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法治政府教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法治政府教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8.2法治政府(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掌握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信心。
科学精神:了解法治政府的内涵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具体举措,懂得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法治意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情况。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为落实良法善治、建设法治政府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法治政府的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法治政府“浙”样建设》。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法治政府的内涵
议学情境:
“证明”清理是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具体举措。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先后开展专项清理活动,如北京市自2016年开始清理“证明”,共计取消317项、保留47项。当前,“证明”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深度清理将会涉及到法律法规的调整。为进一步理清改革脉络,强化对“证明”清理历史使命的理解、并对该项工作查漏补缺,笔者将从该项工作的背景入手,回顾我国近年来开展的“证明”清理工作。
“证明”清理是政府在履行职能过程中的自我革新,但是这种革新带有明显的被动成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社会的不足会产生更为清晰、准确的判断,这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所谓“进步”正是在实践中校验过去创设的制度是否合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凡是合适的继续沿用,并根据社会发展情况灵活调整,凡是不合适的则要及时调整完善,必要的话还需要革故鼎新——毕竟任何一项制度,唯有动态调整,才能够促使社会始终充满活力并持续发展。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什么是法治政府?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法治政府的内涵: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
2、法治政府的特征:
(1)职能科学的政府:
①要求: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须科学合理。
②基本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
知识拓展;
(2)权责法定的政府:
原因: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
要求: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定,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名词点击:
错位:通俗地讲,就是“该管的不会管”,是指政府部门对于自己该管的事情,却没有能力去管好,乱用权力、乱搞一通,也就是“乱权”。(乱弹琴)
缺位:通俗地讲,就是“该管的不去管”,是指政府部门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没有管理好属于本部门的事物,也就是“失权”。(不务正业)
越位:通俗地讲,就是“不该管的也去管”,是指政府部门超越了本部门的职权范围,管了别的部门该管的事情,也就是“越权”。(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3)执法严明的政府:
要求: 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原因(意义):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4)公开公正的政府:
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意义: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知识拓展: 政务公开的形式
建设政府网站;
设立信息公告栏;
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政府公报;
政府文件阅览室和电子政务信息屏。
(5)智能高效的政府:
政府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6)廉洁诚信的政府:
政府必须廉洁,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
政府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
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贪腐和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7)人民满意的政府:
要求: 政府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议题二:建设法治政府
议学材料: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依法行政各方面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新进展。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确保依法行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政权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大。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各级行政机关都被称为人民政府。在我国,行政权的行使必须保障人民权利,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行政机关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法治政府建设必然要求推进依法行政,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首先要确保依法行政,保证行政权的行使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进行,符合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权益,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知识,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建设法治政府的总要求:
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知识拓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有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利。它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由法律、法规授予的职权。
2.建设法治政府的具体措施: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2)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3)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4)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6)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3.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对政府: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P92二
群众关系: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P92二
地位: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P89一
对公民:保障公民权利;
对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实战演练】
1.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此次改革的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这将( )
①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增强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
②凸显政府管理职能,提高行政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
③扩大政府机构职责,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④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湘易办”是湖南全力打造的全省统一的企业、群众、公务人员“掌上办事”的总人口、优化营商环境的总平台、建设数字政府的总引擎。该平台共设置“首页、服务、资讯、我的”4个板块,能为个人提供全周期的办事和生活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的惠企服务。“湘易办”的推出( )
①强化了政府监管职能,坚持了文明严格执法
②优化了政府服务流程,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③拓宽了民生诉求渠道,变革了社会管理模式
④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提高了办事的便捷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③推进权责法定化,需要完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④政府必须弱化其管理职能,强化其服务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新业态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法律问题。2021年8月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提出,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短板,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这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 )
A.坚持文明规范执法
B.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C.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D.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答案:BDB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