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长沙长郡教育集团初一期中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湖南长沙长郡教育集团初一期中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春季七年级期中限时检测试卷
语 文
命题学校:麓山滨江实验学校 审题学校: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20个小题,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2题。
读书,就像是隐身串门,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获得了许多阅读感悟
和体验:读《邓稼先》,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鲜为人知的为国献身的情怀;读《说和
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qiè( )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读《黄河颂》,我们感
受到黄河勇敢坚强的英雄气pò( ); 读《老山界》,我们感受了志愿军战士坚
rèn( )刚强的意志;读《阿长与〈山海经〉》,我们走近了让童年鲁迅曾经憎恶又
敬爱的长妈妈;读《老王》,我们感受到了杨绛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愧怍之
情…… 阅读让我们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变成了享受。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xiǎn zēng zhuò B.xiān zèng zuò
C.xiǎn zēng zuò D.xiān zēng zhuò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锲 魄 忍 B. 契 迫 忍
C.契 迫 韧 D. 锲 魄 韧
3.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B.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大事,但是有许多温馨感人的小事时刻发生。
语 文 试 卷(C) 第 1 页(共10页)
C.“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 殊不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都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
美好。
D.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 有地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 “双减”政策的实行并颁布,让开发区切实解决了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 问题。
B.《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 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C.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 自然的雄奇壮美和神功伟力。
D.从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层面出发,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 此的红线及可能的合作领域。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诗中“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 饰物。
B.春节贴春联、拜年,清明节祭祖、踏青,重阳节插艾叶菖蒲、登高,这些都是传统 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C.《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 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也是对男子的敬称;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 朋友辈的敬称。
6.默写:小明在进行古诗文专栏整理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忙解决。(每空1分,
共6分)
人物 相应诗句 主要情感
木兰 “双兔傍地走,① ” (《木兰诗》) 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 被发现的机智谨慎的赞美。
王维 “独坐幽篁里,② 。” (《竹里馆》) 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感 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岑参 “③ ,④ 。” (《逢入京使》) 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 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李白 “⑤ ,⑥ 。” (《春夜洛城闻笛》) 伤离惜别的曲调唤起浓浓的思乡 之 情 。
语文试卷(C) 第2页(共10页)
7.综合性学习: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七年 级开展“家国驻我心”主题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每小题2分,
共6分)
(1)任务一:小晴为“爱国”书法作品大赛准备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爱国丹心照日 月”,她不确定下联是哪一句,请你帮助她选择(2分) ( )
A. 正气浩然贯古今 B.争光爱国健儿志
C.广招志士共兴华 D.兴邦壮志赛风雷
(2)任务二:下面是一位同学找到的书法作品。另两位同学就哪一幅作品更能表
现“家国驻我心”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对话。(2分)
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
甲 乙
小语:我觉得甲作品好,甲是楷书,方正平直,能够表现我们青少年心怀家国
的浩然正气。
小文:我觉得乙作品好,乙是行书,流畅自如, 。
(3)任务三:活动在同学们积极的讨论中接近尾声,但大家都意犹未尽,希望能够 围绕本次主题组织更多的后续活动。因此,请你再设计一项活动。(2分)
活动一:诗歌朗诵——吟诵家国情怀,歌颂时代榜样
活动二: — —
二、阅读与理解(42分)
