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历史学科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A C D A C B C D B B C B A C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考查学生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西周建立后,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是宗亲和功臣等,其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故C项正确。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高祖的统治政策,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判断史实的能力,难度中等。西汉初年,由于秦的暴政和国家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经济萧条。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故选A项。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天下无事,时和丰年”可知,东晋时期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是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故选C项。本题考查学生对引用文字材料的理解,“天下无事”指的是社会环境安定,而不是人口南迁,所以D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提到民族融合和海外贸易,故A、B不选。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再结合所学鉴真6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难度较小。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D项正确;张骞是一名郎官,西域是今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不是日本,排除B项;玄奘西行天竺,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宋朝和元朝商业的繁荣,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临安和大都是南宋和元朝的都城,并且描述的是这两个都市商业的繁荣。商铺林立,商品丰富,故选择A项。B、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项虽然是与经济有关,但与题干意思不符。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关键点是分析题干,难度中等。6.答案:C解析: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文化发展。C项正确;A项是隋朝,B项是宋代,D项是清代,排除ABD项。故选C项。本题注重考查学生历史分析能力,以及对主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在东南设置台湾府;在东北遏制沙俄,运用外交手段划定边界;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在北方,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后设乌里雅苏台将军;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第 1 页 (共 5 页)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可知,清朝在边疆的不同位置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可见国家治理因地制宜,B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国家疆域与前代的比较,排除C项;边疆管理军事为主,说法片面,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战争”,“1514年”,“积325年窥探后”可知,这场战争发生在1839年后。结合所学知识,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项符合题意。近代化的开端指洋务运动,人民禁烟运动胜利指林则徐虎门销烟,1901年《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重要影响的理解及掌握。9.答案:D解析:本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引用材料的理解,材料中是“辛亥革命的胜利,”说明是革命后,这样就排除A、B两项。根据课本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影响有一点就是“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也就是对思想起到启蒙和解放作用,故答案是D项。10.答案:B解析: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红军长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根据材料理解“不怕远征难”,“只等闲”体现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故选择B项。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到民主和科学,抵御外敌入侵,忠诚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所以排除A、C、D。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理解和解读。漫画中形象突出了肥猪赛大象,其实就是夸大其词,吹嘘。依据漫画中体现的信息,就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所以选择B项。A项是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项一五计划是发展重工业,D项是文革,都不符合题意。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对题干的理解,“一带一路”强调合作共赢,互联互通,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会议能顺利圆满结束,是因为周恩来总理在关键时候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故选择C项。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查士丁尼法典》、阿拉伯数字等内容。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而不是古巴比伦。《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治的第一步,而不是《查士丁尼法典》。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创造的,不是阿拉伯人。所以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该题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点的熟练程度。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历史时空能力,以及对题干中关键词的掌握。14-16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兴起的时期,继承古罗马、古希腊文化特点,追求以人为本,展现“人”存在的重要性,这是文艺复兴的主题。故选择A。而B项,启蒙运动兴起是在17-18世纪,核心内容是理性崇拜。所以B项不符。而C项“欧洲大学”和D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题干中没有提到。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根据表格显示,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故选择C项。其他三项表述的内容与表格显示的内容不符。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第 2 页 (共 5 页)非选择题(共30分)16.(12分)(1)皇帝:秦始皇(嬴政)。(1分)思想:民本思想(以民为本的思想)。(2分)(2)目的:增强国家对收入分配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1分)文件:《社会保障法》(2分)(3)因素:世界性战争、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宗教纷争。(答到其中2点即可,2分)主题:和平与发展。(1分)(4)趋势:多极化趋势。