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系列——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B)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2.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21·cn·jy·com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3.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皇权的加强的有( )①废除丞相 ②分封藩王 ③设厂卫特务机构 ④创内阁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4.下列属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的有( )①高迎祥 ②张献忠 ③李自成 ④陈友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描述的郑成功的历史事迹是( )A.西行天竺 B.抗击倭寇 C.七下西洋 D.收复台湾6.最符合下表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序号历史事件1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3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A.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C.清朝对外关系 D.民族政权的并立7.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清朝政府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是(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宣政院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8.王刚在学习新疆历史时,把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史实归类分析。在他记录的下列史实中,结束新疆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www-2-1-cnjy-comA.平定噶尔丹战乱和张格尔之乱 B.平定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叛乱C.伊犁将军利伊犁将军府的设置 D.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9.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是( ) 戚继光 郑成功 雅克萨之战 A.中国古代改革家 B.和外国友好交往 C.抗击外来侵略 D.发展民族经济10.中国古代皇权发展到了顶峰的是( )A.明清时期 B.宋元时期 C.清朝前期 D.元明时期11.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问内,揽阅奏折1160件,处理政事339件。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 21*cnjy*comA.设立行省 B.实行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 D.设立军机处12.《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界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来源:21cnj*y.co*m】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13.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螳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时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丞相 B.增设特务机构 C.迁都北京 D.设立军机处14.从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这一过程表明( ) A.君权日益加强 B.地方权力过大 C.君权日益衰弱 D.丞相权力增大15.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图1 (汉)坐而论道 图2 (宋)站议时政 图3 (清)跪受笔录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16.下列对“乾隆盛世”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平定天山南北的叛乱,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②精耕细作技术和高产作物的种植得到推广,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③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④伟大的文学作品《西游记》也成书于这一时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的是( )A.李时珍 B.宋应星 C.徐霞客 D.徐光启18.如图,下列哪一本书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 ) A B C D19.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 )21教育网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仰商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20.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2·1·c·n·j·y A.帝国的繁盛 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C.近代的曙光 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题,共60分)21.(10分)自去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图一 戚继光 图二 荷兰军队投降图 图三 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江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 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请回答:(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1分)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2分)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2分)(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1分)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1分)2-1-c-n-j-y(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至少两点,2分)【出处:21教育名师】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版权所有:21教育】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2分)(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4分)(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4分)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2分)有何积极作用?(2分)(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2分)(4)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2分)2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请回答:(l)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2分) 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2分)(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某班4个学习小组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第1小组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第2小组认为限制了正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3小组认为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请你参加第4小组的讨论,总结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有什么严重危害?(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3)结合明清不同的对外政策,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2分)2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见右图)。材料二 1792年,英国国王派遣使团来华拜见当时在位的乾隆皇帝,要求通商。双方互赠礼物,英国使团带来的礼物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先进的枪炮、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秒表,钢铁制品等,中国的回礼有丝绸、宣纸等。(1)材料一中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行的是什么礼节?这说明了什么?(6分)(2)比较两国互赠的礼品,你发现了什么问题?(4分)26.(10分)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艰辛,历史上的经验,值得借鉴。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材料二: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至少回答两个方面)(2分)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冶三世信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21·世纪*教育网(2)根据材料三,想一想清朝采用了哪种对外贸易政策?(2分)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至少回答两个方面)(4分)21*cnjy*com(3)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BCDADACCCA11121314151617181920CBDADADDAD二、非选择题:21.(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倭寇。(1分)郑成功收复台湾。(1分)(2)康熙皇帝;(1分)雅克萨反击战;(1分)《尼布楚条约》。(2分)(3)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1分)史实: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写对其中一点即可给1分,其它符合题意的也可给分)21cnjy.com(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言之有理,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22.(1)隋朝。(1分)门第的高低。(1分)(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4分)www.21-cn-jy.com(3)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4分)23.(1)秦朝。(2分)(2)三省六部制度。(2分)。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每点1分,共2分)(3)废除了丞相制度。(2分)(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分)26.(1)国家强盛;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平崛起、对外影响深远等。(2分)(2)闭关锁国政策(2分)危害: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4分)(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强国;等等。(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