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文言文考点解析一、文言词汇解释题【题型分析】年份及篇目 涉及字词 考点分析 答案2022年 《马说》 食 策 临 全都出自课下注释。 分别为通假字、多义词、常用实词。 (1)食:同“饲”,喂。(2)策:用马鞭驱赶。(3)临:面对2021年 《曹刿论战》 鄙 属 驰 伏 全都出自课下注释。 分别为古今异义、常用实词。 (1)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属:类。(3)驰:驱车追赶。(4)伏:埋伏。年份及篇目 涉及字词 考点分析 答案2020年 《富贵不 能淫》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寻向所志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 A.第一个“诚”课下注释为:真正,确实;第二个“诚”出自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下无注释,要结合句子来理解:确实。 B.第一个“志”需结合句子来理解:志向;第二个“志”出自八下《桃花源记》,需结合句子来理解:标记。 C.第一个“谓”课下无注释,结合句子来理解:叫作;第二个 “谓”出自七下《爱莲说》,结合句子来理解:认为。 D.第一个“屈”课下注释为: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第二个 “屈”出自九下《出师表》,“枉屈”一并解释为“屈尊就卑”,可视为“委屈”意。 题型的变化,要求我们对词语的理解更为准确,要能举一反三,也要准确辨析,不能模棱两可。 A【解题方法】解释题:1.审题:看清题目要求解释的是哪个词,不要张冠李戴。2.理解基础上的准确记忆,是拿分最简单的方法。3.如果一时想不起来准确的解释,请根据上下文推断、课内外联想完成本题,不要放弃。选择题:1.一定要审清题目,看清是要选“意思相同”的,还是“意思不同”的。2.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1)排除法。根据文言积累,排除掉比较明显的异类选项。(2)代入法。将选项中已知的所考词语解释,代入另一个拿不准的句子中,看能否解释通。二、文言句子翻译题【题型分析】年份及篇目 涉及句子 考点分析 答案2022年 《马说》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句中“祗”“奴隶人”“骈死”“槽枥”“不以千里称”在课下注释中均有,这也是翻译的重难点所在。另外要结合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技巧,把句子翻译通顺。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4分)年份及篇目 涉及句子 考点分析 答案2021年 《曹刿 论战》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彼竭我盈,故 克之。 (1)句中“遍”和(2)句中“竭” “盈”“克”在课下注释中均有,这也是翻译的重难点所在。这些重点词语要译准,另外要结合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技巧,把句子翻译通顺。 (1) (衣食)这类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分)(2)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2分)年份及篇目 涉及句子 考点分析 答案2020年 《富贵不 能淫》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句中“天下熄”,课下有注释。另外,这一句是课后习题。 (2)课下注释。 (1)(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战争停息,天下太平。(2分)【关注点】惧,安居,天下熄。每错漏一处扣0.5分,扣完2分为止。句子翻译不通顺,酌情扣分。(2)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2分)【关注点】立,正位,行,大道。每错漏一处扣0.5分,扣完2分为止。【解题方法】翻译方法 举例 翻译方法1.对应 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合成词。 【例】小惠 未 遍。【译文】(衣食)这类小恩小惠 没有 遍及百姓。2.保留 古汉语中的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专用名称可直接保留。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翻译方法 举例 翻译方法3.更换 (1)古今异义词在翻译时要换成现代汉语的说法。 (2)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用本字。 【例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今异义词)【译文】(我)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例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假字)【译文】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翻译方法 举例 翻译方法4.调序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调整语序,以适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要求。 【例1】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译文】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例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于诸侯闻达)【译文】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贵。【例3】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译文】你太不聪明了。翻译方法 举例 翻译方法5.补充 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就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清楚的问题。(特别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部分) 【例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省主语)【译文】(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战争停息,天下太平。【例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谓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例3】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省宾语)【译文】用箕畚把(土石)搬运至渤海的边上。翻译方法 举例 翻译方法6.删除 古汉语中有不少虚词起凑足音节、停顿等作用,而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舍弃不译。 【例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句末语气词,不译)【译文】寒来暑往,季节变换,才往返一趟。【例2】怅恨久之。(补充音节,无义)【译文】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三、问答题(综合分析选择题)【题型分析】年份及篇目 题目 考点分析 答案2020年 《富贵不能淫》 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此题考查的是问答题。这道问答题颇有迷惑性,稍微不慎就会简单地答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这只答出其中一点。另外,此题出自课后练习题。可见,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重视课本后的练习题! 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礼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做人的原则;③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年份及篇目 题目 考点分析 答案2019年 《岳阳楼记》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这道题的四个选项都考查得很细,均是考查对相关句段的理解。要对句段理解准确,必须准确地把握全文内容。该题所设陷阱也在非常细微处,不注意审题或对全文把握不足就会落入陷阱。 C 【解析】不是“作者”的情感变化。【解题方法】1.要注意审题,题目有几问,问什么,都要审清。不要漏答,不要答非所问。2.冷静思考,理清思路,答题要点要全面,最好按分值来采点答题。答案有几个要点,建议以①②③④的形式标出。3.书写时做到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四、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型分析】年份及篇目 题目 考点分析 答案2021年 《曹刿论战》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3分) 做这道问答题,要分析曹刿和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什么特点,其中哪些是共 同点。 ①沉着冷静,对形势有清晰的判断。②不冒进,劝众人在等待中寻找战机。③善于思考,思维缜密。④主张做好准备再作战。【解题方法】1.审题。看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例如本题问: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要注意的要素有:曹刿,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共同点。最好在题干上画出来。2.分析。我们会发现解答这道题分为三步:(1)曹刿在指挥作战方面有什么特点?(2)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什么特点?(3)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3.返回原文,寻找关键信息或线索。解答(1),我们要回归【甲】文,从曹刿的指挥作战来分析。从曹刿做的事情来归纳,我们会找到“彼竭我盈”才出战,观察之后才追击,分析出曹刿的“沉着果敢”“善于观察”“知己知彼”“对形势有清晰的判断”“善于把握战机”等特点。解答(2),我们要分析【乙】文,从陶侃的指挥作战分析。陶侃在“贼众方盛”时不决战,“筑白石垒”,派兵把守已经加固的“白石”,都能体现出他的“沉着冷静,对形势有清晰的判断”“知己知彼”“善于把握战机”等特点。4.组织语言,按得分点理清答题要点进行作答。通常1点1分,这道题3分,所以最好按3个要点进行答题。在步骤(3)中我们分析出了几个共同点,在答题时,就用①②③来标注。要注意的是,这①②③点,一定要从不同角度作答,不要重复一个要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