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法治国家教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法治国家教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
科学精神:理解法治国家的建设是系统性工程,体会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与价值。
法治意识:坚持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思维,激发建设法治国家的责任担当,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公共参与: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积极参与法治国家建设。
【教学重点】
法治国家的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法治中国建设》。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议学情境: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一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二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
三是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是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什么是法治国家?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法治国家的内涵:
①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②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③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87)
议学情境:
2023年3月10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
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议学任务: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宣誓制度?体现了法治国家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期望,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坚持良法之治:
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知识拓展:良法和善治
①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②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法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良法的价值。
③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①公民广泛的权利: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
②表现: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③原因: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4)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议题二:建设法治国家
议学材料:
光明网讯 (记者 孙满桃)10月19日上午,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五位党代表围绕“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据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訚柏在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在法治中国建设领域取得了五项重要的成就。
第一项成就,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召开中央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第一次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第二项成就,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制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
第三项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快形成。截至今年9月底,现行有效法律有293件,行政法规有598件,地方性法规有13000余件。10年来,制定和修订了159部中央党内法规。
第四项成就,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司法体制机制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司法机关85%的人力资源集中到了办案一线,人均办案数量增长了20%,结案率
第五项成就,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为坚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人权法治保障显著加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切实保证了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知识,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建设法治国家的总要求: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2.建设法治国家具体措施:
(1)推进宪法实施。
①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要求:
a.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b.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知识拓展:宪法解释
(1)宪法解释是指宪法制定者或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对已经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作出说明。
(2)宪法解释是宪法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宪法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宪法修改、宪法解释和宪法惯例。为了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性,加之宪法修改的程序比较复杂,不可能经常采用修改的方式发展宪法,而宪法惯例又往往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才能形成,因此,宪法解释就成为宪法发展中最具操作性的一种方式。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①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②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a.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b.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c.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知识拓展:法律的实施环节
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课堂小结】
【实战演练】
1.《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作为首要任务,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将宪法实施和监督提高到新水平。这说明( )
①我国致力于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国家
②必须把依宪执政作为党的执政理念,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③政府要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社会法治体系
④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第40周年。在“宪法日”当天,某地通过发放宣传折页和宣传手册、现场讲解法律法规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全面宣传宪法、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这有利于( )
①推进宪法实施,建设法治中国
②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
③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法治政府
④预防矛盾纠纷,建设法治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能够( )
①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②不断完善以刑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④杜绝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违法犯罪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宣部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法监督制度,坚决纠正违反宪法法律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十年来,我国累计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
①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②佐证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④表明我国正逐步推翻原有的法律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BB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