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4 全民守法【学习目标】(1)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与标准。(2)理解为什么要推动全民守法。(3)理解如何推进全民守法。【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与标准。2.教学难点:理解如何推进全民守法。【学习流程】自主学习(课前完成、各组组长检查、科班长抽查完成情况并计入小组评价)一、全民守法的内涵知识点一: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 法律、依法 和 的状态。 知识点二:全民守法的原因(重要性)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 和 ,形成 、 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 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决捍卫者。 知识点三:全民守法的要求(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 、 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 。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 。 二、推进全民守法(1)要着力增强全民 观念,坚持把全民 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 、解决问题靠法。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 ,使 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公民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 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二.小组讨论三.课堂展示分区一:情境一 何某爱好弹钢琴,退休后在家支起两架钢琴,除自己弹奏之外,还招了几个学生,在晚上进行教学活动。此起彼伏的琴声并没有让小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反而成为影响邻居休息的噪声。在居委会、派出所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邻居把何某告上了法庭。何某则认为自己是在合法行使权利。【问题探究1】(1)何某的行为是否侵犯了邻居的权益 为什么 (2)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分区二:情境二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俗称“老赖”。截止2019年11月4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有1 500多万,被限制乘坐飞机的有3 400多万,被限制乘坐火车的有620多万。最高法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并联合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等60多个国家机关和单位搭建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网络,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老赖”信息公布在网络上,限制其出境、招投标和高消费等。【问题探究2】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分区三:情境三 2018年8月21日,一段“女乘客在G334次列车上遇座霸”视频热传,在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子在女乘客上车前,先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并拒绝与乘务人员的沟通,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2018年8月22日晚,当事男子孙先生也进行了回应:称自己当时态度不太好,现在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并向女乘客表示道歉。8月24日,济南铁路公安处给予孙某治安罚款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购票乘坐火车。9月3日消息,孙赫被列入黑名单,将限乘所有火车席别。【问题探究3】如何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四、小结:五、效果检测选择题1.“法律怎么规定,我们就怎么做!”一名被拆迁人这样跟调解员说;“我知道要远离毒品!”一名小学生看完“法治漫画展”后说;“老板拖欠工资,可以找法律援助。”一名外来务工人员这样告诉工友。由信“访”不信“法”,到遇事找法、办事循法,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转变,也是全民守法不断深入的体现。这个转变说明了( )A.“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决策遵循法”已逐渐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共识B.当法律得到人民内心的认同、信任和尊崇时,全民守法已经成为现实C.人民群众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守法意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很多方面D.享受到的法律“红利”有保障,守法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全民自觉2.全民守法,就是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下列属于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①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 ②遵守社会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③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④听证会参与决策,拓宽民主渠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应从历史和传统中汲取养分。下列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全民守法建设中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B.对于封建文化中有关法治内容,应全都摒弃 C.专制集权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不能学习 D.古代社会十分落后,文化思维与现代是难以合拍4.刘某就政府工作人员陈某的疑似腐败行为进行了实名举报,纪检部门经查证举报不属实并馈了处理结果,但刘某继续利用网络散布陈某腐败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刘某被告原因( )①没有通过合法手段,理性进行维权 ②在行使权利时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 ③没有做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④公民的权利比义务更为重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国家发改委、民航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民用航空器的意见,对旅客违法失信行为和其他领域的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责任人进行限制。此举对于全民守法的意义在于( )①促使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 ②实现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 ③促使严重违法失信人员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④完善失信惩戒制度,提升政府履职的公信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民者,万世之本也。人民群众的一举一动是否合法,决定着能否建立起全面的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全民守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必须( )A.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B.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C.完善行政执法具体操作流程 D.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沟通机制7.“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全民守法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①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②构建省、市县、乡镇三级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 ③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 ④利用普法方式及载体多元化推动全民学法用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 法安天下,德润民心。只有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把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这启示我们( )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②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③法治比德治重要 ④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乱闯红灯、逆向行驶、横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违法现象已成为不少城市交通治理的重大难题。近年来,为推进全民守法,我国一些城市把非机动车司机和行人的交通违规情况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并和其他社会诚信资料联系在一起,对交通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对此,表述合理的是( )①治理交通靠法律,失信惩戒真多余 ②规则意识重培育,道德法律要并举③健全公民信用录,诚信建设要加强 ④法治道德要增强,传统文化要倡导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0.骚扰110,后果很严重!全民守法,别给“生命线”添堵!下列关于全民守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①公民行使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 ②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③全民守法仅仅体现为行为上遵守法律 ④全民守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姓名: 班级: 学号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 2. A 3. A 4.C 5. B 6. B 7. B 8. B 9. A 10. A分区一:【问题探究1】(1)何某的行为侵犯了邻居的权益。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分区二:【问题探究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分区三:【问题探究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