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四年级下语文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8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 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 《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二、多音字转zhuàn 绕一转zhuǎn 转弯调diào 调子tiáo 调节三、词语杜鹃 移动 额角 登陆 石钟乳 石笋 气势 聚集 拥挤 心情 脚跟 昏暗 挤压 宽广 观赏 浙江 罗列 窄小 浓郁 肩膀臀部 变化多端 源泉四、词语解释盘曲而上: 曲折环绕地向上走。本文指公路在山中盘旋地绕着圈儿通向山上。明艳:鲜艳明丽。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气势:本文形容山高大雄伟的样子。一团漆黑: 形容光线非常暗。蜿蜒: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五、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游览的先后顺序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排比。四个“时而”构成排比句,说明了溪流的蜿蜒曲折。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表现了溪流的形和声,侧面表现了作者当时游兴正浓。3.作者经过孔隙有怎样的感受?想象当时的情景,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要是……准……”准确地表达了平躺在小船上经过孔隙时受“挤压”的感觉。体会到孔隙非常窄小,经过孔隙时一定非常惊险刺激。七、主旨归纳本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山川景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漆黑(qī) B.一簇(cù) C.臀部(diàn) D.蜿蜒( wān)2.“或浓或淡”中的“或”的意思是( )A.或者 B.有的 C.有的人 D.有时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领导对我爸爸一直很_____________(2)星期天我们经常到公园 兰花。(3)我怀着 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4)小小的蚂蚁居然有这样令人 的力量。A.欣赏 观赏 惊奇 好奇 B.欣赏 观赏 好奇 惊奇C.观赏 欣赏 好奇 惊奇 D.观赏 欣赏 惊奇 好奇4.下列词语不是近义词的是( )A.灿烂——绚丽B.柔嫩——柔和C.安静——平静D.出现——显现5.填入下列括号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花朵还是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A.无论……都…… B.只有……才……C.只要……就…… D.因为……所以……6.《记金华的双龙洞》文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A.孔隙→内洞→洞口→外洞一出洞→途中B.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C.途中→孔隙→内洞→洞口→外洞→出洞D.孔隙→内洞→洞门→外洞→途中→出洞二、读拼音,写字词。1.这块lù( )地的两duān( )开满了dù juān( )花。2.双龙洞里的石钟rǔ( )和石sǔn( )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等,名目有四十多。3.jiān( )部和tún( )部不舒服的人做这种运动最好了。三、写出与下列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1.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2.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3.公路盘曲而上。( )4.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无论…都… 只要…就… 即使…也…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 因为…所以…1.( )就这样坐以待毙,还( )主动出击,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2.( )我们努力读书,将来( )有机会成为祖国的栋梁。3.( )他很坚强,( )每当遭受挫折时他都不会气馁。4.( )明天有更多的挫折,( )不会挡住我前进的道路。5.我( )饿着肚子去上学,( )吃垃圾食品。五、根据要求改句子。1.洞口很宽。(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用“即使…也…”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仿写)怎样美的一幅画呢 __________________,是这样美的一幅画。怎样__________________呢 ________________,是这样______________。六、读课文,完成填空。(1)本课的作者是 。作者的游览的地点是 ,时间是 。游览的顺序是 、 、 、 ,最后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 ,特点是 ,再写了 ,特点是 ,然后写了 ,特点是 。(3)“孔隙”的特点是 ,表现在: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的小船呢? ;船的进出方式是 ;乘船必须 ;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4)内洞的特点是 、 、 ,重点写了 的特点。七、课内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都,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1.选文中作者的游览路线是入山→________→________。2.文中横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A.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B.时而宽,时而急,时面窄,时而缓C.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D.时而缓,时而浅,时而急,时而深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4.作者游览外洞时,先描写了洞口外的景色,特点是______;然后写了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C2.B3.B4.B5.A 6.B二、1.陆 端 杜鹃2.乳 笋3.肩 臀三、1. 非常 2. 好像 3. 盘旋 4. 变化多样四、1.与其 不如 2.只要 就 3.因为 所以 4.即使 也 5.宁可 也不五、1.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2.即使明天下雨,我也要去学校。3. 略六、(1)叶圣陶;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4月14日;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2)洞口外;山突兀森郁;洞口;桥洞似的;洞内;像大会堂(3)窄小;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仰卧在小船里,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一处不贴着船底;眼前昏暗了,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4)黑;大;奇;奇七、1. 双龙洞口 外洞 2.C3.外洞 大会堂4.很有气势 洞口 很宽 外洞 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