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俄国的改革
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课程标准
PART 1
通过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新课导入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在俄国历史上作出了什么重大的贡献?俄国又是怎样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第2课俄国的改革。
彼得一世(1672—1725)
新课学习
PART 2
俄国的改革
三、审视:俄国改革的启示
一、破旧:彼得一世改革
二、立新:农奴制改革
一、破旧:彼得一世改革
③莫斯科
公国崛起
④莫斯科公国统一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4世纪
16世纪初
②被蒙古人征服
①建立基辅罗斯
等早期国家
1、背景
(图片源自网络)
结合课本知识,完成以下时间轴。
材料一:……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大国崛起》
问题一:结合课本知识,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俄国状况。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一、破旧: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一、破旧:彼得一世改革
材料二:俄国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为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竭力加强对他们的人身控制……这就使农民及其子孙都成为失去人身自由的农奴。
——摘自九下《世界历史》第2课【相关史事】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 绘)
(图片源自网络)
1、背景
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又被称为“彼得大帝”
相关典故:
圣彼得堡、克林姆林宫画像
一、破旧:彼得一世改革
(图片源自九下课本)
一、破旧:彼得一世改革
2、内容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教
社会习俗
【自主学习1】
特点:向西方学习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派遣留学生,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依据课本P7完成表格,概括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
积极: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一、破旧:彼得一世改革
3、结果
(图片源自九下课本)
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史事】
彼得一世死后,俄国政局动荡不安……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宫廷政变篡夺王位……她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的种种特权,将大量国有土地连同农奴赐给贵族。
——摘自九下《世界历史》
1、背景
材料一:一些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度野蛮而不文明,尤其是那些访问过西欧的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军队的新兵都征自农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摘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1799—1900》
二、立新:农奴制改革
问题一: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因素。
废除农奴制思潮的涌动;工业发展举步维艰;农奴不断起义抗争;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彼得一世
克里木战争,又译克里米亚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
1853-1856年,土耳其联合英法两国共同击败俄罗斯。
二、立新:农奴制改革
(图片源自网络)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2、内容
二、立新:农奴制改革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农民改革法令》
(图片源自九下课本)
二、立新:农奴制改革
3、结果
材料二: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问题二:从以上材料可看出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三: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年) 1865年 1890年 1898年
数量(人) 38.1万 162万 300万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诸位请相信:凡能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人口、资金、市场
带有浓厚的农奴制残余
材料五:
材料六: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列宁
3、结果
二、立新:农奴制改革
问题三: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地位: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时间(年) 企业数(家)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摘自刘祖熙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三、审视:俄国改革的启示
问题四:结合所学,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合作探究】
彼得一世改革 农奴制改革
相同点 不同点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为改变落后,富国强兵
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
走上扩张侵略道路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封建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三、审视:俄国改革的启示
材料七: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普京
材料八:右图为2005年莫斯科人民
为亚历山大二世树立的雕像
问题五:结合材料和所学,
说说你对古今中外改革的看法。
【合作探究】
①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②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③改革过程是艰辛复杂的;
④改革者要具备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图片源自网络)
新课小结
PART 3第二课 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观看视频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探究彼得一世改革及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俄国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俄国的社会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和影响;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呢,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请看大屏幕
生:圣彼得堡
师:圣彼得堡承载着厚重的俄国的发展历程,从他经历了建都,经历了解放农奴,经历了十月革命还在二战中经历了艰苦的列宁格勒保卫战。这个城市经历了繁华与创伤,承载着进步与发展。老师先带领大家领略一下这座极具历史价值的城市。(播放视频)
师: 在圣彼得堡建成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普京总统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对俄国有什么样的贡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俄国的改革。
授新
一、彼得一世改革
师:要了解俄国的改革我们首先来了解俄国历史发展的历程,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个自然段,完成时间轴?
生:(自主学习一分钟)回答问题,完成时间轴
师:伊凡四世即位后,俄国就进入了沙皇专制统治阶段,在沙皇的统治下,俄国的发展情况怎样呢,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彼得一世改革。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学习,改革之因,改革之策,改革之果,改革之思。
师: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俄国社会状况是怎样的?(改革之因)
生: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师:农奴的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呢?
生:根据材料能看到农奴政治上没有自由,经济上生活穷困。
师:俄国的落后体现在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彼得一世决心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生:富国强兵
师:为了实现强兵富国,彼得一世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
生:阅读材料
师:彼得一世以个人的身份到西欧留学,他看到了西欧的强大,回国后,彼得做了一个惊人举动。我们来看看在欢迎彼得大帝回国的宴会上发生了什么?
生:(角色扮演)
师:胡子是俄国男性尊贵的象征,彼得一世用强制性的手段,剪掉了俄国的陋习,从这一举动中,我们看出彼得大帝改革的决心,他颁布一系列法令向西方学习。阅读教材第七页,分析彼得一世改革都提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具体的措施是什么(改革之策)
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详细说明内容······
师:彼得一世改革成果显著,在与瑞典的战争中获得胜利。从普希金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俄国通过改革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改革之果)
生:欧洲强国。
师:通过材料我们能看出俄国在各方面积极的像西方学习,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师:我们再来看看俄国人民的生活是否也得到了改善呢?
生:(合作探究)农奴缺少购买力,生活困苦
生:资本家的产品没有市场,但是他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因此我们怎么评价彼得一世改革呢?
生:可以看出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在开启俄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后来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师:为纪念彼得一世,俄国树立了一座纪念碑。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
师: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进步的闸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俄国开始成为了欧洲的主角,他能继续保持住他在欧洲的地位吗?我们来看一个片段,了解一下在19世纪初期俄国发生怎样的变化?(视频)
生:俄国在世界上逐渐落后
生: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让他意识到俄国已经落后于西方国家。
师:我们来看材料,分析俄国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生:俄国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之因)
师:俄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农奴起义频繁,使当时的统治者认识到,俄国的与其自下而上的革命不如自上而下的改革。从亚历山大二世的话中,我们能看到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生:维护沙皇的统治
师:(填空)1861年俄国在亚历山大二世的领导下,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即1861年农奴制改革
师:在教材上找到1861年改革的内容?
生:(回答)
师:(讨论)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农奴、地主或者工场主,你看到这个法令你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呢?
生:如果我是农奴,我会感到很高兴,然后我攒钱买下一块地,因为我不会干别的,以后我就当农民
生:我是农奴,我会去工场做工,我在也不想种地了
生:我是工场主我就会赶紧去招工,因为被解放的农奴就会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力了。他们有钱了我的东西也能卖出去了
师:农奴制被废除以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师:看表格反映出的数据说明,俄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列宁的话也证明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师:但同时,农奴要想获得土地,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列宁说,农民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也说明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三、总结回顾
师:总结一下俄国改革的知识点
四、拓展升华
师:俄国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改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与进
步?
生:戊戌变法、改革开放、土地改革等等……
师:从这些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发展要向先进国家学习经验,改革要有创新精神。 【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