(一)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6分)
战城南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②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④,千里暗黄尘。
(
【注】
)①乐府旧题,此诗是诗人早年在渴求功业的心态支配下所作的。②甲胄:
铠甲和头盔。③寸心:即心中。④白曰:喻指君主。
语文试卷(C) 第3页(共10页)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全用对偶,慷慨激昂,刚健清新。
B.诗歌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戍边生活,表达了将士们对战事的不满,内心的低落
与哀怨。
C. 首联开门见山地交代战争地点,“辽远”二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
D. “千里暗黄尘”,借景抒情,既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又用以渲染战争的
激烈。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的妙处。(4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3题。(14分)
卖油翁
[宋]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固,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 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
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蒜叟
[清]袁枚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①数百以篱刺之, 篱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
者如堵。
忽一 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④之。众大骇,走告杨。 杨大怒,召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 ”叟曰:“君能打 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 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
语文试卷(C) 第4页(共10页)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 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
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⑤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①旗丁:漕运的兵丁。②行教常州:在常州进行教学。③龙钟伛(yǔ)偻
(lǚ):指老年人弯腰驼背,年老体衰。④挪(yé)揄(yú):耍笑,嘲弄。⑤纵:放。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公亦以此自矜(矜持)
B. 写立誓券(发誓的契约)
C. 晚生知罪矣(罪恶)
D. 卒不肯告人姓氏(死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康肃笑而遣之 奋拳击之
B.尝射于家圃 取势于十步外
C.而钱不湿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D.徐以杓酌油沥之 以拳打砖墙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
(2)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译文:
13.以上两篇文章颇为相似,可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段内容,请你将下面表格的
内容补充完整。(4分)
人物 故事情节 人物性格的共同点 两个故事给你的共 同启发
陈尧咨 因卖油翁对自己射箭本领 不在意而发怒,在见识到对 方高超技艺后,“笑而遣之” ① ②
杨二相公 受到卖蒜叟揶揄后大怒,与 对方约定比武,大败而回, 十分狼狈
语文试卷(C) 第5页(共10页)
(二)文学性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小 偷
苏 童
① 谭峰是我在镇上的一个朋友,他跟我同龄,那会儿大概也是八九岁。谭峰家 住在我家隔壁,他父亲是个铁匠,母亲是农村户口,但是只有我知道谭峰偷东西的
事情,除了我家的东西他不敢偷,小镇上几乎所有人家都被他偷过。
② 假如不是因为那辆玩具火车,我不知道我和谭峰的同盟关系会发展到什么 程度。那是一辆红色的铁皮小火车,有一个车头和四节车厢,车头顶端有一个烟
囱,车头里还坐着一个司机。你从哪儿偷来的 我几乎大叫起来,是谁的
③ “卫生院成都女孩的。”谭峰示意我不要高声说话,他摸了一下小火车,突然 笑了起来,说:“不是偷的,那女孩把小火车放在窗前嘛,她请我把它拿走,我就把它
拿走了嘛。”
④ 我想象着谭峰从窗子里把那辆小火车偷出来的情景,心里充满了一种嫉妒。 说起来奇怪.我后来冷静地问谭峰,火车能开吗 火车要是不能开,就没什么稀罕 的。谭峰向我亮出了一把小小的钥匙,我注意到钥匙是他从裤子口袋里掏出来的 一把简单的用以拧紧发条的钥匙。当我看着谭峰用柴草把他的宝库盖好,当谭峰 用一种忧虑的目光看着我,对我说,你不会告诉别人吧 我的这个念头反而渐渐地
清晰起来。我跑到卫生院去找到了何医生,告发了谭峰。
⑤ 谭峰不否认他偷了那辆红色小火车,但就是不肯说出小火车的藏匿之处。 我听见了谭铁匠的咒骂声和谭峰的一次胜过一次的尖叫。突然,我听见铁匠发出 一声山崩地裂的怒吼,哪只手偷的东西 左手还是右手 我看见他把谭峰的左手 摁在一块烧得火红的烙铁上。也是在这个瞬间,我记得谭峰向我投来匆匆的一瞥,
那么惊愕那么绝望的一瞥,就像第二块火红的烙铁,烫得我浑身冒出了白烟,
⑥ 我知道那几天谭峰在极度的疼痛中度过,而我的内心也备受煎熬。我母亲 不准我出门,她认为谭峰的事情有我的一半责任,所以她要求我写出一份深刻的检 讨。谭峰把小火车转移了,我断定他是在事情败露以后转移了小火车,也许当他姐
姐妹妹满镇子叫喊他的时候,他把小火车藏到了更为隐秘的地方。
⑦ 我迫切地想找到那辆失踪的红色小火车。母亲把门反锁了,我从窗子里跳 出去,怀着渴望在小镇的街道上走着。我没有目标,我只是盲目地寻找着目标。我 看见了玉米地里那座废弃的砖窑,我突然想起来谭峰曾经把老叶家的几只小鸡藏
到砖窑里。砖窑会不会是他的第二个宝库呢 我搬开堵着砖窑门的石头,钻了进
语文试卷(C) 第6页(共10页)
去,就用脚踢了一下。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我听见了一种清脆的回声,我惊喜不已。
就这么简单,我在砖窑里找到了成都女孩的红色小火车,但是没有钥匙。
