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2.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会用c = f 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3.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中心任务:了解电磁波设问导读一 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历史上是谁首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请你区分一下电磁波和声波的区别。设问导读二 电磁波的传播什么是波长、波速?什么是频率?电磁波传播的特点是什么?自我检测1.当闪电发生时,我们可以从打开的收音机中听到“喀、喀”的声音,这是因为( ).A.闪电发出的声音被收音机接收B.闪电中的电流有一部分通过了收音机C.闪电发生时,产生的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D.闪电发生时,闪电发出的光被收音机接收2.2013年12月4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4G时代的到来,将使我们可以使用4G手机随时随地进行无线网络登录。对于手机无线上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电磁波传输模拟信号B.使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C.使用超声波传输数字信号D.使用红外线传输模拟信号3.在北京发射的信号通过通信卫星会传到上海被接收,实现这种信号传递的是(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声波 D.电磁波4.电磁波的波长是指( )A.电磁波传播的距离B.单位时间内电磁波传播的距离C.一个周期内电磁波传播的距离D.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5.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导体中有电流时,在它周围就会产生电磁波B.电磁波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直接观察它的存在C.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它周围就会产生电磁波D.电磁波只能用来传递信息,没有其他用途6.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 )A.4.5×104m B.6×104m C.9×104m D.1.2×104m7.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奔向火星。2021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四),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B.2021年5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下弦月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D.“天问一号”拍摄的照片信息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8.疫情防控期间,各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停课不停学数字教育资源专区”,学生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进行学习均利用了电磁波。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磁波有辐射,对人体有伤害B.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C.电磁波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就越大D.电磁波可以传递能量9.第一个用实验证明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A.欧姆 B.安培 C.麦克斯韦 D.赫兹10.我们知道无线电波、可见光、X射线实质上都是电磁波,按波长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无线电波、可见光、X射线B.可见光、X射线、无线电波C.X射线、可见光、无线电波D.X射线、无线电波、可见光11.小华有一台收音机,他观察发现收音机上标有“FM一88 93…108MHz”的字样,咨询老师后他知道了“M”表示调频立体声,则该收音机接收波段的波长范围是( )A.3.41﹣2.78m B.3.41﹣0.28m C.0.29﹣0.36m D.0.28﹣0.36m12.在现代信息传递中,电磁波扮演了重要角色。下列信息传递方式利用了电磁波的是( )①有线电话②移动电话③无线电广播电视④卫星通信⑤网络通信⑥光纤通信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⑧④⑥ D.②④⑤⑥13.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部分城市已经开始5G试点,下列对5G手机上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B.使用超声波传输数字信号C.使用红外线传输数字信号D.使用次声波传输数字信号14.如图所示是电磁波家族。目前主流的无线WiFi网络常用的频率约是2.4GHz(=2.4×109Hz)。根据所给信息,可以推测WiFi信号( )A.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比可见光小B.属于红外线C.波长比可见光短D.频率比可见光小15.如图所示是电磁波家族。蓝牙通讯使用的甲频率是4×109Hz,消毒柜工作时使用的乙频率是1.4×1015Hz,根据所给信息可推测( )A.甲的波长比乙的波长短B.甲可能是可见光C.乙可能是紫外线D.真空中甲比乙传播速度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