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知识清单第一部分 文学与文化常识积累第二部分 重点词语释义与积累第三部分 技巧方法点拨与应用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1883),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1818 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重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1841 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1843 年因《莱茵报》被普鲁士国王查禁而失业。在此期间马克思认识了恩格斯,并结下深厚的友谊。1847 年两人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写成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恩格斯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升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是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李斯李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入秦,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任廷尉,后任丞相。始皇帝死后,与赵高矫诏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后被赵高诬为谋反,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他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现存 《谏逐客书》、《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等,以前者最为著名。鲁迅先生说:“秦王嬴政统治37年,帝业16年,秦王朝几乎没什么文学可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谏官的五种工作方式讽谏:以婉言隐语进行劝谏,这种提意见的方式往往引用典故说明现实中的问题;顺谏:用恭顺的语言表达听起来顺耳的意见;规谏:以正义之道劝谏;指谏:指陈事实而进谏;直谏:当面直言得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奏疏奏疏:上书给天子的文章的通称。在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的文章有各种专门名称,如:奏、疏、议、章、表、上书、封事等等。「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疏」也是臣下向皇帝陈述政见或有所劝谏的文章。林觉民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古时候的夜一更 19:00~21:00(戌时)二更 21:00~23:00(亥时)三更 23:00至次日凌晨1:00(子时)四更 1:00~3:00(丑时)五更 3:00~5:00(寅时)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①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②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③狡狯:狡诈。④惊慌失措: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①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②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③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④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谏逐客书》1.通假字例句 本字及意义遂散六国之从 同“纵”,合纵之策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同“纳”,接纳而陛下说之 同“悦”,喜悦,喜爱河海不择细流 同“释”,舍弃藉寇兵而赍盗粮 同“借”,借给2.古今异义词例句 古义 今义①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在于(“乎”相当于“于”) 在意,介意,放在心上②却宾客以业诸侯 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 客人的总称3.一词多义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1)产 ①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动词,生,出生②永州之野产异蛇(《捕蛇者说》) 动词,出产③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名词,财产,产业(2)拔 ①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 动词,攻取②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动词,拔起,拔出③过蒙拔擢(《出师表》) 动词,提拔④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动词,突出,超出⑤坚忍不拔 动词,动摇,变动(3)让 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动词,辞让,拒绝②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动词,责备,责问③尧让天下于许由(《庄子·逍遥游》) 动词,转让权力、职位(4)择 ①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①动词,同“释”,舍弃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动词,选取,挑选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名词,区别4.词类活用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①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 名词作状语,在西边/在东边②蚕食诸侯 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③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在外部④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使动用法,使……来⑤遂散六国之从 使动用法,使……离散⑥强公室 使动用法,使……变强⑦故能明其德 使动用法,使……明显 ⑧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⑨娱心意、说耳目者 均为使动用法,使……愉悦5.特殊句式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判断句 标志词:非……也 ②并国二十 定语后置句(“二十”是“国”的定语) ③举地千里 定语后置句(“千里”是“地”的定语)④西取由余于戎 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⑤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与妻书》(第1段) ①如晤:如同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②竟:完成(第2段) ①彀:同“够” ②充:扩充 ③体:体谅,体察(第3段) ①与使:与其 ②无宁:不如 ③禁:承受得住,经得起(第4段) ①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 ②既:已经 ③有身:有身孕 ④寸管:指笔(第5段) ①第:只是 ②抑:还是 ③率性:任性 ④肖:像 ⑤后日:今后的日子(第6段) 旁:靠近(第7段) ①的的:实在,的确 ②偶:婚配,嫁给 ③模拟:想象,揣摩 ④一恸:大恸 ⑤念:俗同“廿”,二十 ⑥四鼓:四更天(第8段) 诸母:各位伯母、叔母演讲稿概念 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用途 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类型 (1)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特点 ①针对性。②可讲性。③鼓动性。④整体性。⑤口语性。⑥临场性。悼词概念 是演讲词的一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内容 ①开头述其哀(悲痛) 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生前的身份和职务。②主体赞其功(敬仰) 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③结尾颂其德(悼念) 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寄托哀思,并向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类别 广义 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狭义 狭义的悼词是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达哀思与敬意的讲话文稿。“讳饰”修辞概念 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分类 ①美饰就是因犯忌怕说而改用别的话加以装饰美化。 如:“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句中的“停止思想”、“安静的睡着”、“永远地睡着”,都是指“死”。对于马克思的死,恩格斯不忍心直接说出,因而用了讳饰手法。这样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来,又符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心愿。②掩饰就是遇到犯忌触讳的事改用一种模糊的说法去掩盖。 如:“祥林嫂?怎么了?” “老了。” (《祝福》) 句中的“老了”即“死了”。因鲁府的忌讳颇多,那些不吉利的话不可直说。为了避讳,短工们把祥林嫂的死说成“老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