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课标要点】1.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2.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3.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预习案】8.1 法治国家第一目 法治国家的内涵 知识点1.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2.法治国家的具体表现(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①从表现上看,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②从原因上看,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2)坚持良法之治①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②表现:从实质上看,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从形式上看,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③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①原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②法治对公民权利保障的体现确定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认可规则: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保障实施: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①原因: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②要求: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课堂小练1-1.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坚持良法之治。这是因为,良法( )①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 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③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④超越了阶级,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这句话说明( )①必须加强人大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依法行使质询权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③必须完善以行政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要不断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实现国家各个领域治理有法可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二目 建设法治国家 知识点1.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1)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我国目前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措施(1)推进宪法实施①原因:宪法权威是法治权威的最高体现。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②举措: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①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还不完备②举措: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①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②举措政府依法行政: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全民守法: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1)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2)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久治安 课堂小练2-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必须从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这些方面,来进一步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基于( )A.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公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B.合宪性审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C.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D.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4.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建设法治国家( )①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能够促进国家事业的有序发展,实现长久治安③要完善法律实施机制,这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④要求政府部门严格公正司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 法治政府第一目 法治政府的内涵 知识点1.法治政府的内涵: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2.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3.法治政府的特征(1)职能科学的政府①政府要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②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须科学合理③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2)权责法定的政府①原因: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②要求: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3)执法严明的政府①原因: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要求: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4)公开公正的政府①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②作用: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5)智能高效的政府政府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6)廉洁诚信的政府①含义: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政府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②要求: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贪腐和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7)人民满意的政府①权力制约: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②人民满意: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课堂小练1-1.“无废城市”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固体废物的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推动”无废城市“建设,需要政府( )①积极履行环境保护的基本职能 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转变政府性质③坚持依法行政,建设管理型政府 ④实施政务公开,及时公布检测数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厦门市政府坚持下好就业、民生和城市管理一盘棋,创新推出“引摊入点规范经营+联合执法清理整治”模式,有序推进“摊规点”建设,既有效破解流动摊贩治理难题,又方便群众生活。该模式( )①疏堵结合完善监管,推进职能科学政府建设 ②聚焦群众切身利益,推进人民满意政府建设③推动治理方式变革,推进智能高效政府建设 ④优化公共服务管理,推进公开公正政府建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粤省事”是全国首个依托微信创新推出的集成高频民生服务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作为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重要成果,目前已覆盖公安、人社、教育、税务等近800项高频民生服务,真正实现政务服务个性化、精准化和“一站式”“指尖”办理。“粤省事”平台的建立( )①提升了人民群众办事的便利度 ②为政府提高行政效能提供了行动指南③有利于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治理能力 ④是政府提高政务管理水平的根本举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二目 建设法治政府 知识点1.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1)规范公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2)保障私权: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2.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大意义(1)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2)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课堂小练2-4.为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W市推行“同标准、无差别”的标准化审批服务,按照“一事项一标准、一子项一编码、一流程一规范”要求,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事项逐项编制标准化的办事指南表赫尔一次性告知书,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间实现、减费用。这表明该市政府( )①创新监管理念,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②推动职能转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行政效率 ④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巩固案】 【易错点】1.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政机关必须维护法律的权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党和政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3 法治社会第一目 法治社会的内涵 知识点1.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2.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3.法治社会的具体表现(1)法治意识: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把法律内化为行为准则,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2)法律实施: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①个人: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②行政机关:行政机关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履职③司法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办案(3)实施效果: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纠纷发生后,以法律为依据构建冲突解决机制: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 课堂小练1-1.《人民日报》曾指出,法治国家以法治社会为基础。法的的施行有赖于全体人民和全社会的支持,国家法治化不能没有社会参与,不是脱离社会的法治化。这一观点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要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③要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④公民要以宪法和法律作为自己的根本行为准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某小区物业公司因林女士拒交物业费,断了林女士家的水电。双方要解决此纠纷可以通过( )①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作出裁决 ②民事诉讼,向基层人民法院上诉③人民调解,达成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调解协议 ④仲裁,由第三节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仲裁裁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二目 建设法治社会 知识点1.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2.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任务(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①全民: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②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①多层次多领域: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②多元共治: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③完善规则体系: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②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③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3.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1)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使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2)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课堂小练2-3.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列属于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任务的是( )①不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缩小援助范围③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 ④强化道德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4.陈女士经熟人介绍认识了某装修公司负责人,在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陈女士预付了万元的装修款。之后,双方因材料的价格问题起了争议,但双方都口说无凭,无法举证。后经市场监督管理局多次协调,双方依法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由此可见( )①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发挥市民公约的积极作用 ②在法治社会,社会纠纷可以依法得到解决③双方选择解决纠纷的具体方式是调解 ④双方选择解决纠纷的具体方式是仲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巩固案】 【易错点】1.建设法治社会,能够防止社会矛盾的出现,促进公平正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诉讼,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唯一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的内涵4建设法治国家3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的内涵7建设法治政府2法治社会 法治社会的内涵3建设法治社会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