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法治社会(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同步教学练(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法治社会(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同步教学练(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框 法治社会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增强建设法治社会的信心。
科学精神:通过案例和老师讲授、学习,理解法治社会的内涵和特征;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和推动。
法治意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国家。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为落实良法善治、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标准:
3.2列举事例,阐述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本框重难点内容
学习重点:法治社会的内涵。
学习难点:
(1)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2)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3.意义
(1)社会秩序:
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2)社会和谐:
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课堂达标】
1.《今日说法》是配合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对老百姓进行普法教育的一档节目。节目以“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宗旨,全力打造“中国人的法律午餐”。此节目对于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是:( A )
A.有利于公民增强法治意识,自觉行使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
B.有利于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
C.有利于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D.有利于建设廉洁诚信的政府
2.因飞机延误而在机场闹事、起哄者少了,认可“黑名单”制度者多了;对于警察执法,更多人能站在公允立场,支持“既不能粗暴也不能宽松软”……对热点话题,公众的探讨越来越不局限在事实浅表,而逐渐向法治层面深入。这说明:( D )
①尊法守法已成为一种全民自觉
②法治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③全民守法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④公众的法治观念和素养逐步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某社区通过宪法宣传长廊、法治小景、互动小品等载体建设法治文化街,打造一批如“娃娃法庭”等法治品牌,以家庭“小细胞”影响社会“大环境”,一举摘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这表明打造法治社区需要:( D )
①整合司法力量,强化社区基层治理
②加强普法宣传,提升人民法治意识
③创新自治组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④加强阵地建设,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某地在法治社会建设上进行了全方位的、长期性的努力:创新普法宣传模式,首创“百姓法治讲堂”,实施“定制式普法”;开辟“绿色通道”,开展法律援助,及时化解矛盾。该地做法表明建设法治社会需要:( B )
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法治观念
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缩小法律援助范围
③鼓励人们用各种手段表达自己利益诉求
④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