(2分)建议:国家建设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用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大各国、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文字,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西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人类不和谐的因素,当今世界的主题,当今世界格局等,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1)第一小问“小篆体”可知,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第二小问,结合材料“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意思就是在统治国家中,对人民施仁政是最重要的,这样国家才能安宁。(2)第一小问可根据所学知识以及材料中“增强国家对收入分配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可根据课本知识点,罗斯福新政中《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3)第一小问,可根据表格中归纳,不利于世界和平的因素有战争,霸权主义,地区冲突等,三选一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是课本所学知识点,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4)第一小问也是课本知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为多极化。第二小问根据上述内容所述,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17.(10分)(1)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 分)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1分)(2)共同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武装夺取政权。(2分)原因: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苏联: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违背经济发展规律。(2分)(3)解放思想,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广;(1 分)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1分)(4)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等。(言之有理即可,2 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夺取政权,苏联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归纳和概括材料中的知识共性。(1)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考查课本知识点,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事件是中共“一大”的召开。(2)第一小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第 3 页 (共 5 页)问,可根据表格内容归纳出中国和苏俄共同的革命道路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引导和武装夺取政权。第二小问,可根据所学苏俄失败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中国则选择走自己的道路,不盲目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3)根据材料可知,包产到户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国推广。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就是提高农民积极性,解放生产力。(4)根据上述材料所述,其核心观点就是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走向胜利和富裕的政党,中心思想正确,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8.(8分)(1)朝代:唐朝。(1分)内在联系:蒸汽机的改进为蒸汽机车提供了动力。(1分)(2)实力变化:美国、德国分别超过了英国和法国。(1分)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居民身体健康。(1分)(3)评分标准:等级 观点 史实 结论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一等 (4分 ) 观点正确,1分。 有总结提升,1分。条理清晰,2分。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观点正确,1分。条理清晰,2分。 升,不赋分。二等 (3分 )观点正确,1分。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1分。 有总结提升,1分。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观点正确,1分。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1分。升,不赋分。三等 (2分 )两个史实运用都不正确,不赋观点正确,1分。 有总结提升,1分。分。观点、两个史实、结论四个要点中只有一个正确,1分。四个要点都不正确,四等(1-0分)不赋分。【示例一】观点:技术革新促进了经济发展(技术革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唐朝时期曲辕犁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列举其他相关史实亦可得分,2分)结论:技术的革新,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重视科学技术,不断改革创新。(言之有理即可,1分)【示例二】观点:技术革新促进了交通发展。(1分)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正式开始,使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汽车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石油的开发与利用(史实列举其他交通成就亦可)。(2分)结论:技术的革新促进了交通的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要重视科学技术,不断改革创新。(1分)【示例三】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第 4 页 (共 5 页)观点:技术革新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1分)论述: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工业革命使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的普及与大众化,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人造纤维的发明,丰富了人们的衣着;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危及人类生存等)。(2分)结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现代武器和环境污染的产生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科技发展应该兴利除弊。(1分)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唐朝农业的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弊端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历史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1)第一小问从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有了牛耕”“战国中后期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出现铁农具和牛耕。第二小问从材料中归纳可知特点为:春秋时期使用较少,战国中后期使用多。(2)第一小问从图片中获取信息为曲辕犁,同一时期唐朝还有筒车。第二小问通过图片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蒸汽机车提供了动力,这是两者内在的关系,根据所学可得出结论。