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第十三课第二课时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4. 学情分析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和水平快速发展的时期。经过前两个学年的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学科专业知识与素养;此外,经过高三上学期初对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前十二课的学习,他们基本上掌握了思维与科学思维的特征与意义、逻辑思维的正确形式和辩证思维的方法,也明确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在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懂得了联想、多路探索的方法和作用;特别是,经过了第十三课第一讲的学习,也明确了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在以上的基础上,他们将比较有兴趣探究和学习超前思维的方法和意义。 但是,学生对过去所学的知识可能存在不够熟练且无法跨模块、跨单元综合运用的问题。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无法很好地理论结合实践。而在超前思维这个点上,有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没有真正认识到超前思维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探究和分享,改变学生们重知识积累、轻思维习惯养成与实操能力提升等问题。5. 课时目标 【课程标准】4.4 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把握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特点;了解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的意义。 学习阶段学习方式学习表现核心素养/学习得性学习理解-反应解释超前思维的方法科学精神/水平1应用性学习使用-支持应用超前思维的方法,理解国家和社会的的长远规划,反思自己的人生规划科学精神/水平2拓展性学习评价-信奉客观评判超前思维在哲学层面和现实层面的意义,领会超前思维的积极意义;坚持科学的超前思维,认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认同/水平3适应性学习创造-个性化积极参加为国家和社会或个人的长远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的活动,展示前瞻性的超前思维能力公共参与/水平4(建议:各校各班可根据学情,在水平1-4中选择和组合,一些教学目标可课后拓展)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案例和实际,理解并解释超前思维的方法。 2.难点:客观评价超前思维的积极意义,坚持科学的超前思维。6. 学习资源分析与技术应用说明 (1)学习资源分析:主要选用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和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教学资源,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初步掌握超前思维的方法,认识超前思维的积极意义,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思维方式和路线、方针、政策。 (2)技术应用说明:多媒体教学(PPT课件、视频分享、图文资料等)7. 教学流程与板书设计 (1)教学流程: 简要的复习导入新课 → 简介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 探究与分享1(《论持久战》 中毛泽东采用了什么思维方法?有何意义)→ 学习超前思维的方法之“矛盾分析的方法” → 探究与分享2(习近平总书记指挥谋划“十四五”,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有什么意义? → 学习超前思维的其他方法(推理与想象、调查研究、科学思维的方法等),结合两个探究活动,领悟超前思维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 小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 课堂巩固练习 → 布置课后作业 → 结束新课。 (2)板书设计: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活动环节一:复习导入简要地复习上一讲的主要内容,并导入新课,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回忆上一讲的主要内容,聆听教师简介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生能否准确回忆出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设计意图: 复习并导入新课,组织好课堂,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环节二:新课学习-[探究与分享1]1.展示教材P116的“探究与分享”材料: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主要观点。 2.设问:毛泽东为什么说“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他得出这个结论采用了什么思维方法?有何意义? 3.组织探究活动,点评和总结。 4.讲解知识点1“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依据、意义、现代常用方法。1.阅读教材P116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交流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 2.小组成员利用“课堂表现评价表”进行互评。 3.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4.学习“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方法,并举例说明 5.初步了解超前思维的意义。1.学生能否根据问题,读懂材料,并找到关键词句?能否利用新课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见解分享所得。 2.小组能否有效合作探究,并有效互评? 3.学生能否认真听讲和笔记?并举例说明。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领略毛泽东同志的智慧,初步了解超前思维的方法和作用,重点掌握超前思维的方法之一:矛盾分析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活动环节三:新课学习-[探究与分享2]1.播放视频《习近平总书记指挥谋划“十四五”——五中全会擘画未来》,导入探究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挥谋划“十四五”,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有什么意义? 2.展示以上视频的文字内容节选,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主要涉及的思维方法,渗透读材料的技巧。 3.组织探究活动,点评和总结。 4.讲解知识点2、3、4“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要注重调查研究、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5.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再结合“探究与分享1”,引导学生领悟知识点5“超前思维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1.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习近平总书记指挥谋划“十四五”——五中全会擘画未来》。 2.带着对视频的感悟,结合教师展示的文字材料(节选自摘选自2020/11/06央视网新闻),探究和回答问题。 3.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4.学习并理解“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要注重调查研究、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并能领悟和总结“超前思维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1.学生能否根据问题,读懂材料,并找到关键词句?能否利用新课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见解分享所得。 2.学生能否认真听讲和笔记,并结合前知和新知进行迁移、分析和归纳? 3.小组能否有效合作探究,并有效互评? 