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忆江南》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忆江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江南风情,培养对江南自然、人文文化的热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动等手段,使学生能较好的唱好歌曲《忆 江南》,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韵味。3.知识与技能: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及速度的不同对歌曲情绪的影响;初步掌握卡农的方式演唱歌曲(先后相距一小节出现),体会歌曲此起彼伏的意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饱满的情感唱好《忆江南》,感受音乐与地方人文的关系,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并能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来表现不同的情绪。难点:1.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特别是 6. 1 2 3 的正确演唱。能 不2.能初步运用卡农的方式演唱歌曲《忆江南》,即二部轮唱。三、教学准备多媒体PPT、钢琴等。教学过程观看江南水乡视频导入。通过观看江南水乡视频,旨在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段给学生带去直观的江南印象,感受江南的风韵美。(5分钟)学生观看江南水乡视频,请学生说说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并简单讲解江南在哪里及江南的特点。(江南在长江以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段视频,请大家来看一看,这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引出古诗《忆江南》。教师戴上唐朝的诗人帽子、手持扇子吟诵《忆江南》。(在“能”字处拖腔加重音,并加上夸张的手部动作,请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在哪个字上面加重了,动作是怎么做的?)学生学着吟诵《忆江南》,模仿老师的动作,把诗人怀念江南的情感念出来。揭题。后人给这首赞美江南的古诗词配了旋律,歌名就叫《忆江南》,我们想不想来听一听?师范唱《忆江南》。请学生听后说一说对歌曲的感受。(优美、抒情皆可,引导学生说出旋律比较柔和,要用连贯的气息演唱即可)歌曲教学。通过听、唱、动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唱好歌曲,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韵味。(15分钟)1.旋律教学 (1)出示歌谱,师范唱歌曲旋律,请学生听辨一共有几个乐句,并指一指?(2)带领学生找一找歌谱中特殊的地方,讲授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及作用。 (3)利用小鱼游泳对旋律进行分句教学,对于学生不容易把握的地方教师配合动作纠正指导。在教唱最后两句的时候加强“延音线”的讲解及示范。(共把旋律分为7句)(4)跟琴完整唱旋律。2.歌词教学第一种速度的演唱:用较慢的速度唱出诗人怀念江南的情感。(1)出示歌谱,学生试着跟琴自己填词唱,唱后请学生说一说哪里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2)教师弹琴范唱,请学生自己对比,再跟琴唱一遍。(3)“能”字一字多音的难点处理。A.请学生仔细观察“能”字上方的歌谱,确定“能”字需要唱几个音。B.教师配合之前念“能”字的手势示范唱。C.学生跟琴唱。(4)指导唱好延音线及休止符的节奏。A.利用小鱼吐泡泡的方式帮助学生唱准延音线的节拍。B.利用小鱼浮出水面换气的方式帮助学生唱准休止符。(5)跟琴唱全曲。第二种速度的演唱:用中速的速度演唱歌曲,表达我们对江南的喜爱之情。听录音范唱,请学生回答当我们赞美江南,演唱《忆江南》时速度有了什么变化?(学生,速度比之前快了)学生清唱一遍。学生跟伴奏演唱。(6)轮唱教学,体验歌曲此起彼伏的意境。A.听到同学们这么好听的声音,老师也想加入进来了,听师和范唱合作,说一说老师和音乐范唱是如何合作的,相差几小节。B.出示歌谱,师生和范唱合作二部轮唱。(用碰铃一小节打一次节奏,统一节奏)C.生生合作二部轮唱。(三)综合表演——古今同唱。1.师讲解表演要求:先一人扮演诗人(戴道具)吟诵《忆江南》——回忆江南(用慢速演唱《忆江南》)——我们一起赞美唱《忆江南》(用中速演唱)2.综合表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