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意识的作用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意识的作用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5课 第二框 意识的作用
一、【学科素养】:
1、积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克服悲观、消极思想和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不断奋进。
2.在学习和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发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制作导学案,补充必要的学生自学资料。 完成学案;识记基础知识;理解教材结构。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发现学习中的疑难点。
导入新课 了解“嫦娥五号”相关新闻 搜集“嫦娥五号”相关资料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历经10多天的太空工作,嫦娥五号携带来自风暴洋吕姆克山的2千克月壤返回地面。这是1976年苏联月球24号带回100多克月球样本以来,人类再一次得到来自月球的“土”。 根据嫦娥五号设定的科学目标,科学家后续将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嫦娥五号采回的相对年轻的地体样本,有望帮助科学家推进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揭开月球的身世之谜。 问题探究: “嫦娥奔月”从神话变成现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总结导入新课: 学生根据课前的社会调查,列举“嫦娥五号”相关资料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嫦娥奔月”从神话变成现实说明了人的意识的巨大作用。那么人的意识作用具体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作用?这是本节课和同学们一起探究的问题。 [过程设计] 多媒体展示嫦娥五号”奔月的相关材料 分议题一:嫦娥五号(Chang'e 5)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探测器,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于202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 其主要任务是展开着陆点区的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测,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12月19日,重1731克的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2021年3月,嫦娥五号轨道器在地面飞控人员精确控制下,成功被日地拉格朗日1点捕获,成为我国首颗进入日地L1点探测轨道的航天器。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截至2020年12月),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分议题二:从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到1970年“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用了12年;从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到2003年载人航天成功,用了11年;从2004年初绕月工程启动到今天“嫦娥五号”卫星升空,只用了16年多时间……这一组不断缩短的时间表明,“自主创新、奋起直追、跨越发展”,这一中国航天精神成就着中国在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前进道路上的步伐越来越快。 问题探究: 1、材料一主要说明了人的意识有什么样特征? 2、材料中“嫦娥五号”卫星的成功说明了意识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正确回答又能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二、师生共同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回答。 教师启发、引导、归纳正确答案(多媒体展示): 1、材料一主要说明了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说明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教师根据教材P38阐述意识的上述特征) 2、材料二说明了意识使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教师根据教材P38阐述意识使人能够认识世界的内涵) 3、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才使得人能够能动的去认识世界。 4、材料中“嫦娥五号”卫星的成功说明了意识使人能够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 5、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成功,“自主创新、奋起直追、跨越发展”的中国航天精神功不可没。这说明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三、形成(拓展、深化、提升)意念 (一)意念的生成(师生共同对探究的结论进一步归纳、提炼,形成明确的哲学观点和知识体系)(多媒体展示) 意识活动的特征 目的性和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使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使人能够能动改造客观世界(意识能够反作用客观事物)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意念的拓展、深化(拓宽、深化意识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问题,师生共同合作探究, 1、动物能否像人类一样去认识、改造世界,为什么?结合教材P38探究材料思考回答。 2、“嫦娥奔月”由神话变成现实,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对吗? 3、意识都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吗?结合下面材料思考回答。材料:中国航天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的成功率,靠的是“严”字当头的求实较真的“归零”意识。 “归零”,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名词。在航天工程的管理规定中,这个可以简单解释为“从头开始查找故障原因” 4、教材P40探究问题:如何理解“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回答。 教师启发、引导、归纳正确答案:(多媒体展示) 1、动物不能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为动物没有意识,动物的心理活动不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动物的一切活动只是一种本能。 2、从宏观上看,发展的角度看,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世界是可知的。因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但是从微观看,从每一个具体的时代看,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又是有限的。总的来说,世界上没有不可知道的事物,只有尚未被知道的事物。 3、意识使人能够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但只有用正确意识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才可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如果用错误意识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4、“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说明了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精神不是万能的”说明了精神的决定作用要受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制约。 1、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思考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整合答案。 教师指定小组,小组指定某个同学来展示思考成果。 对探究的结论进一步归纳、提炼,形成明确的哲学观点和知识体系 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让学生理解掌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树立世界是可知的观念,逐步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克服悲观、消极思想和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不断奋进。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明确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培养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理解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议题二: 如何推动“中国芯”之发展? “芯片”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工业粮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十几年来,中国芯片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国际巨头还有很大差距。目前,中国芯片产业基础仍然薄弱,自给率水平低,核心芯片极度缺乏,大量芯片需要进口。 中国何时能拥有专属的“中国芯”核心技术呢?专家指出,科技产业必须遵循科技规律,芯片产业的周期很长、投入很大,发展中国芯片产业,要尊重产业发展自身规律,给予充足的时间。当前,加大在芯片产业的投入已经是中国制造业自上而下的共识,“中国芯”迈向高端只是时间的问题。 分议题一:如何从实际出发化解中国“缺芯”之苦? 分议题二请就青年学生如何推动“中国芯”发展提出两条建议。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所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首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办事情才能取得成功。其次,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作用,能够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合议题: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延期开学。教育部门积极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免费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武昌方舱医院曾住过一位叫小付的高三女孩,虽然在高三的关键时期生病隔离,但她认为只要拥有梦想,就不会被挫折打倒,她说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她每天坚持学习,备战高考,她上课的地方就是医疗用品库房,这是医护人员特地为她整理的临时自习室,虽然稍显凌乱,可医护人员们给它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梦开始的教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尊重科学、医德高尚,关键时刻给了民众定心丸。民众纷纷响应国家号召,万众一心,共同敬意。他亲笔回信:“我相信你们会好好利用‘停课不停学’的这段日子不断学习,用知识缝制铠甲,不远的将来,当你们走出社会,在各行各业都将由你们披甲上阵。” 运用意识相关知识,谈谈“小付的梦想"在“停课不停学”中的作用。 1.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2、小组讨论整合答案。 3、教师指定小组,小组指定某个同学来展示思考成果。 归纳总结 1、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整合答案。 3、教师指定小组,小组指定某个同学来展示思考成果。 4、补充完整 培养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教学时适当补充,增加学生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有计划、有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课时主要讲了意识的作用,这一课时是前一课时的拓展和延伸,两课时主要讲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个原理的主要内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所以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 构建知识体系 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活学活用,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1、课堂容量大,时间较紧。学生必须要做好充分预习准备。 2、探究题的问题设计在层次性上,与理论观点的衔接上还要精心考虑,以便学生能够较准确的探究出理论观点。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更好的凝练出教学的智慧,提升教学专业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教师个体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