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上框知识回顾
发源和形成
主要内容
特点及意义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当代价值
劳动、各民族文化、外来文化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民族性、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
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自主学习
1、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基本内涵和核心)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丰富与发展)
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要性)?
5、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
目录
01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0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壹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Fusce posuere, magna sed pulvinar ultricies, purus lectus malesuada libero, sit amet commodo magna eros quis urna.
探究问题:《经典咏流传》节目,是怎样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古诗词的?
《经典咏流传》节目在呈现形式上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将古诗词以音乐的方式“唱出来”,易于人民群众接受
《经典咏流传》节目在诗歌内涵上进行了创造性转化,结合党和国家奋斗历程,挖掘古典诗词的价值情感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创造性转化
(继承)
《经典咏流传》节目在诗歌内涵上进行了补充、拓展和完善,结合党和国家奋斗历程,挖掘古典诗词的当代价值情感,引导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创新性发展
(发展)
一、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
1. 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途径—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目标—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一、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
2. 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途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目标: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区别 途径
对象 是“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要求
实质
目的 重在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联系 改造和转化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创新和发展
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补 充、拓展和完善”。
强调继承
强调发展
①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都是要在鉴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和实际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发展,而且在改造和发展的具体内容上也有相同、相通之处;
②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奏,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
判断下列例子属于创造性转化还是创新性发展?
1、《经典咏流传》将古诗词以音乐的方式“唱出来”
2、“以人民为中心”汲取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仁爱”“仁政”的人本、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同时又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3、将甲骨文做成“表情包”
4.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孝”更多强调个人对家庭对封建统治者的绝对服从;今天我们讲“孝”,则又突出亲子双方平等、互相尊重的内涵。
5.将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的文物做成年轻人喜欢的畅销款盲盒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对待传统文化
发展
继承
必要
前提
必然
要求
创造性转化
对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
创新性发展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P97)
(2)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p99)
(3)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p99)
(4)传播: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P100相关链接)
归纳: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贰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Fusce posuere, magna sed pulvinar ultricies, purus lectus malesuada libero, sit amet commodo magna eros quis urna.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重庆山火下是这样的景象:救援力量多方集结,山上山下双线进攻,志愿者众志成城。连日战斗的消防员,顶着高温、骑着摩托,送物资的群众,火势袭来时不少志愿者搭成的“人链”手把手传递的物资....
前面是漫天山火,身后是万家灯火,勇往直前的救火英雄自带中国中国人的精气神。
材料中的“自带中国人的精气神”指的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团结统一
爱国
主义
(核心)
体现
体现
体现
体现
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新时代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全过程和各环节。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①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与民族精神关系: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③意义: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拓展:爱国主义的特征: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①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
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③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用行动践行爱国主义。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创造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表现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多难兴邦
历经沧桑
中国人倒下去了吗?
为什么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
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或作用(为什么):
①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矩。(民族性)
③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回溯中华民族历经的艰险磨难,
你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历程吗?
回溯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形成了……
紧接着,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又形成了……
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5、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丰富与发展)
⑴时代性: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⑵表现: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塞罕坝精神等。
③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6.伟大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①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②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③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④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变”与“变”
“不变”指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保持稳定。
“变”指的是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特点:
民族性
时代性
先进性
拓展:中国精神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区别 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联 系 (1)两者相辅相承,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3)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2020年,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要“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议学材料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呢?
7、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
②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③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①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②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矩。
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
②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③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1、基本内涵:
2、核心:爱国主义
3、表现:
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5、时代特征:
6、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
思维导图
1.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对“中国精神”认识正确的有( )
①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种精神,经久不衰
③这种精神折射出中国人民团结统、自强不息
④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实现中国梦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B
2.袁隆平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多一点粮食不怕,若少一点粮食,你试试看...这种情怀是激励他孜孜不倦,忘我探索的不竭动力。这说明( )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爱国主义是鼓舞人民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
A.②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3.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100年前的五四青年爱国运动掀起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潮,向世人展现了中国青年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奋发图强、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积极改革、探索科学的创新精神。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④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