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在临摹中感受-----绘画中的人体比例及运用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对大师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摹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教材从临摹名画入手,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实践,发展学生的个体,凸显学生个性。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了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了学生的思想及情感。三、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一课时,回顾人物肖像课的知识点,讲授全身人物比例,通过分析大师作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学生分层临摹名画,学习大师的技法、风格、造型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使每位学生体验到绘画成功的乐趣,产生对绘画学习的终生兴趣。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部分大师的人物画作品,分析和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及其在绘画中的运用。技能目标:尝试运用人体比例对古典大师作品进行临摹,探索表现技法和体会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情感目标:通过对古典大师作品进行临摹,体会绘画作品中人体比例体现出来的艺术美,从而培养对人物绘画的兴趣。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体比例及其在绘画中的运用。教学难点:运用人体比例时的技法探讨。六、 教学准备名画图片、素描纸、画笔、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感受名家作品:德加的《舞女系列》、德拉克罗瓦的《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说明这些画能打动人心、激起欣赏者的热情、引发我们学习的兴趣。忍不住要去临摹。临摹是为了学习方法。例:德加画舞女参考头与身体的比例只有掌握了人体比例常识及其在绘画中的运用方法,才能更好地体会原作的技法与风格。2、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头部的比例知识,并且运用到人物肖像的绘画中去。(考查相关知识点)这节课老师再带领大家重点来探讨一下人体比例和运用。观察探究以头长为单位,观察三个图:1、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儿童到成人各年龄段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图片。思考:以头长为单位,各年龄段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如何?不同姿态下头与身体的比例。分析身体各部位与头长的关系。总结人体比例口诀:以头长为单位,站七、坐五、跪四、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大腿、小腿各两头;画手一头三分之二。实践探讨:人体比例在临摹中的运用简笔示范临摹方法。作品分析,示范运用。分别分析图:站七、坐五、跪四。选站七黑板示范。老师示范学生跟习:目测法。举图例分析,学会三种目测技能: (1)找到中点。 (2)使用垂直线和水平线。 (3)对比测量。学会根据自己的观察测量比例,而不是根据实物的大小。要根据观察作画,而不是根据常识。人体平均身高是七个人头的高度,这是事实。但如果你的模特是坐在椅子上,拿脚对着你的话,那么这个事实意义就不大。(四)运用实践:工作坊:利用自己掌握的人物比例知识,选择一件作品临摹。教师提示:1、先以头为单位丈量作业本。上下空一点,按任务姿势确定几个头的比例,确定横构图、竖构图。2、运用今日所学比例知识确定身体各部位比例。3、画比例的同时运用目测法,并注意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4、上节课的头部比例在实践中也要用上去。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黑板上指出,并运用实物投影仪适时的针对学生练习进行分析。(五)作业展评:主要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鼓励性总结,提出注意点。总结拓展: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人体比例的基本常识及其在绘画中的运用,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今后大家通过多多练习临摹,在感受名家作品的技法和风格的同时细细体会人体比例的艺术魅力。给大家拓展一下理想的人体比例。图1、2、3板书:人体比例口诀:以头长为单位站七、坐五、跪四、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大腿、小腿各两头;画手一头三分之二。目测法:l.找到中点。 2.使用垂直线和水平线。 3.对比测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