⑧已经开学了,我被谭峰堵在学校门口,谭峰的模样显得失魂落魄的,他说,你 拿没拿 我对这种可能出现的盘问场景已经有所准备,我说,拿什么呀 谭峰轻轻 地说,火车。我说,什么火车 你偷的那辆火车 谭峰说,不见了,我把它藏得好好
的,怎么会不见了呢 我嘴上虽然对答如流,内心却是很局促不安。
⑨我很坏 那么小就知道侵吞赃物了。问题其实不在这里,问题在于我有这 么一个秘密,我怎么肯把它交出去 然后很快就到了寒假,我父亲从部队退役,我 们一家要从小镇迁到武汉去了。这个消息使我异常兴奋,因为我有了机会彻底地 摆脱关于小火车的苦恼,我天天盼望着离开小镇的日子,盼望离开谭峰离开这个
小镇。
⑩离开那天小镇下着霏霏冷雨,我们一家人在汽车站等候着长途汽车。我看 见一个人的脑袋在候车室的窗子外面闪了一下。那是谭峰,我知道是他,我向谭峰 走过去,谭峰的衣服都被雨点打湿了,他用那只残缺的手抹着头发上的水滴,他的 目光躲躲闪闪的,好像想说什么,却始终不开口。我不耐烦了,我转过身要走, 一只
手却被拉住了,我感觉到他把什么东西塞在了我的手里,然后就飞快地跑了。
是那把钥匙,红色小火车的发条钥匙!我记得钥匙湿漉漉的,不知是他的手 汗还是雨水。我没想到会有这么一个结局,我对这个结局感到意外。有谁知道谭
峰是怎么想的吗
(有删节) 14. “我”与谭峰的故事是明线,而“我”的内心变化则是故事暗线,请你根据示例完
成题目。(3分)
看到谭峰偷到小火车感到惊讶嫉妒→ ① → 自己偷偷找到小
火车惊喜不已→ ② → 因能搬家并摆脱小火车的苦恼异常兴奋→

15.请按题目要求赏析文中的画线句。(6分)
(1)那么惊愕那么绝望的一瞥,就像第二块火红的烙铁,烫得我浑身冒出了 白烟。
(赏析角度:修辞手法)(3分)
语文试卷(C) 第7页(共10页)
(2)谭峰的衣服都被雨点打湿了,他用那吕我缺的手抹着头发上的水滴,他的目
光躲躲闪闪的,好像想说什么,却始终不开口。
(赏析角度:人物描写方法)(3分)
1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谭峰的人物形象。如果你身边有谭峰这样的孩子,你愿意
和他交朋友吗 请说明理由。(7分)
(三)名著阅读(6分)
17.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
的苦难生活。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
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D. 《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新鲜、活泼,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
出来的文学语言。
18.阅读批注:阅读《骆驼祥子》三个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
共4分)
【片段1】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 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 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 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 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 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 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 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 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 辆车,九十六!” 批注1;通过神态描写“脸 通红”,动作描写“手哆嗦” “拍”,表现了祥子买车时的 激动心情,突出了其强烈的 买车愿望。 一 个多么朴实 的青年呀!
语文试卷(C) 第8页(共10页)
【片段2】 【A】 没想到事情破的这么 快,自己的计划才使了不到一半,而老头子已 经点破了题!怎办呢 她的脸红起来,黑红, 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 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她有点疲乏;被 这一激,又发着肝火,想不出主意,心中很乱 批注2:
【片段3】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给一 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卖了。他 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 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 天就死!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 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 批注3:画线句子是 【B】 描写,直白地写出了祥子过 一 天算 一 天的心态。此时 的祥子已成了行尸走肉,令 人扼腕 。
(1)片段2中的 A 是 (填写人名),批注3中的 B 是 描写。 (2分)
(2)上文右侧已对片段1、片段3中的画线句做了批注。请赏析片段2中的画线 句,写下你的心得体会做批注。(2分)
三、表达与写作(56分)
19.语言表述(6分)
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
的具体状态做精细的描绘,为读者营造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
下面这段文字虽记叙了一件事,但读起来索然无味。请你帮作者“添枝加
叶”,将这件事情进行详细的描写描摹。
写作要求:使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20字
左右。
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回到家里,妈妈很心疼。
语文试卷(C) 第9页(共10页)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读懂四季变换,你会珍惜不同时节的美景;读懂亲人的唠叨,你会明白语言 背后的真情;读懂百变的自己,你会领略未来路上的风景;读懂一段经历,你会
收获一份成长……
亲爱的同学,你曾读懂过什么,从而有所收获呢 是宽容、坚强、善良这样
的美德;还是友谊、父爱、母爱这样的宝贵情感;又或是其他什么……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 请以“读懂 ”为题,写一篇不少
于600字的作文,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写作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2)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试卷(C) 第10页(共10页)
