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集体生活成就我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集体生活成就我 教案

资源简介

6.2 集体生活成就我
一、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增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的价值感和责任感,认同集体主义原则。
2、道德修养:提高在集体生活中自我省察、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健全人格:通过集体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4、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在集体中的集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集体中涵养品格;
2、教学难点: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
思考:范可新、武大靖的获奖感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过渡:这说明,集体生活可以影响一个人。那么,在我们所生活的集体中,我们如何来成就自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集体生活成就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集体中涵养品格
多媒体呈现案例:
情景一:王强是班里的卫生委员,他承担了班级清洁的安排和监督检查工作。王强从担任这个职务以来,尽心尽责,让班级每天都保持干净整洁。
情景二:小鹏入学前是个很任性、很自我的孩子,刚进入班集体时,他说话总不顾及他人感受,很伤人。后来,在班集体生活中,他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也改变了自己的说话方式。现在,他已经成为班里非常受欢迎的人了。
讨论:王强和小鹏在集体中有哪些收获 我们可以怎样在集体中涵养品格
提示:①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②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多媒体呈现案例:
案例一:小英是纪律委员,她有一个困惑:我的好朋友有时候自习课上不守纪律,我作为纪律班长理应提醒并记录下来,但是我记录下来以后,我的好朋友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所以我犹豫不决,到底该不该记录下来?
如果你是小英,你该怎么办?
提示:应该记录下来。作为纪律委员,有责任管好纪律,不能偏袒任何人,要对集体负责。在集体中,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体验责任感,做有担当的人
案例二:情境:小明在班里与同学交往时总爱给别人起外号,总瞧不起向他请教问题的同学,总是对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同学冷嘲热讽,常因一些小事和同学斤斤计较,慢慢地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来往了。
小明在与同学交往中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小明没有学会尊重、接纳、理解和包容同学。没有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师生总结知识点:集体生活如何涵养我们的品格?
(1)在集体中,每个人有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责;我们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体验责任感,做有担当的人。
(2)在集体中,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我们在交往中学会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友好相处。
目标导学二: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PPT解释“个性”:
一般而言,个性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个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教师追问:在集体生活如何发扬个性?
多媒体呈现图片:
思考: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了哪些展现自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你有何收获?
提示:在集体为我们搭建的平台上,我们要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不断完善自我!
多媒体呈现案例:
数学学院与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和中俄数学中心,一起开展了丰富而活跃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学者和青年学生带来最新、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营造开放、国际化的学术交流环境。近年来邀请到菲尔兹奖得主A. Wiles、E. Zelmanov,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L. Caffarelli、 S. Klainerman,以及法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学家联盟前副主席J. M. Bismut等全球最知名的数学家来北京大学讲学、举办高水平公众讲座或开设前沿课程。
思考:如何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提示: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多媒体呈现西游记不同的人物个性
思考:为什么他们性格迥异,却能取得真经?这告诉我们该如何发展个性?
提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发展和完善个性的“明镜”,也是集体生活中重要的学习资源。
多媒体呈现案例:
当年哈佛为了能够录取韦东奕曾破格改变历史已久的录取规则,只要韦东奕能够前来哈佛就读,不仅会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条件,还能免去英语考试直接入学。但深明大义的韦东奕毅然拒绝了哈佛的邀约,选择继续留在北大攻读博士学位。能抵御住这些诱人条件留在国内平台发展,说明韦东奕拥有极大的勇气和自信,更表明了他报效自己所热爱祖国的决心。
思考:说说韦东奕的案例中你有何启示?
提示: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师生总结知识点。
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生身边事例,设置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交流,实现情感的共鸣。本课时中很多鲜活的例子都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所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