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信天游风格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3、知识与技能:熟悉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句式结构及风格特点,感知传统信天游与新民歌之间的关联及发展变化。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陕北民歌的种类及“信天游”的特点。教学难点:积极激发学生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教学方法:听唱法 情感体验法 感知体验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钢琴一、引课1、师:教师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哪里的民歌?2、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是一首陕北民歌师:陕北民歌诞生在我们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那里千沟万壑,连绵起伏。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无论是在峻岭之巅,还是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到处都可以顺风飘来悠扬的歌声,可以说那里是民歌荟萃之地,而且陕北民歌的种类丰富,有信天游、小调、酒歌等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是一首好听的陕北信天游。3、了解信天游信天游属于(山歌体裁),它分布在黄土高原一带的陕北、山西、甘肃等地,那里沟川遍布特殊的地理环境让人们习惯于拉长了声音大声地交流,所以信天游的歌曲大多具有山歌高亢、嘹亮、自由、奔放的特点,当然也有少数细腻、舒展、节奏均匀的歌曲,这样就形成了信天游的两种风格特点:一种自由、跌宕、奔放一种呢均匀、舒展、细腻.在生活中,还有部分歌曲综合了以上两种风格特点形成了综合风格的信天游。二、新歌教学(一)1、师:请大家先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风格,听一听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生:谈感受师:乐曲的风格高亢、嘹亮表达了陕北人民热爱红军,欢迎红军时的场面。师:这首乐曲有几个乐段呢?生:3个乐段。(二)1、师:现在我们一起欣赏第一乐段,大家听一听这段音乐的情绪?生:乐曲高亢嘹亮;师:那第一乐段的旋律又是这样的?我们一边学唱一边随音乐画出旋律线。生:感受乐曲起伏婉转的旋律师:第一段乐段的旋律起伏婉转,给人以连绵、舒展之感。歌词上使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的赞颂来表达陕北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师:大家觉得这条旋律有什么特点?生:跌宕起伏像一条条的山脉。师:像陕北黄土高原一座座延绵起伏的山峰师:那大家那请大家一起演唱旋律同时手划旋律线用歌声来表现这种连绵起伏的感觉。师:很好,感受完乐曲起伏婉转的旋律,那大家在找一找乐曲还有那些特殊的地方?生:2/2拍和变化拍师:讲解2/2拍(使学生明白2拍与4拍的区别,同时变化拍的运用给乐曲带来节奏自由地感受)师:第一乐段用高亢嘹亮、起伏婉转的旋律,自由的节拍,给我们展现了陕北人民看到红军后激动的心情、2、师:那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第二乐段,大家一起感受这一乐段的情绪生:热情欢快的情绪,铿锵活跃的节奏师:这一段表现的是陕北人民欢迎红军的热闹场面。节拍变成了2/4拍而且没有变化拍,说明节奏均匀。(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2拍和4拍的运用给乐曲带来的情绪的变化)师:那么这一段的演唱形式是?生:一领众和对:那我们现在就分段演唱(师生分声部演唱)师:在陕北大家欢迎红军,除了演唱还会用什么形式啊?生:打鼓师:好那我们就一起一边唱歌一边打鼓生:学生在齐唱部分打鼓,和教师配合,演唱乐曲感受乐曲情绪师:在陕北有鼓就跟定会有秧歌,请同学们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下。生:全班通过声部演唱、打鼓、扭秧歌的形式使学生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及当时陕北人民欢迎红军热闹的场面。3、师:最后我们聆听感受第三部分的旋律生:是第一乐段的再现师:这一段的旋律是第一段的再现,但比第一乐段更加的高亢。4、师:刚才,我们从音乐要素上分析了这首乐曲,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歌词中还有那些特点?生:叠词。如:一道道、一杆杆师:对这些词的运用表现了陕北人民质朴的性格。生:比兴手法师:对,用山、水引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那陕北人民为什么这么欢迎红军呢?生:学生谈感受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因为老百姓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像这首歌的名字《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样。山丹丹花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花。当时,红军到达陕北的时候也是中国革命最困难的阶段,但是人们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像这山丹丹花一样,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会灿烂开放。全国人民也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动会走向最后的胜利。5、再次完整聆听全曲,感受乐曲三、扩展了解陕西民歌:陕西民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很远,《诗经》中的《秦风》、《豳风》都是陕西境内的民歌,这些产生于陕西的古代诗篇占全部《诗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其次、蒲城民歌、陕北民歌、,等均被列入中国。四、小结我们国家的民歌丰富,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希望大家以后能多去关注民歌,欣赏民歌,喜欢民歌。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