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1科学立法基本信息课程模块 政治与法治 对应章节 第九课第一框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40分钟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授课题目 科学立法一、学情分析本课题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同学。 首先,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有关立法的含义、和立法必要性等相关立法知识;但整体储备较少,对科学立法的理解也还有所欠缺。 其次,从学习能力上看,该阶段的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但缺乏法律应用的实际能力。 最后,从情感角度看,学生对法律已经有了一定了认同感和崇敬感,但对法律的认同感仍然处于感性阶段,还有待教师从理性认识的角度,增强学生对科学立法的深层次认同。二、教材地位本课题为部编版教材教材《政治与法治》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第五课围绕“依法治国的基本要去”,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释。第一框“科学立法”强调了科学立法的原则和实现科学立法的途径;而第二、三、四框的“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都以科学立法为前提展开,因此,从教材内容的结构中可以看出,第一框“科学立法”在本课起着理论奠基的重要地位。三、课程标准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对本框题的表述: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四、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巨大成就,增强推进科学立法、促进公平正义的信心。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现状,正视立法质量日益凸显的现实;明确科学立法的原则和措施。 3.法治意识:树立法治精神,理解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强化参与科学立法的责任担当。 4.公共参与: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主动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中。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科学立法的内涵和原则。 【难点】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和探究法相结合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3分钟)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定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观看“民法典”的诞生短视频,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民法典”诞生的认识和看法。讲授新课 (25分钟) 议学情境一:观看“民法典”宣传片短视频 议学任务:结合视频信息,从民法典编纂的意义角度,概述科学立法的内涵及应坚持的原则。 2015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启动,历时五年。2020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 "平等"与"保护"精神贯穿始终。《民法典》针对时代和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气象,提出了新的条文。 原《婚姻法》规定的患有三种不宜或暂缓结婚疾病的,现在有结婚的权利,前提是告知对方,由对方选择是否结婚。不告知的,对方可申请撤销婚姻。 我国结婚登记采取双轨制,是世界上结婚最自由的国家。 设立"离婚冷静期",尊重离婚自由,也是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权利。 议学提示:民法典诞生在新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是新时代民主化科学化立法的体现。肩负着保护人民的民事权利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神圣使命,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 一、科学立法的含义 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二、科学立法原则 从立法方向看,要体现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 从立法实效看,要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 从立法方法看,要遵循法律统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 议学情境二:阅读“民法典”编纂相关系列材料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民法典的编纂过程对我国如何提高立法质量、推进科学立法的启示。 三、科学立法的要求 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 (1)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2)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1)公民: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 (2)国家: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情感升华 (3分钟)课堂测试 (5分钟) 本课堂设计“连连看”、“易错易混”、典型选择题和主观题当堂训练等多种检测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课堂总结 (2分钟) 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教学思路布局,思路清晰,一路了然,易于学生掌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深化认知。课后作业 (2分钟) 针对中国小女孩被造谣为日本萌娃事件,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最后杭州互联网法院作出了什么样判决。八、教学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