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的课时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在学习了小数化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总结并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2.沟通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培养学生爱学习、爱数学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反之小数化成分数时,只要根据小数的意义直接改写就可以了。
五、说教学策略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猜想验证法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法上,学生自主探索、操作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0.5 0.75  1.3 0.987   0.85 0.805
2.假分数如何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求出下面各题的商。(分别用小数和分数表示)
2÷5     1÷8     3÷4     3÷1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揭示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为新课做铺垫。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板块二、探究新知
1.学习把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例9。
(1)出示情境图,谈话:从图上能了解哪些信息?
(2)谈话:要求我们回答谁用的彩带长,就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3)谈话:进行比较的这两个数,跟我们复习中的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4)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反馈。
2.教学“试一试”(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各自说说是怎么想的。
3.教学例10。
把0.3、0.13、0.213化成分数。
(1)教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要求。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4.教学“练一练”。
仔细观察每组数,说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转化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你是怎么比较的,为什么这样做?
5.归纳。
回顾我们刚才把小数化成分数的过程,想一想:分母末尾0的个数与小数部分的位数有什么关系 分子与小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概括:把一位小数化成分数时,分母是1后面写1个0;把两位小数化成分数时,分母是1后面写2个0;把三位小数化成分数时,分母是1后面写3个0……都是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设计意图: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大小,倡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板块三、课堂练习
1.0.5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是 。
0.35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是 。
0.3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是 。
2. 在( )里填上〉、 〈或=。
3. 直接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2. 〈 〈 〉 〈 = 〈
3. 0.17 0.4 0.44 2.54
板块四、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怎样进行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怎样来比较小数和分数的大小?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转入活跃,有力地调整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安排猜想、探索等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比较分数与小数大小时,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比较的方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却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足之处:
1、小组合作还是流于形式,效果不够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加强,并使小组合作的形式形成常态化,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讨中寻找答案。
2、师生互动配合上还不够顺畅,没有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