2023年春季七年级期中限时检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B
6.①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弹琴复长啸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 ④凭君传语报平安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 ⑥何人 不起故园情(每空1分,共6分)
7. (1)D(上联“爱国丹心”为偏正短语,“照日月”为动宾短语。 A.“正气浩然”为主谓短语,与“爱国丹心”结构不符 合;B.“争光爱国”为并列短语,“健儿志”为偏正短语,与上联不符合;C. “广招志士”为动宾短语,与“爱国丹心” 结构不符合;D.“兴邦壮志”为偏正短语,“赛风雷”为动宾短语,且符合爱国主题。)
(2)示例一:能够表现我们青少年保卫家国的昂扬志气。示例二:能表现出我们青少年为祖国效力,面对各种艰 难险阻都能应变自如的能力。(2分,意对即可)
(3)示例一:演讲比赛——分享家国体会,感悟时代精神。示例二:征文比赛——书写家国情怀,感悟爱国情感。 (2分,意对即可)
8.B
9.旌旗迎风猎猎,如飞鸟展翼;盔甲映日闪闪,似大鱼曝鳞。(1分)运用比喻,把飘扬的旌旗比作飞鸟的羽翼,把 日光下的盔甲比作鱼鳞,(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唐军将士与敌人顽强搏斗的精神和艰苦作战的场面,(1分)表 达诗人对战士们英勇作战的赞颂。(1分)
10.B
11.C
12.(1)(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3分。矢,箭;但,只是;颔,点头。 各1分)
(2)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3分。垂死,快要死了; 以,用;成,成全。各1分)
13.①骄傲、急躁(易怒)(2分) ②一个人即使有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2分,意对即可)
14.①告发谭峰偷小火车让其遭受毒打,“我”备受煎熬 ②遭到谭峰的盘问紧张不安 ③对谭峰拿出发条钥匙感 到意外。(每空1分,共3分)
15.(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谭峰的“一瞥”比作“火红的烙铁”(1分),形象地写出“我”对谭峰受伤如此严重而 震惊,对谭峰可能知道是“我”告密而害怕,(1分)“我”内心因自己对谭峰的告发而导致他受到如此严厉惩罚 而感到不安和愧疚。(1分)
(2)运用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1分)展现了谭峰来送别“我”时的复杂的内心情感:对是否把钥匙给“我”的 犹豫,对两人友情的留恋,在“我”离开前做和解的诚意,最终对“我”的行为表示原谅。(任答两点给2分)
16.谭峰的人物形象:①谭峰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他有小偷小摸的恶习,小镇几乎所有人家都被他偷过, 他还偷了成都女孩的小火车。②他倔强,逆反心强,宁愿遭受父亲毒打也不愿说出小火车的下落。③他狡黠,有 点小聪明,在事情败露后,被抓前就把小火车偷偷转移了。④他也善良重情,明知好友背叛却终未点破,最终以送 钥匙的方式表达和解之意。(每点1分,共4分)交友:明确回答是否交友得1分,理由言之有理得2分。
17.B(“曹先生”错误,应该是“杨先生”。)
18.(1)虎妞 心理(每空1分,2分)
(2)示例:运用外貌描写,展现虎妞此时此刻“脸色通红、带着残妆”,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此时虎妞的脸 比作“煮老了的猪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原本想通过父亲的生日宴,让父亲同意她与祥子结婚,但是没想到 这件事这么早就败露出来,表现出她此时此刻内心的焦急和焦灼,细腻入微,引人入胜。(答到“外貌描写”或 “比喻手法”,给1分,如果对此手法有分析都可以再给1分,二者择其一即可)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C)—1
19.本题考查微写作。根据审题可知,题干要求将原有句子进行扩写,在记叙的基础上加上描写。注意要求: 一是 使用两种人物描写方法和一种修辞;二是字数在120字左右。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修辞手法各1分,超过120 字酌情扣1分。
20.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首先是补题,补题即确定写作中心内容。能读的事物,不只是文字,还可以是世间万物。 “读懂”是一个动词,后面可补写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读懂”,读懂什么呢 横线上可填的内容非常广 泛,可以是熟悉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的人,如屈原、苏轼、李清照、鲁迅、林 黛玉、诸葛亮、保尔 ·柯察金等;还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失败、坦然、成功、诚信、宽容等。“读”是过程,重要的 是“读懂”。怎样读懂呢 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表明自己思想的成熟和认识的提高。如果是“读”懂一件 事,就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突出“读”与“懂”的过程;如果是多件事,就要注意叙事的简洁明了,注意 中心的高度统一。如果是“读”某人,就要在叙事中蕴含深厚的感情,才能突出“懂”的结果。如果是“读”懂一 个物件,不能只写表面,要重点突出物件的内涵,写清你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第二,精心选材。如选择与生活经历相关的材料,可从人物方面来叙写,如读懂生活中最亲近的爸爸妈 妈、学校中关系最好的老师同学、社会中不认识的陌生人等,甚至选择与自我相关的,如“读懂自己”;还可以从 景物方面来叙写,如满墙的爬山虎、生长于泥泞中的不知名的小花、窗外的梧桐、辽阔的大海、巍峨的高山等。 在写作时注意所叙写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情感变化,可以是由之前的不理解、不在乎到现在的理解、珍惜,又或 是由之前的无感到现在的敬佩,有真挚的情感流露,文章就会饱满起来。写好本文还要有一颗善感的心,因为 善感的心灵总善于在一草一木、 一沙一石间汲取精神雨露,让干渴的心灵达到滋润,让荒芜的精神家园蓊郁葱 茏。独立黄昏静默赏菊,赏它傲霜独立的气质;凭窗眺望云卷云舒,深深地折服于它沉静从容的气度;注目荒 原或大漠上一株挺立的白杨,我们可以找到坚强的理由;遥望一段古老的长城,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那生生 不息的精神血脉……
第三,题目示例。读懂了花之语;读懂了水之伟大;读懂了父爱;读懂了亲情;读懂了友谊;读懂菊花魂的 惊心动魄;等等。
