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7张PPT。第3课时甲午战争与殖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春愁——丘逢甲(1896年)丘逢甲铜像和纪念亭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3)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展厅一:战争的背景展厅二:战争的过程展厅三:战争的结果展厅四:战争的余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背景:“日本乃万国之本”,“开拓万里之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明治天皇的御笔信说明了什么问题?亚洲中国满蒙朝鲜台湾日本 世界日本“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材料1: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材料1反映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2)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起来,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材料2: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3)清政府:腐败懦弱 材料2日本所需的“中日冲突”是什么?(4)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根本原因(有利的国际环境) (提供契机)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1894.11展厅二:战争的过程3.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VS慈禧:哪管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中国为何败?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武器装备落后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展厅三:战争的结果《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②赔银2100万元;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定关税。中日《马关条约》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②赔银二亿两;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④在华设厂。④经济侵略加剧;⑤受控制程度加深。①割地面积增加;②赔款数额倍增;③侵略深入内地;探究:对比下列两个条约,你有何看法?《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结合材料和课本P94说说这场战争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各是什么?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①中国损失惨重,掠夺不堪负担,更难发展; ②在远东的地位一落千丈;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材料: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35836万日元。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 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展厅四:战争的余波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惊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谢缵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一八九六年春)请仔细观察教材图8-12,思考下列问题。 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侵略 这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开设工厂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等方式展厅四:战争的余波 沉沉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找一找: 哪些国家在中国有势力范围? 它们的势力范围分别在哪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侵略课文图8-13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为了弥补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由于列强在华争夺激烈,谁也无力独占中国。美国实力上升,并承认其他列强在华特权。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想一想 今天的参观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一起来交流一下吧!说一说《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二、【教材简析】: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五、【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出示图片和课题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学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一一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设计意图:明确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展政策的必然结果。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教学环节二——展厅二:战争的过程出示甲午战争过程线路图,引导学生用历史语言描述战争的过程。请学生讲述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感人一幕。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爱国官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旅顺大屠杀”教学环节三——展厅三:战争的结果出示战争结果:秦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出示慈溪太后和明治天皇的图片和观点,试着分析甲午战争中国为何败?出示《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出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图,回顾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之对比,理解列强的侵略有沿海深入到内地,说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深。学生根据条约内容,说说带来的危害。出示台湾地图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你有何看法?《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出示材料,结合课本P94内容,说说甲午战争对日本和中国各有什么影响?根据学生回答,过渡到下面的内容教学环节四——展厅四:战争的余波仔细观察教材图8—12,思考问题: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出示诗歌和图片,找一找:哪些国家在中国有势力范围?它们的势力范围分别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出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出示问题: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9.课堂小结今天的参观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一起来交流一下吧!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ppt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