(3)第一小问通过观察图表,可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已超过英法。第二小问通过文字描述“鲁尔区成为德国空气污染重灾区”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4)从三个角度中选取其中一个,进行论述,围绕“技术革新”主题,按照观点、史实、结论三个部分组织文字。本题具有开放性,没有统一答案,但必须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判。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第 5 页 (共 5 页)历史学科命题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不断提高初中历史学科命题质量,发挥好考试的育人导向作用,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依据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和部编版《历史》教材,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知识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考查,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宽,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主干知识点。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在初中三年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材料的理解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试卷还以引用史料作为题干加以考查,史论结合,突出了初中历史学科特点。一、试卷的基本情况本次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15小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3大题。本次考试的范围为七年级上下册全部内容、八年级上下册全部内容、九年级上下册全部内容。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难易适度,能真实考查学生的学,具有以下鲜明特色:1.紧扣课程标准,考查主干知识试题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依据 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命题。杜绝偏、难、怪的题目。对于基础的考查全面贯穿于题型当中,目的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历史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要求,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内容标准”规定的六个历史学习板块均属于考查范围,应按照“内容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及其重点和要求。所考查的知识较为全面,覆盖面广。2.注重三维目标的考查试题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收集、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和社会试题的编制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的社会实际,加强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史鉴功能,以史为鉴,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注重考查学生情感方面的变化,考查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体验以及态度,考查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试题 12、15、16题第(3)、(4),17题(4),18题(4)都是创设情境,结合社会现实,考查学生历史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4.试题简约和科学,题目难易适度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 历史学科命题报告 第 1 页(共 2页)试题选取材料要有效和科学。设问语言的表述要流畅、准确,不玩文字游戏和绕口令,符合学生年龄的阅读特点,字数符合阅读量要求,不多不少,这样学生回答时会感觉轻松顺手。材料观点严谨科学,无科学性错误。题量合适,试题的挖掘浅度合理,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正常发挥,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体现科学性和目标性原则,避免考试中的“难、繁、偏、旧”现象。5.史论结合,正确引用史料,论从史出能力考查不要过于主观性片面,要“论从史出”,而不是“论丛论处。”不要不加分析的照搬某一教材的结论,或以一些所谓的“权威”的个人观点作为依据,更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标准。作为有争议的一些历史问题,不能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可以放在非选择题部分作为开放性问题呈现。正确引用相关史料作为题干,但不能求偏,求难,求多。例如;题3、5、10所选用的史料浅显易懂,学生便于理解。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 历史学科命题报告 第 2 页(共 2页)历史学科命题双向(多维)细目表能力要求难 赋 试题 题 知 能 情 度 分 题单元、课、框 考查知识点 识 力 感 背景材料型 号 预 预 来目 目 目 测 测 源标 标 标西周建立后,为巩1 七上第一单元第 4 1 1 1 固疆土,稳定政 0.7 1 4 自西周实行分封制 .课 局,分封宗亲和功 创臣2 七上第三单元第 11 刘邦休养生息政 1 1 汉初吸取秦亡的 0.8 1 6 自.课 策 教训 创3 七上第四单元第 18 江南经济开发的 1 1 《晋书》记载东晋 0.7 1.4 自课 原因 时期南方情况 创七下第一单元第 4 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4 鉴真东渡 1 1 1课 共享理念,中外交0.9 1.8编往5 七下第二单元第 12 宋元时期的都市 1 1 宋元时期商业繁 0.7 1 自.4课 生活 荣的表现 创6 七下第三单元第 14 明朝考试来源于 自八股取士 1 1 0.9 1.8课 “四书”和“五经” 创七下第三单元第 18 清朝加强对边疆 清朝时对边疆管 自选 7 2 1 0.6 1.2课 的管理措施 理设置的机构 创择题8 八上第一单元第 1 鸦片战争是中国 1 1 1 陈旭麓《近代中国 0.7 1.4 自课 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的新陈代谢》 创9 八上第三单元第 9 1 1 吴玉章的《辛亥 改辛亥革命 0.7 1.4课 革命亲历记》 编10 17 1 1 1 毛泽东《七律·长 自八上第五单元 课 红军长征 0.8 1.6征》 创11 八下第二单元第 6 “大跃进”,“浮 1 1 大跃进时期的宣 0.8 1 改.6课 夸风” 传画 编习近平主席同伊12 八下第五单元第 16 万隆会议提出“求 1 1 1 自朗总统就“一带一 0.7 1.4课 同存异”原则 创路”加强合作金字塔、《汉谟拉九上第一单元第 1、 史论结合是记忆13 比法典》、《十二2 课,第三单元第 1 1 改1 和理解历史的途 0.7 1.4铜表法》、阿拉伯 编10 课 径之一数字14-16 世纪的一场14 九上第五单元第 14 改文艺复兴 1 1 1 肯定人的价值的 0.8 1.6课 编运动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 历史学科命题双向(多维)细目表 第 1 页(共 2页)九下第六单元 科技对社会生产 科技转化为生产 自15 1 1 1 0.6 1.2第 21、22课 力的影响 力的周期 创16 秦始皇统一文字 自(1) 七上第三单元第9 2 2、唐太宗治国思 张小济《对西方0.7 2.1创课、七下第一单元 “福利国家”制16 2 想、西欧国家社( ) 第2课、九下第四单 2 1 度的剖析》、习 0.6 1自.8会保障制度、罗 创元第13课、第五在博鳌亚洲16(3) 17 斯福新政、当今自元第 课、第六单 2 2 1 论坛 2021年年 0.7 2.1世界主题、当今 创元第22课 会开幕式上的主16(4) 世界格局 2 1 1 旨演讲 0.6 1.8 自创17(1) 2 2 1 0 改.7 1.4编17(2) 2 2 《光明日报:“红 0 自.6 1.2八上第四单元第 14 船精神”与中国 创中国共产党成立17(3) 课、第五单元第 16 、苏联社会主义 1 1 1 共产党的初心和 0.8 1.6自课,八下第三单元 使命》、《新时 创8 道路、家庭联产第 课,九下第三 期农业和农村工单元第 11 承包责任制课 作重要文献选非 17(4) 1 1 1 编》 0.7 1.4 自选 创择题18(1) 1 1 0.6 1 2 改.