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喀斯特地貌》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1 《喀斯特地貌》 导学案

资源简介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喀斯特地貌
〖学习目标〗
1.描述地表喀斯特及地下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点及成因;
2.说明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合作探究攻重难〗
明确喀斯特地貌的概念,熟知我们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材料1:喀斯特地貌区,以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为主,且岩石深厚,多含空隙和裂隙。随着裂隙的增大,渗透率的增加,岩体的溶化效应明显。溶洞越大,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越完整。
材料2:研究表明,湿热环境下,土壤中CO2含量比空气中高数十倍,同时温度上升10℃,碳酸钙溶解速度将增加到原先的2~4倍。
材料3:下图分别为我国可溶性岩石分布图(图1)和气候分布图(图2)
图1 我国可溶性岩石分布图 图2 我国气候分布图
1.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 、 、 等地。
2.从岩石性质看,该地区 广布,且 、多 发育,透水性好;从气候特征看,该地区位于 气候区,气候 (温暖/寒冷)、降水 (充沛/稀少),水的的流动性强,对岩层的 作用强,使的喀斯特地貌在该地区广泛分布。
(二)认识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成因
1.观察并比较峰丛、峰林和孤峰的景观差异
材料: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相对高差较小。峰丛间的溶沟继续溶蚀加深至基座不相连时,便称为峰林,其山坡陡峭,相对高差可超过100米。当大量山峰被溶蚀变矮甚至消失,孤立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的石灰岩山峰便为孤峰。
(1)根据景观图,填写各类喀斯特地貌类型名称,A: ,B: , C: 。
(2)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演示顺序为: (填字母),该过程中水起到了 作用。
A B C
2.观察下图,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并说明水在其中起的作用。
(三)认识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成因
1.观察课本P62图2-38,描述地下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并说明水在其中起的作用。
(四)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喀斯特地貌对云贵高原地区农业的影响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主要农业类型为坝子农业(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那些被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些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坝子”即 地貌
2.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材料1: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25.6°N, 106.8°E) 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
材料2:下图为平塘县大窝凼工程建设前后对比图
图4.5 平塘县大窝凼工程建设前后对比
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课堂训练〗
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形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有风化裂隙 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
3.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沉积作用
C.溶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云南石林,位于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昆明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石林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右图示意云南石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5.石林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 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 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
电影《面纱》取景中国广西黄姚镇,该古镇具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梦境家园”之称,其中美丽的喀斯特地貌也深深吸引了观众的心。读电影剧照,完成下面小题。
6.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岩石为( )
A.流水溶蚀作用花岗岩 B.流水溶蚀作用石灰岩
C.风化作用花岗岩 D.风化作用石灰岩
7.我国北方深厚的相同岩性分布区,没有形成桂林那样的峰林,其根本的自然原因是( )
A.北方大量破坏植被 B.平原面积大,土壤较薄
C.可溶性岩石分布面积小 D.北方降水较南方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