乐《小蜻蜓》教案
教材简介:
《小蜻蜓》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的第六课,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五声宫调式,四三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小蜻蜓》,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在教师的启发下,根据歌词的内容模仿蜻蜓飞的动作,学会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意识。
4、通过歌曲表达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初步渗透保护益虫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重点:
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是教学歌曲的难点。
教学方法:
听唱法、律动法、体验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实践法等
教学策略: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贯穿始终,创设一种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创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头饰(蜻蜓、蚊子)、手铃。
教学过程:
1、导入:
1、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一双翅膀薄又明,捕捉蚊子有本领。(谜底:蜻蜓。)
2、请同学们动手和老师一起画小蜻蜓。(揭示课题《小蜻蜓》。)
3、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了解有关小蜻蜓的知识,观察蜻蜓的身体特征:飞行家,每秒40米;大眼睛, 9米以外;除害能手:一天能吃20只苍蝇840只蚊子。
三、学唱歌曲:
(一)聆听歌曲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完整的聆听歌曲《小蜻蜓》,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内容?
(2)打节奏
感受四三拍节奏强弱弱的规律。节奏如下:
X — X | X — X | X — X | X —— |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拿出手铃带学生们一起感受)
(三)读歌词
教师分句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求节奏一致。以此来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4)学唱歌曲
1、教师分句教唱歌曲,结合电子琴弹奏。(“不吃粮食不吃菜”是难点处,教唱时要注意。)
2、学生自己跟音乐演唱歌曲,模仿蜻蜓、全班齐唱。
3、女生、男生分别齐唱。
4、分小组演唱歌曲。
四、歌曲表演
1、找学生到台前戴上头饰表演蜻蜓捕捉蚊子的情景,其他同学演唱歌曲《小蜻蜓》。
2、在唱会《小蜻蜓》歌曲后,鼓励学生跟着老师编创的新歌词,把新编的歌曲唱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小蜻蜓》这首歌。知道蜻蜓是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当你们看到有人在伤害他们、捕捉他们的时候要怎么做?我们要去阻止他们。让大自然中有更多的昆虫在空中翩翩飞舞,愉快歌唱。最后,让我们边唱歌曲,边模仿小蜻蜓飞的动作来结束这节课。
课堂反思:
本节课,我运用了office的PowerPoint,将昆虫的图像和欢快的音乐完美的结合。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课件的强大功能:如插入图片、音乐及其伴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因此,效果很好。
但是,在运用新技术上,我还有待加强,希望畅言的高科技能够给音乐课带来更多地新鲜感。我正在努力地研究中,争取尽早解决,以唤起学生们在课堂中参与的欲望和激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