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学设计——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备课专业化课题 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对象 高二级学生日期 设计人 节次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4.4 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把握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特点。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理解超前思维的含义,理解超前思维的特征。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根据生活实例设计议学情境,理解超前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3.学生怎么学 (1)根据学生身边事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超前思维的含义。 (2)根据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超前思维的特征。教材 分析 本框题为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第一框题“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内容共包括两目。第一目“超前思维的含义”,主要阐明运用超前思维的原因和含义,人们认识状态和认识对象的存在状态之间的关系体现出的超前思维的表现,以及超前思维的思想条件——超前意识。第二目“超前思维的特征”,主要阐述了超前思维具有的三个特征,分别是: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两目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在说明超前思维的含义、表现和思想条件的基础上,学习超前思维的三个特征,逻辑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理解层次浅,识不能真正从学科意义上来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久缺。有些学生对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知识,或由模块内知识延伸的知识没有清楚的认识。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在努力夯实一些重要概念、讲清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突出趣味性,寓教于乐,是我们中和本学科的形式性、抽象性,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手段。目标叙写 学习目标 (1)根据学生身边事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超前思维的含义。 (2)根据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超前思维的特征。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评估任务 (1)根据学生身边事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超前思维的含义。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 (2)根据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超前思维的特征。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活动设计 1.活动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2.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分享各个议学任务。 2.活动三:限时完成针对性训练题。 3活动四: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新课预习检查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资料,并在课堂上反馈。 全体学生都能完成。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学生目标。 (1)根据学生身边事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超前思维的含义。 (2)根据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超前思维的特征。 全体学生明确学生内容和学习任务。讲授新课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 1.超前思维的客观依据 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2. 超前思维的含义 3.超前思维的表现:”先知先觉“ 4. 超前思维生成的思想条件——“超前意识” 议学情境 作为高二的你,在平时的学习中,你有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的习惯吗?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请展示你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谈谈你是如何制定的?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运用了哪一思维方式呢? 议学提示 要对自己入学以来的学习状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 从自身学习的现实情况出发,运用合理的推理制定出学习计划和目标。 议学小结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 1.超前思维的客观依据 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2. 超前思维的含义 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3.超前思维的表现:”先知先觉“ 4. 超前思维生成的思想条件——“超前意识” (1)超前思维是有超前意识的思维。 (2)超前意识: 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是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 (3)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 善于反思、勇于质疑。(没有反思、不敢质疑,就不会有超前意识,更不会有超前思维。) 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未病、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下好先手棋、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议学评估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从创新思维角度来看,说明( ) ①善于反思、勇于质疑是超前思维的基本品质 ②逆反心理是提高逆向思维能力的必然要求 ③没有反思,不敢质疑,就不会有创新思维 ④“疑”是对旧事物整体的否定,有“疑”坚持了辩证否定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诸事于闲时,要预计到忙时;于静时,要考虑到动时。只有有备,才能无患。与此观点一致的有( ) ①未雨绸缪 ②阴差阳错 ③因地制宜 ④深谋远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根据学生身边事例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超前思维的含义。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讲授新课 二、超前思维的特征 1.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 2.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 3.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 议学情境 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顾邓小平同志当初的设想,他的思维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提示 邓小平早在1987 年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属于超前思维。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邓小平的超前思维建立在对我国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把握之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议学小结 二、超前思维的特征 1.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 超前思维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把握之上的,却又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而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 例: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等。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 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动的思维能够在头脑中创造观念的对象。相对于事物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性。 3.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 (1)原因: ①超前思维指向未来,但未来并不是现实的单向直线的延伸,而是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 ②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 ③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 (2)应对措施: 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议学评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性安排说明( ) ①超前思维坚持以分析为先导,为综合作准备 ②超前思维以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为根据 ③超前思维能够保证人们正确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④超前思维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党的二十大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科学读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这表明超前思维( ) ①通常不以事物发展的现状为根据 ②立足事物发展规律,具有确定性 ③其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 ④有利于国家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十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余村大变样,实现了绿色转型,百姓富、生态美。材料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具有( ) A.预测性 B.不确定性 C.多向性 D.畅想性 根据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超前思维的特征。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课堂小结 1.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2.学习对应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反思,对没有达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跟进。 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反思作业布置 必做: (1)反思课堂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限时完成练习册配套练习题; (3)熟记原理内容 2.选做:《五三高考》 3.预习:下节课教材内容、练习册预习内容 笔记留痕、错题的归因分析板书设计复盘反思基于目标的复盘式评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