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稳态与调节01 内环境和神经调节(20张)-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三稳态与调节01 内环境和神经调节(20张)-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考点
考情
1.考查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2.命题趋势:(1)内环境与稳态部分多以基础判断或结合实例进行分析。(2)神经调节多为反射弧各组件异常分析以及反射发生的条件、兴奋的传导与传递机理的分析与探究。
1.人体内环境及稳态。
2.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3.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模块三 稳态与调节 01 内环境和神经调节
概念1 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1.1 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3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
1.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
2.明确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和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
3.组织水肿的五个成因: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
下降
升高
增强
例1.(2022·广东)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
A
例2.(2021·重庆)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血浆、组织液到达靶细胞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C.体温的改变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无关
D.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失水皱缩
A
例3.(2023·浙江)我们说话和唱歌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吸运动;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人体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人体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部位。体液中的O2、CO2和H+浓度变化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能从血浆、__________和淋巴等细胞外液获取O2,这些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机体功能系统的活动,是通过内分泌系统、__________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
(2)自主呼吸运动是通过反射实现的,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__________和效应器。化学感受器能将O2、CO2和H+浓度等化学信号转化为_______信号。神经元上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受刺激后引发Na+__________而转变为兴奋状态。
(3)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pH变_____,CO2含量和pH的变化共同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还有实验发现,当吸入气体中CO2浓度过大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原因是CO2浓度过大导致呼吸中枢__________。
(4)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哺乳动物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被切断,呼吸停止。上述事实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__________的呼吸中枢参与,自主呼吸运动的节律性是位于________的呼吸中枢产生的。
组织液
神经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内流

受抑制
大脑皮层
脑干
1.透彻理解反射弧各部分结构
二、神经调节
给某患者做膝跳反射实验,患者无感觉,但是小腿能迅速抬起,反射弧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
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出现异常,兴奋不能传导至大脑皮层;
或大脑躯体感觉中枢出现异常,不能正常形成感觉。
2.图解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
Na+
Na+
K+
K+
Na+-K+
例4.(2020·山东) 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据图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Na+通道开放,Na+内流产生兴奋
二、神经调节
3.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电信号
电信号
例5.杜冷丁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剂,与吗啡有相同止痛镇静的作用,经常使用会上瘾。杜冷丁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推测杜冷丁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神经递质失去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的机会,不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
二、神经调节
例6.(2022·广东)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
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
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B
例7.(2021·广东)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 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 。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_______,使屈肌舒张。
(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____________,降低血糖浓度。
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外负内正
伸肌、屈肌
例8.(2021·江苏)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兴奋则会引起b、c兴奋
B.b兴奋使c内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
C.a和b释放的神经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D.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C
例9.(2022·浙江)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
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A
例10.(2022·河北)皮肤上的痒觉、触觉、痛觉感受器均能将刺激引发的信号经背根神经节(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整合、上传,产生相应感觉。组胺刺激使小鼠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研究发现,小鼠DRG神经元中的PTEN蛋白参与痒觉信号传递。为探究PTEN蛋白的作用,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在________产生痒觉的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
(2)抓挠引起皮肤上的触觉、痛觉感受器________,有效________痒觉信号的上传,因此痒觉减弱。
大脑皮层
不属于
电信号(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兴奋
抑制
例11.(2022·山东)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
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1)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_。
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吃过辣椒的儿童会拒绝辛辣食物,这属于________反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条件
4. 毒品的危害机理
例12.吸食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图甲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由图甲可知MND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 由图甲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多巴胺的_________结合,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暂时__________,从而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乙中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3) 由题干可知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为了获得同等程度的愉悦,吸食者对可卡因的用量需要提高,造成毒瘾,请从突触结构分析原因:
可卡因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免疫能力下降
长期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受体蛋白数量减少,其敏感性下降
识别多巴胺和运载钠离子
转运载体
增多
Z
例13.下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 1、2、 3 、 4 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
?
材料: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
供选择的器具:剪刀、电刺激仪、电表。
(2)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如下:
①先用剪刀将神经元A的___________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___。若________________,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 之间
?
1
无肌肉收缩现象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
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如下:
①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__,若电表的指针偏转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
若电表的指针偏转________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
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__________,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2(或4 2 1)
单向传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