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节《变阻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变阻器的学习直接影响后面“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学习。本节安排在最后一节学习,符合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二、课标分析知道变阻器和变阻箱的构造和作用,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特点。三、学情分析本节在学完电压电阻概念后,但由于变阻器构造比较复杂,学生对其工作原理较难理解,学习中会遇到较大困难,可通过改变铅笔芯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灯泡亮度过渡到变阻器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会画结构图、符号。2.知道滑动变阻作用,会正确连入电路并会正确使用。3.知道变阻器铭牌上参数的含义、使用规则和应用。4.会使用电阻箱并能正确读数。(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理解可以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通过探究,掌握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变阻器的设计过程,体验发明创造的科学情趣。 2.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共同探究的合作意识。 3.通过认识生活中变阻器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让学生利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改变,使学生意识到这就是一个简易的变阻器,引导学生进行改进,经历创造型设计过程让学生将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与之比较,认识其各部分结构,并通过试验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重点:感知创新设计的一般方法,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了解互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2.教学策略 在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后,在探究中学习变阻器的使用,可以任意搭配两个接线柱,观察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变化,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变化,观察灯的亮度变化,推测嗲流的变化,寻找规律,掌握变阻器正确的使用方法,体会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六、教学资源准备 干电池(2节)、变阻器(20Ω 2A)、小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铅笔芯、夹子、定值电阻(5Ω、10Ω、15Ω)导线、多媒体、实物投影等。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5分钟) 提出问题:1.电阻是什么?2.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3.将不同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镍铬合金丝分别与同一个灯泡串联,灯泡亮度一样吗?电流相同吗? 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个电阻,它能够使灯泡的亮度连续变化吗? 引入:变阻器 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考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从实验现象中引导学生大胆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教学 (25分钟) 一、改变小灯泡亮度 1.提出问题:铅笔芯由导电的石墨和黏土组成,讲一段铅笔芯和小灯泡串联起来,灯泡发光吗?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如何连接铅笔芯?选择那些器材? 3.进行实验:检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现象,让夹子沿着铅笔芯滑动,又有什么现象?。 4.分析与论证: 铅笔芯是不是导体? 夹子沿着铅笔芯滑动时,为什么灯泡亮度变化?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可以选用夹子连接铅笔芯。 动手连接,学会检查电路,按照要求,合作配合,并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铅笔芯是导体,夹子沿着铅笔芯滑动时,铅笔芯连在电路中的部分发生改变,其电阻改变,使灯泡中的亮度改变。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变阻器 1.观察P68的滑动变阻器构造 接线柱、电阻丝、滑片、 画出变阻器的结构图和电路符号,掌握实物、结构图和电路符号中各部分的对应关系 出示滑动变阻器,观察铭牌的各参数,(20Ω 1A)了解标出的各量的意义。 2.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实验一: (1)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是否接通。 (2)选择不同的接线柱,调节滑片位置,观察电流的大小和灯泡的亮度,完成下表 序号选择的接线柱滑片移动方向灯泡亮度变化电流大小变化1AB2CD3AC4AD5BC6BD(3)分析哪些接法可以改变电阻?如果要求滑片向左滑动使电阻变小,应该怎么选择接线柱? 你能否试着总结找出滑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4)和学生分析归纳: 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叫“一上一下”的接入法 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来改变电阻。 实验二: (1)连接电路,用电压表测量R的电压 (2)调节变阻器滑片位置,是电压表示数变大,观察电流表示示数变化 (3)将5Ω、10Ω、15Ω分别接入电路,能否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每一次电压表示数都是1.5V,同时观察3次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提问:以上两个实验中,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在什么位置最好?为什么? 归纳:滑片在阻值最大位置时,闭合开关,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使得电路中的电器不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有哪些作用? 归纳:保护电路;改变电路电流;改变电器两端的电压;还能使不同的电阻两端有相同的电压。 认真观察 接线柱位置、个数;电阻丝位置,滑片位置,电阻丝和滑片如何连接等情况 认真听讲,学习实物图、结构图、电路符号 结合实物,进一步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构造,读懂铭牌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选择合适的器材,按照要求连接电路 尝试不同的连接方式,小组配合,认真操作,记录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寻找背后存在的规律 积极思考、 大胆猜测、 善于归纳 勇语发言 通过科学想象与客观认识观察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创新。 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激发想象力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捅咕动手操作,掌握学习变阻器的使用规律,建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 三、变阻器的应用 接通调光台灯,调节开关,改变台灯亮度。 打开小音箱播放音乐,调节音量大小。 播放多媒体课件,认识电位器和电位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观察得出:电位器是变阻器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而其应用广泛。结合这些应用,进一步理解变阻器的作用。 感受身边的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应用知识指导实际的生产生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巩固练习(5分钟) 初中物理课本P7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3、4题 学生自主当堂完成,教师现场答疑解惑 巩固课上学习知识,做到堂堂清。课堂小结 (4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回答,相互交流,总结本节知识点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作业布置 (1分钟) 电阻箱是一种能显示阻值大小的变阻器,课下整理相关资料,学习电阻箱的使用和读数,总结与滑动变阻器的不同之处 搜集相关资料,掌握电阻箱使用方法,总结与滑动变阻器的异同 培养主动学习习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八、板书设计第4节 变阻器1.改变小灯泡亮度2.变阻器3.变阻器的应用九、教学反思本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改变小灯泡亮度,进而引出通过改变电阻来达到改变电流的目的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操作,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并发现正确使用变阻器,课前要准备较多的实验器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