编18 2 自( ) 七上第二单元第6 2 2 1 发明创造和技术 0.5 1铁农具和牛耕的 创课,七下第一单元 革新推动了社会3 使用、唐朝曲辕18(3) 第 课,九上第七单 生产力的发展, 自20 犁、瓦特改良蒸4 3 1 0.5 2元第 课,九下第 技、张岂之《中 创汽机、第二次工二单元第5课、第6 国历史(先秦卷业革命课 )》难 估满分 度 分60 分 0.6 39.6 6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 历史学科命题双向(多维)细目表 第 2 页(共 2页)(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和苏俄革命道路共同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社会主义事业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三:1979年《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千问题的决定》:“只有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198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就全国而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目前实行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包括包产到户、包千到组等,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一整理自《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中共中央文件对当时农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2分)(4)综合上述的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2分)18.(8分)古今中外,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和农业的改革是社会革命的直接杠杆,同时也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压犁铲图一曲辕梨图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图三蒸汽机车(1)材料一中图一的生产工具最先出现于哪一个朝代?(1分)请指出图二和图三之间的内在联系。(1分)材料二: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比较表1870年工业产1913年工业1913年殖工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项目量占资本主义产量在世界民地面积所物质生活条件,但也使得鲁尔区成为德国世界比重上所占位次占位次空气污染重灾区。1962年12月鲁尔区居民英32%31呼吸道疾病、心脏疾病和癌症等发病率明德13%2显上升,当月死亡人数同比猛增了156人。法10%42一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美23%1(2)材料二中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不得照抄原文,1分)(3)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交通”“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技术革新”提炼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选取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分)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历史第4页共4页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历史(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同堂分卷。两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60分)注意事项:1.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使用同一张答题卡,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卡纸上。2.请将答策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回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纸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武王克商、尤其周公东征以后,周王朝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活动。荀子说,周公当政时曾封建71国,其中与周王同姓(姬)者就有53国。”材料中与“封邦建国”相适应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汉初,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生产,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国家采取的统治政策是A.休养生息B.闭关锁国C.“尊崇儒术”D.“均田免赋”3.《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丰年,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民族的大交融B.海外贸易逐渐繁荣C.社会相对安定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4.唐朝时,有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高僧这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A.张骞出使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C.玄奘西行D.鉴真东渡、5.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朝的大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期A.都市商业较为发达B.多个民族政权并存C.北方经济远超南方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6.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和“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有自己的言论,不得随意发挥。这表明明朝A.开创科举制度B,推行重文轻武C.实行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7.清朝康乾时期,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在北方,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后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在东南设置台湾府:在东北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中俄边界;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管。这些措施体现了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国家治理因地制宜C.国家疆域远超历代D.边疆管理军事为主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以下选项对“界碑”理解正确的是A.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B.这场战争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C.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这场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无产阶级教育家、革命家吴玉章曾在《辛亥革命亲历记》中提到:“辛亥革命的胜利,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接受新的革命理论”,以上材料论述的是A.辛亥革命的背景B.辛亥革命的经过C.辛亥革命的特点D.辛亥革命的影响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历史第】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年广西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联考九年级历史.docx 历史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