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56分)本卷共28小题,每小题2 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图1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在(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歌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B.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C.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D.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3.图2拍摄于1951年,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A.开国大典B.西藏和平解放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5.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C.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6.图3解读正确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B.国民经济的恢复C.一五计划的实施D.政治制度的创新7.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8.图4是中国1953—1956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A.全行业公私合营开始实施B.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C.农业合作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9.1954年,为了贯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北京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无偿没收 B.赎买政策C.平均分配 D.成立乡镇企业10.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采用公元世纪(世纪纪年法),应是( ) A.19世纪5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11.“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党政领导、专家学者遭到无端迫害,反映了当时( )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没有制定法律 C.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D.“二月逆流”的出现12.图5—图7的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同仇敌忾、国际主义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13.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A.叶剑英 B.林彪 C.刘少奇 D.周恩来14.表1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表1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改革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A.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C.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D.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15.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A.时间 B.背景C.内容 D.影响16.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中国农业实现了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C.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7.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著名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这表明该商场需要通过改革( )A.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 B.缩减企业的经营规模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获得更多的政府拨款18.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市场经济、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词语。可能发生在( )A.1956年 B.1978年C.1984年 D.1996年19.据图8推断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优越B.经济特区的建立C.“一国两制”的实施D.浦东新区的带动20.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C.联合国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1.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22.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对图9人物最合适的评价结论是( )A.人民的好总理B.新中国的缔造者C.民主革命的先行者D.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23.先进的思想始终引领我们前进的步伐。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4.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提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 )A.独立自主 B.改革开放 C.自由平等 D.民族复兴25.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 A.全面从严治党 B.不断为民造福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依法治国26.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等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创新 B.开放C.协调 D.共享27.图10反映了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体现了我国( )A.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B.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28.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是( )A.亚洲开发银行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C.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D.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第 II 卷(非选择题44分)本卷共4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4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 见图11(1)根据材料,简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人物名称。(2分)(2)小历同学认为,图11所示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材料二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见表2)表2阶级 1950年(%) 1954年(%)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地主 14.5 54.8 7.9 8.6农民 85.5 45.2 92.1 91.4(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1954年中国土地主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导致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一个主题。(2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材料二表3 1988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部分数据利用外资协议 16377项 协议金额78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6.6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1.6万多个 外商协议投资280多亿美元引进技术合同 3530项 总金额205.5亿美元(其中用于改造我国现有企业技术项目2万多个)——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5分)(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时间 大事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1984年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B D D C C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A C D C D C D B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C D D D B A C B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4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⑴人物名称:毛泽东(2分)⑵判断:不同意。(2分)理由:图10所示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4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原因:中朝人民共同作战;中共中央坚持正确的战略方针;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⑵变化:从地主变成农民。(2分)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4分)(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一个主题。(2分)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政权的巩固)(2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特点: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一点1分,共3分)(2)方式:引进来。(2分)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分)(3)意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思想等。(4分,至少答出两点))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示例1:历史事件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分)历史事件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分)观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2分)论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2012年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21年,我国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了脱贫攻坚任务。(6分)结论: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2分)示例2:历史事件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分)历史事件2:2012年中共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分)观点: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2分)论述:1978年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思想,提出了更深层次的社会主义建设要求。(6分)结论: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都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2分)示例3:历史事件1: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1分)历史事件2:1984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分)观点: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入发展(2分)论述:1978年我国在安徽和四川首先进行改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在全国推开,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带来生产力的大解放,也带动了农村乡镇企业大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道路。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倍。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加强。(6分)结论:总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分)示例4历史事件1: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分)历史事件2: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或者1984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分)观点:与时俱进的政策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富强(2分)论述:1953年,为了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78年我国在安徽和四川首先进行改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在全国推开,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带来生产力的大解放,也带动了农村乡镇企业大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道路。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倍。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加强。(6分)结论:综上所述,面对不同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进行与时俱进的政策调整,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家的富强。(2分)图9邓小平图8图7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图6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图5“铁人”王进喜图4图3图2 布达拉宫图1图10图11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的七个多月里,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以运动战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志愿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大规模的阵地战顽强坚守,粉碎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进攻。并于1953年发动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歼灭了美军和南朝鲜军12万余人。——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图12 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