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彼得与狼》教案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生能乐于倾听,并愉快地参与“用音乐讲故事”的方式。
2.掌握木管乐器的音色特点,学习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于音乐表现所起的作用,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
3.能根据音乐展开想象,通过动作、语言等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不同的乐器,所演绎的音乐形象及其行为。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理解作品,并能用持久的兴趣来进行音乐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角色卡片、事先分组选好小组长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感受主旋律
(一)放彼得的音乐,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听一听这段音乐,你猜,谁正穿过茂密的大森林里向我们走来?(他有着天真活泼、勇敢机灵善良,他就是老师要带你们认识的小伙伴,他叫彼得)
他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快乐的、开心的)那我们就跟着小彼得快乐的快乐的脚步来走一走吧。你们一个个多像是快乐神气的小彼得。
刚刚欣赏的这段旋律,是由前苏联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主题音乐,这首交响童话是作曲家特地为我们少年儿童创作的,这部交响童话一共有四幕,今天,我们欣赏的是其中的第一幕和第二幕。
刚才我们通过律动初步感受到了小彼得的快乐。老师还给这段音乐配上了歌词,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3.你们听出来了吗?我们的小彼得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的呢?(弦乐器)
4.师:非常正确,作曲家以弦乐合奏的形式,用明快活泼的进行曲风格的音乐,来表现小彼得性格形象的。
板块二:选配音乐,感受不同角色特征
1.小彼得和大家见面了,他的另外四个伙伴也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打招呼了,他们是……(贴板书)
2.师:老师准备了四段音乐,如果你是小小作曲家,你会用那一段音乐来分别表现它们呢?(出示讨论)
先一起来听一遍;
听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表现的是谁?
预设:生——小鸟(能说说理由吗?)(看正确答案是什么?)(出示连线)老师的跟你一样
听第二遍思考: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明亮)表现小鸟什么?(活泼好动)
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出示长笛)
讲述:作者用长笛甜美的音色,高音的轻快活泼,模仿小鸟的叫声,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
下面,我们一起边听音乐,边模仿小鸟的动作。听第三遍音乐。
小鸭:听——连线——听第二遍:什么感觉?表现什么?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由双簧管的扁哨,发出的嗄嗄声,可使人联想到鸭子的扁嘴巴,形象地刻画了鸭子的走路的样子。)——听第三遍,模仿鸭子走路悠闲自在的样子。
小猫:听——连线——听第二遍:什么感觉?仿佛模仿小猫什么的样子?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用单簧管的低音区,用顿音来表现小猫在捕捉猎物和行动时的那种机警的神态。)——听第三遍,模仿小猫蹑手蹑脚捕捉猎物的样子。
老爷爷:听——连线——听第二遍:什么感觉?仿佛模仿老爷爷什么样子?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用大管浑厚又低粗的音色 ,描写老爷爷的老态龙钟)——听第三遍,模仿老爷爷老态龙钟的样子。
哦,原来刚才的四段音乐,作曲家是用木管乐器来演奏的,木管乐器的音色好丰富啊!
板块三:辨识音乐,欣赏第一幕
(一)听音乐,猜角色
1.师: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有没有记住刚才各种角色的旋律!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听音乐,猜角色,做动作。猜出来是哪个角色了,就用动作告诉我!(放音乐,问表现的是哪个音乐形象?)
【预设】生:彼得(从你们的动作,我知道了是小鸟)
(继续放音乐)这个呢?
生:老爷爷(对!)
生:大黄猫(真聪明)
生:鸭子(都会抢答了)
2.师:接下来的这两段音乐有一点难度,会同时出现两个主要的音乐形象,你还能听出来吗?课前,老师给你们分了六个小组,选出了小组长,接下来我们就小组合作,请小组长拿出角色卡片,你们听出是谁,就把他们的卡片亮出来。
(1)【播放音乐1】小鸟和鸭子。
【请四个小组长起立,为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预设】大部分同学都听出了有,那另外一个角色是谁呢?要不要再听一下?
