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窦娥冤》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窦娥冤》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窦娥冤》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关汉卿的《窦娥冤》。我准备从以下八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和意图。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说教材
《窦娥冤》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元杂剧,对于元杂剧的知识没有多少了解。本课《窦娥冤》由中国古代戏曲代表人物关汉卿写成,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同时也作为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具有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
高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戏剧方面相关的知识,对戏剧的矛盾冲突以及本课极具价值的悲剧意义的理解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时数设置为两个学时。
二、说教学目标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主要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阅读鉴赏”这一课程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我主要把教学目标设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理清节选的剧情,初步把握窦娥的形象。
能力目标:培养鉴赏戏剧的能力(分析社会矛盾、赏析“三桩誓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语言特点及悲剧意义)
依据:单元要求:感受人物曲词和矛盾冲突,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鉴赏曲词之美,领略古代戏曲迷人的艺术魅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问题导读法理清戏剧情节;运用讨论法、研究型阅读法、分析法赏析窦娥形象;运用情境创设法、发散法深入课文主题。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理解悲剧美的价值意义。
依据:新课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说教学重点:
掌握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窦娥形象及社会矛盾的分析。
依据:新课标: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
(二)说教学难点:
理解“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以及悲剧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点教法:
①问题导读法:通过问题导读,使学生能够理清戏剧情节概括故事梗概。
②研究型阅读法:通过重点语句赏析窦娥形象,研析社会矛盾的冲突等。
③讨论分析法、发散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深入“三桩誓愿”及悲剧的教育意义,发散学生思维。
依据:①新课标:学习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戏剧的艺术特征。
②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叶芝
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学法有:
朗读感悟法: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感悟戏剧的艺术魅力。
情境学习法: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当时的情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作者的情感。
依据:①新课标: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②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问题式导入:通过提出一系列关于窦娥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入学习氛围之中。
依据: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鲍波尔
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习兴趣,挖掘探究欲望。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5分钟)
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使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并且熟悉作者生活时代下的社会特征。
依据: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
意图:知人论世,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便于进一步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
介绍中国古典戏剧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5分钟)
主要介绍元杂剧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戏剧创作的基本规律,以及熟悉一些戏剧代表作。
意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元杂剧,所以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戏剧的基本知识及古典戏剧的一些代表作。
整体感知
课文名为《窦娥冤》,那么我将着眼于“冤”字来分析这篇课文,主要通过窦娥有何冤,为何冤以及冤何深三个大问题进行赏析,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深入课文主题。
(1)有何冤 (12分钟)
胡适曾说:“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由于课文较长,所以我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要抓住故事情节,并在把握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感受窦娥的“冤”在哪,以及初步把握窦娥的性格特征。
依据: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意图:把握故事情节,对理解人物的形象具有辅助作用。
(2)为何冤(15分钟)
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这个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把握关键语句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主要是在了解了窦娥有何冤的前提下,赏析课文,通过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和“本文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两个问题,让学生对造成窦娥“冤”的各种原因进行探索,并在探索造成这种原因的过程中思考戏剧的矛盾冲突。
依据: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卢梭
意图:探索造成悲剧的原因,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抓住主题。
(3)冤何深(25分钟)
雨果说:“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为了学生积极地思考,在明晰了窦娥有何冤,为何冤的情况下,我将引导学生再读第三折重点语句,对课文进行深入赏析。其中将重点讲解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抗旱三年)所赋予的深层意蕴,并提问“窦娥的三桩誓愿与【端正好】和【滚绣球】中对天地的指责是否矛盾?”,让学生在思考中真正领悟窦娥“冤”之深。
依据:①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意图:从内容、思想和语言上赏析【滚绣球】并通过三桩誓愿的分析,感受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
(五)总结全文,深化认识(20分钟)
1、研析《窦娥冤》的思想内容(10分钟)
我将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点睛之笔: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形成这千古奇冤的社会根源,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意图:深化思想认识,找出社会根源。
2、探究艺术手法(10分钟)
《窦娥冤》是一个极具本色语言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我将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试着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依据: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
—— 高尔基
意图:充分认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感受关汉卿的创作魅力。
六、说归纳小结(5分钟)
我将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悲剧,通过对本课文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诸多悲剧的教育意义。
依据: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意图:由古及今,让学生学会迁移应用。
说拓展训练及作业
依据:①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青)李光池
②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
第一课时:
有人将杜牧的《清明》改写成戏剧,请你也试着改写,要求不增减一字,但可改换标点符号。
意图:巩固戏剧知识。
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关于戏剧的对联。
依据: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意图:积累对联,复习第一册的对联知识。
第二课时:
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教师课堂讲述《金锁记》的情节): 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意图:发散学生思维,讨论喜剧与悲剧各自的不同作用。
2、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
依据: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朱自清
意图:强化记忆,培养语感。
八、说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元杂剧
古代妇女
第三折
反抗形象
第二课时: 三桩誓愿
成功的板书设计要求艺术、直观、揭示中心、突出重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