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严格遵守诉讼程序教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严格遵守诉讼程序教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10.2严格遵守诉讼程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起诉的含义、地位、原则和管辖;
2.登记立案;
3.应诉的含义;
4.开庭审理的含义、地位和阶段;
5.上诉与二审。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人民法院依法审判的权威。
科学精神:知道起诉及法院受理诉讼的条件和程序。了解行政、民事、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了解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及管辖。
法治意识:明确诉讼的基本程序,学会遵循诉讼程序进行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法治意识:提高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诉讼的基本程序。
【教学难点】
二审程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法律诉讼流程》。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起诉与应诉
议学情境:
沈某一家人在火锅店聚餐,当时下雨,火锅店大厅地面较为湿滑,沈某不慎摔倒并致左臂骨折,入院治疗共花费2万元。出院后,沈某要求火锅店赔偿。但火锅店表示,沈某聚餐当天因穿高跟鞋走路不稳才摔倒,对受伤负有主要责任,因此只同意给付2000元的消费代金券作为补偿。沈某对解决方案不满意,准备起诉至人民法院。
议学任务:
(1)提起诉讼前,沈某应做哪些准备
(2)请你根据上述事实,帮沈某起草一份民事诉状。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起诉:(1)含义:俗称“告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所享有或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或者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口头或者书面形式),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审判。
(2)地位:起诉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诉讼是……最后一道防线,最后途径)
(3)原则: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注意:起诉是以书面为原则、口头为例外。(书写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
(4)管辖 :起诉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级别+地域)
知识拓展:级别管辖的法律规定
2.登记立案:
⑴内容: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登记立案。(起诉并不一定立案)
立案登记后,诉讼即告开始,起诉的一方称为原告,被诉的一方称为被告,诉讼进入第一审程序。
⑵意义: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3、应诉: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答辩状,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
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在这一阶段,人民法院还要确定开庭审理时间,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发送传票
议题二:审理与判决
议学材料:
B市G区人民法院曾开庭审理过一起行政诉讼案:Z村村民委员会将区政府告上了法庭,要求撤销涉案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人民法院在法庭调查中发现,G区政府在颁发该涉案国有土地使用证时,从程序上是合法的,但相关的手续可能有所欠缺,甚至在颁证过程中存在程序上的瑕疵。合议庭经过评议,对此案进行了宣判。人民法院认为,被告G区政府核发的涉案国有土地使用证,违反了法定程序,应予撤销。
议学任务:这一案件体现了哪些诉讼的基本程序?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①起诉:Z村村民委员会状告G区政府。
②开庭审理:法庭调查,即G区人民法院调查区政府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是否合法、手续是否齐全;然后合议庭评议,最后作出宣判,判决G区政府撤销所颁发的土地使用证。
1、开庭审理:
( 1 )含义: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并作出判决,这一系列诉讼活动称为开庭审理。
(2)地位: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3)开庭审理的阶段:
开庭准备: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
法庭调查:全面调查案件事实,具体包括:当事人陈诉、证人出庭作证、出示物证等证据、宣读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审判长归纳总结等。
法庭辩论:当事人就案件争议的有关问题阐明自己的意见,具体包括:原告发言、被告答辩、第三人发言或答辩、相互辩论、辩论终结、审判长征询各方最后意见等。
休庭评议:审判人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作出结论(制作庭审笔录)。
宣告判决:当庭或择期公开宣告判决内容。
知识拓展:公开审判制度的意义
①公开审判是社会主义民主在诉讼中的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有机会了解、监督案件的审理活动,使案件的审理活动依法有序进行。
②公开审判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置于当事人和社会监督的“阳光”之下,增强了透明度,有助于审判人员增强责任感,正确行使审判权,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司法专横,杜绝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
③有利于及时解决纠纷。
④有利于在社会上普及法律知识。
2、上诉与二审:
① 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
②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两审终审制)
③法律还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用于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再审程序)
【注意】:再审与二审
二审是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重新审理;
再审是对一审或二审已生效裁判的纠错。
相关链接:少年法庭
是为了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特殊保护。
少年法庭的审判方式上注重疏导、寓教于审、惩教结合。
在刑事诉讼中,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课堂小结】
【实战演练】
一、易混易错
1.在我国,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即告即理”的原则。
矫正:在我国,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2.起诉可以向任何人民法院提出。
矫正:起诉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3.起诉是一审程序的第一步。
矫正:起诉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起诉并不必然导致诉讼的成立,立案登记后,诉讼进入一审程序。
4.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送达被告。
矫正: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5.法庭调查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矫正:开庭审理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6.我国实行公开审理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一律公开进行。
矫正: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不能公开审理。
二、选择题训练
1.民事诉讼多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即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的原则。这一规定属于(  )
A.地域管辖     
B.级别管辖
C.立案管辖
D.行政管辖
2.维权的公民或组织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立案登记后,诉讼即告开始。关于起诉和立案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起诉是立案的前提 
②立案登记是诉讼的第一步 
③对于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场登记立案 
④起诉进入一审程序的条件是人民法院已立案登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央视《现场》栏目直播了一起在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纠纷案件,这是民法典正式施行后广州首个当庭宣判的高空抛物纠纷案件。让高空抛物行为受到严惩,切实维护人民“头顶上的安全”。该案件公开审判(  )
①为今后高空抛物纠纷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法理依据
②有助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从法律上确保人民法院独立公开公正行使审判权
④彰显了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赵某翻窗窜入居民王大妈家中,趁王大妈睡着之际,偷窃现金、首饰等财物,被王大妈发现后又将其打伤。赵某在逃窜过程中被居民抓住送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对赵某予以拘留并进行审讯。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此案目前处于(  )
A.侦查阶段 B.提起公诉阶段
C.审判阶段 D.定罪阶段
答案:ACCA
三、主观题训练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住A区的孙某(女)与罗某(男)于2017年8月登记结婚,婚后两人在B区居住。2021年8月,孙某主张罗某存在家庭暴力,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罗某离婚。罗某对家庭暴力不予认可,认为与孙某的夫妻感情没有破裂,不同意离婚。人民法院根据孙某提供的门诊病历,认定罗某对孙某确实存在家庭暴力,夫妻感情已破裂,宣判孙某与罗某离婚。
(1)请分析该案件管辖权地域归属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案件体现了哪些诉讼的基本程序。
答案:
(1)由B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该案件。因该案件属于民事诉讼案件,民事诉讼多采取“原告就被告”原则,即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的原则。婚后两人都在B区居住,因此由B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①起诉:孙某主张罗某存在家庭暴力,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罗某离婚。②法庭调查:人民法院调取了孙某提供的门诊病历,认定罗某对孙某确实存在家庭暴力。③宣告判决:法庭宣判准许孙某与罗某离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