设计意图: 在“探究与分享1”的基础上,以跟学生紧密联系的重大时政: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探究和学习“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要注重调查研究、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领悟“超前思维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认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环节四:新课小结-思维导图教师展示本课的知识框架图,并简要小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回忆今天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把握本课主干和主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设计意图: 小结新课,梳理主干和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环节五:巩固练习-检测补漏单项选择题1-2道(详见课件),学生解题,老师讲解。设计意图: 对新课的知识,进行检测和巩固,查缺补漏。环节六:课后作业与拓展-结束新课单项选择题共5题;课后拓展任务1项。(详见“9.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意图: 1.课后作业对新课的重难点、易错点进行系统巩固练习,及时纠错并提升。 2.课后拓展是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9.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达标同步练习】(单项选择题共5题,要求5分钟内完成) 1.(2022·全国·高二期末)党中央深入调查研究,汇众智、聚众力,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党中央组织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征求各方面和专家的意见,群策群力,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由此可见( ) ①事物的内在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②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 ③超前思维要正确运用推理和合理想象的方法 ④解放思想是预见事物发展方向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②③:通过“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历程可以看出,超前思维要正确运用推理和合理想象的方法,注重调查研究,把握事物发展情况,②③符合题意。 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①。 ④: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预见事物发展方向的前提条件,④错误。 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我在浙江工作时,省委和省政府就提出了‘八八战略’。这不是拍脑瓜的产物,而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来的发展战略。”这说明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运用________进行决策。(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比较分析法 C.调查研究方法 D.实地勘测法 [答案] C [解析] C: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八八战略’不是拍脑瓜的产物,而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来的发展战略。这说明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运用调查研究方法进行决策。故C符合题意。 ABD:材料未直接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较分析法的方法和实地勘测法,排除。 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作为领导干部要通过调查研究等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地掌握和占有信息,建立起丰富的“信息库”,从而进行深邃透彻的分析、周密理性的鉴别,做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洞察未来趋向和走势,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材料说明( ) ①调查研究是超前思维的重要方法 ②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 ③推理的方法可以保证超前思维的确定性 ④超前思维有助于领导干部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②④:作为领导干部要通过调查研究等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地掌握和占有信息,建立起丰富的“信息库”,从而进行深邃透彻的分析、周密理性的鉴别,做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洞察未来趋向和走势,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材料说明调查研究是超前思维的重要方法,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超前思维有助于领导干部能动地认识世界。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推理的方法不可以保证超前思维的确定性,故③说法错误。 4.(2022·江苏南通·高二期末)2022年6月8日,经合组织(OECD)表示,俄乌冲突推高谷物价格,各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避免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对经合组织的这一警告,理解正确的是( ) ①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学会运用超前思维 ②要在事物现状基础上构想其发展的可能趋势 ③人的思维往往会落后于事物发展的现实状况 ④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趋势和方向是不确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②:俄乌冲突推高谷物价格,各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避免粮食危机席卷全球,表明要在事物现状基础上构想其发展的可能趋势,要未雨绸缪,要有超前思维,①②入选。 ③:人的思维与事物发展的现实状况不完全同步,③说法片面,排除。 ④:事物发展运动是有规律的,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可以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方向是前进的,这是确定的。④不选。 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急处置综合能力水平的一次大检验。既要着眼当前,更要谋求长远,找准着力点、结合点、切入点,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谋求长远体现超前思维的作用是( )。 A.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 B.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 C.有利于社会绘制服务和治理的蓝图 D.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答案] D [解析] D:“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急处置综合能力水平的一次大检验。既要着眼当前更要谋求长远,找准着力点结合点切入点”。这说明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D正确。 ABC:这三项说法正确,但都与题干无关,ABC不符合题意。 ◎【课后拓展任务】 建议利用周末时间,运用超前思维的知识和体悟,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为“未来的自己”做一次更科学更有前瞻性的《人生规划》。10. 教学反思与使用建议 《逻辑与思维》课程本身就是以思维为研究和认识对象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只是着眼于引导知识结论,更应该通过设置合适的情境、选择精当的议题、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开展过程性的教学评价,在活动中学-思-议-评,引导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教学生怎么学习和思考。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转向注重思想方法的时代已经来临,如何迎接好这场深刻的教学变革,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努力与探索。 在本节合作探究与分享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且不能简单地用“对、错”“好、坏”评价学生,而应注重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统一。 此外,如学生的水平较高的话,尽量引导学生利用“前知”来分析和学习“新知”,例如“矛盾观”、“科学思维的条件、特征和意义”、“推理和想象”等,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能更综合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