【参考译文】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能够凭借两肩扛起两艘装粮的船,有漕运的兵丁几百人用竹篱来刺 扎他,竹篱碰到他的地方竟然一寸一寸折了,他也因此在当时很出名。杨二率领着他的徒弟在常州一带行走教 学。每到一处演武场就传授枪棒的技巧,观看的人多得如墙一般,堵住了去路。
忽然有一天,有位卖蒜的老人,弯腰驼背咳嗽不绝,却在旁斜眼看杨二,并且耍笑着他的拳术。众人非常害 怕,快快跑去告诉杨二。杨大怒,把老头叫到眼前,用拳击打墙上的砖块,墙砖深陷了约一尺的样子。杨二很骄傲 地说:“老头你能如此吗 ”老头说:“你能打墙,不能打人。”杨二一听,更是生气,大骂着说:“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 一拳吗 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老头子已到将死的年纪,能因为我的死,而成就你的名声,死了有 什么怨怪呢 ”于是约集了很多人,写下一纸发誓的契约。
杨二休养保息精力三天。老人自行捆绑在树干前,解开衣扣露出腹部。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 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 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拳头已夹入老人腹中,十分坚实,拔不出来了。杨二哀求了很久,老人才鼓出他的腹部放 出杨二的拳头,杨二已经跌出一座石桥之外了。
老人慢慢地扛着他的蒜头回去。但是始终不肯告诉别人他的姓氏。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C)— 22023年春季七年级期中限时检测试卷
语文
命题学校:麓山滨江实验学校审题学校: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20个小题,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2题。
读书,就像是隐身串门,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获得了许多阅读感悟
和体验:读《邓稼先》,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鲜为人知的为国献身的情怀;读《说和
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q()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读《黄河颂》,我们感
受到黄河勇敢坚强的英雄气Pò();读《老山界》,我们感受了志愿军战士坚

r()刚强的意志;读《阿长与(山海经》,我们走近了让童年鲁迅曾经增恶又
敬爱的长妈妈:读《老王》,我们感受到了杨绛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愧怍之
情…阅读让我们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变成了享受。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xian zeng zhuo
B.xian zèng zuo
C.xian zeng
zUo
D.xian zeng zhuo
2.在语段括号内填人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锲魄忍
B.契迫忍
C.契迫韧
D.锲魄韧
3.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B.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大事,但是有许多温署感人的小事时刻发生。
语文试卷(C)第1页(共10页)
C.“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
殊不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都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
美好。
D.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
有地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双减”政策的实行并颁布,让开发区切实解决了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
问题。
B.《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
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C.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
自然的雄奇壮美和神功伟力。
D.从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层面出发,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
此的红线及可能的合作领域。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诗中“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
饰物。
B.春节贴春联、拜年,清明节祭祖、踏青,重阳节插艾叶菖蒲、登高,这些都是传统
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C.《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
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也是对男子的敬称;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
朋友辈的敬称。
6.默写:小明在进行古诗文专栏整理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忙解决。(每空1分,
共6分)
人物
相应诗句
主要情感
“双兔傍地走,①
22
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
木兰
(《木兰诗》)
被发现的机智谨慎的赞美。
“独坐幽篁里,②
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感
王维
(《竹里馆》)
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③
,④
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
岑参
(《逢人京使》)
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⑤
,⑥
伤离惜别的曲调唤起浓浓的思乡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之情。
语文试卷(C)
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