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三、大气及其运动
考向: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背诵)
1、冷锋(锋面坡度陡,雨区窄且在锋后)
①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现象;②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湿度明显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举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2、暖锋(锋面坡度缓,雨区宽且在锋前)
①过境时,多形成连续性降水;②过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
举例: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天气;贵州“天无三日晴”与昆明准静止锋的活动有关
考向: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背诵)
考向:锋面气旋★★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地区,多见于温带地区,故又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1)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西)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M锋),位置偏右(东)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N锋)。原因:左侧是冷空气推动暖空气的运动,锋面由高纬向低纬移动,为冷锋。而东侧是暖空气推动冷空气的运动,锋面由低纬向高纬移动,为暖锋。
(2)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3)暖锋(N)锋前处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并伴随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处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考向:气压带、风带及其影响(背诵)
一、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
1、前提: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
2、原因:太阳辐射引起地表冷热不均;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3、气压带(以北半球为例)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气流性质
A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地区 接受太阳辐射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 湿热
G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地区 终年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 冷干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纬度附近 高空的大气辐合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 干热
E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纬度附近 从极地高气压带吹来的极地东风,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来的中纬西风相遇,在60°纬度附近形成锋面——极锋。此处气流上升,近地面成为一个相对的低气压带 冷湿
4、风带(以北半球为例)
风带 分布 成因 风向 气流性质
B 东北信风带 赤道~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形成 东北风 干燥
D 盛行西风带 30°N~60°N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形成 西南风 暖湿
F 极地东风带 60°N~90°N 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形成 东北风 冷干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考向:气压中心分布及其影响(背诵)
(1)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洲大陆: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2)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大陆: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太平洋: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
考向:季风与季风气候(背诵)
(1)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向:1月份西北风、7月份东南风;气候类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2)南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1月份东北风、7月份西南风;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考向:我国雨带移动及其影响(背诵)
(1)正常年份推移规律:4、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地区出现春旱;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流域出现伏旱;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流域;10月,雨季结束。
影响: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
(2)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
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
考向: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太阳辐射能少(多)。
(2)海陆分布:海洋性气候:比热容大,冬温夏凉,气温季节变化小;大陆性气候:比热容小,冬冷夏热,气温季节变化大。
(3)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冬季风、夏季风)
(4)地形:地势高(低),气温低(高);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地形封闭不易散热),冬温偏高;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夏温明显偏低;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等改变下垫面状况可增加降水
考向:气候的特征、分布及其成因★★★
1、热带气候分布、成因、特点与年降水量:
(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南北纬10°之间,典型地区: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成因及特点: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大于2000mm。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南北纬10°--20°,典型地区:非洲中部、巴西、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成因及特点: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年降水量:750-1000mm。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北纬10°--25°之间大陆东岸,典型地区: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成因及特点:海陆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全年高温,雨季集中;年降水量:1500-2000mm。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南北20°--30°大陆内部和西岸,典型地区: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成因及特点: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小于125mm。
2、亚热带气候分布、成因、特点与年降水量:
(1)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南北25°--35°大陆东岸,典型地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日本南部;成因及特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年降水量:800-1600mm。
(2)地中海气候: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成因及特点: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年降水量:300-1000mm。
3、温带气候分布、成因、特点与年降水量:
(1)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北纬35°--55°大陆东岸,典型地区:我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成因及特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500-600mm
(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成因及特点: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全年少雨;年降水量:小于500mm
(3)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典型地区:西欧;成因及特点: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年降水量:750-1000mm
考向:气候类型的判断★★★
以“形”定位 (半球) 北半球: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南半球: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以“温”定带 (温度带) 热带:终年皆高温>15℃;亚热带:最低温0-15℃ 温带:最低温<0℃
以“水”定型 (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考向:气候对植被特征的影响(背诵)
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呈深绿色,无明显季相变化,藤本、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分布在赤道附近: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马来群岛、南美洲亚马孙平原。
2、热带季雨林(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相变化。与热带雨林相比,其树高较低,植物种类较少,结构较简单。分布在低纬度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南亚印度半岛、东南亚中南半岛。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在春末夏初,秋季进入果期。分布于大陆东南:中国南方、日本南部、美国南部、澳大利亚东南、南美洲东南。
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气候):耐旱性强,具有厚的革质硬叶,有茸毛,叶片小或退化成刺,以适应夏季炎热干燥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其他大陆的西南:美国西南、南美西南、非洲西南、澳大利亚西南。
5、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以松、杉类为主,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分布于俄罗斯、加拿大(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6、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
7、热带荒漠、温带荒漠:①一般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稀疏,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②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茎叶覆盖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长肉质茎叶,以储存水分。大多根系发达,以便从土壤的深处吸取水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