(当我们不能确定答案的时候,再听一遍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
现在听出来了吗?亮下卡片!这下同学们都认为另外一个角色是——(生齐答)表现的是哪两个角色?它们在干嘛呢?(鸭子和小鸟争吵)
(你真的很会听!这段不和谐的和声效果正是表现了它们俩之间的争吵)
(2)小猫和小鸟:表现的是哪两个角色?它们在干嘛呢?(猫追小鸟,小鸟飞走)
(3)老人和猫:表现的是哪两个角色?他们是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五个小伙伴,他们之间虽然有快乐,有争吵,但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 下面我们完整地聆听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第一幕!
(四)感受第一幕完整的情节(学生做动作,听到你熟悉的旋律,你可以加上动作无声表演)
【播放第一幕音乐】师叙述故事。
板块四:辨别音乐速度和强弱变化,欣赏第二幕
(一)听音乐,猜情节
1.师:在交响童话第一幕里,小彼得和他的4位伙伴们,他们在大森林里悠闲自得,和谐共处。可是到了第二幕,他们快乐、悠闲的生活被打破了。听,接下来的音乐片断,是小鸟、小鸭、还是大黄猫?(学生给答案,包括理由。引导学生关注乐器)
第二个音乐片断,又是哪个角色呢?小鸟还是小鸭?(……)
大黄猫和小鸭子在第一幕是那么的悠闲自在,而这段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先来看猫的这段(听音乐)现在的猫在干嘛?音乐速度怎么样?是一开始就很快嘛?(渐快)这段音乐中最后的一声刺耳的高音的吹奏,表现了什么?(奋力爬到了最高处)给你什么感觉(紧张!)跟着音乐一起做上树的动作,一定要把猫爬到最高处的这个动作表现出来。(听音乐,表演)
再听听小鸭子的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边听边做动作)
小鸭子在干嘛?(变快了,变得紧张了)(听音乐,表演)
音乐的速度不同、强弱不同,呈现出的情绪就不一样。
2.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慌张呢?(听,谁来了!)(讲述)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给你什么感觉?
对,作曲家用三只圆号,吹奏出不和谐的、刺耳恐怖的和声效果,模拟狼的嚎叫声。
表演狼的出场。(下面跟着这段音乐模拟狼出场时的样子,点评一个学生的表演。)(表演的投入)
彼得到底看到了什么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交响童话的第二幕(观看视频)
(二)跟着音乐学表演
1.动物形象和音乐配合的多么完美,大家一起化身童话中的角色一起演一演吧。认真聆听,只能用肢体语言,不出声的方式来表演。(复习一下动物动作)每个角色音乐一结束,就做造型定格,静静等待第二个角色音乐。
(听完整的第二幕音乐,无声演绎)
2.刚才同学们的表演很投入,下面,请三位同学上来,单独表演一下这三个角色。有自愿表演的吗?
要求:这一遍老师不做任何提醒,表演时不讲话,要面向观众,一定要听出音乐中不同角色的出场,跟着节奏表演。
3.小结: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你们的表演,让我们对这部交响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习到这来,相信你们很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
其实最后啊,彼得用他的勇敢和智慧,抓住了狼,却又将它放回森林,所有人都凯旋而归!(放音乐)是什么让彼得改变了想法?彼得善良的举动让你们懂得了什么呢?(爱护动物,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被狼吞食的小鸭子有没有奇迹发生呢?就让我们带着一份好奇,回去扫描老师发的书签上的二维码,观看第三第四幕剧情,用今天学到的音乐欣赏方法,完整地欣赏这首交响童话。最后让我们在这首交响童话的主旋律中结束这节课。下课!
(
◆扫描二维码,观看《彼得与狼》第三、四幕故事,完成清单上的任务:
1.
交响童话的第三四部分,用了哪些乐器组?
2.
交响乐的打击乐器组表现的是童话中的哪个角色?
3.
了解这首交响童话的作曲家。
)附书签作业题目如下: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