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系列——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复习课件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系列——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复习课件1)

资源简介

(共58张PPT)
鸦片战争
2.根本原因:
3.直接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虎门销烟
4.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定
《南京条约》
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6月-1842年8月
1.时间:
鸦片战争的烽烟
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1.时间:19世纪上半期。
2.原因
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处心积虑要打开中国这个市场;
②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长期处于入超地位。
3.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
①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②白银大量外流。
③影响军队战斗力。
总之,鸦片严重危及清王朝的统治,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背景:道光帝接受了林则徐的上书,
任命其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
2.目的:维护民族利益和清王朝的统治。
3.事件: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销毁外商运到中国的二百多万斤鸦片。
4.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勇气。
林则徐虎门销烟
民族英雄
18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鸦片战争前后,组织编写《四洲志》,了解西方情况。
有人说:没有林则徐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爆发。此观点是否正确?
不正确,林则徐禁烟只是战争的导火线。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
根本原因:为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3.经过:
①1840年6月,英军到达中国海面,封锁珠江口,继而沿海北犯,攻陷浙江定海,直抵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与英军谈判,并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②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清政府感到有失尊严,又同英军作战。
③1842年,英军舰船闯入南京长江江面,清政府求和。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4.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关天培
虎门威远炮台遗址
战争中,清军涌现出关天培等一大批爱国将士。当英军进攻虎门时,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兵奋起抵抗。他亲自点燃火炮,轰击敌人。当英军涌上炮台时,关天培拔出腰刀进行搏斗。他受伤十余处,最后战死在炮台上。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领土主权被破坏。
②赔款2100万元。
——加重了人民负担。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便利外国商品倾销、掠夺原料。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
——关税主权被破坏。
6.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割让地及五口通商图
战前的中国 战后的中国
社会性质
经济形态
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
思想观念
阶级关系
封建社会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主和农民
反封建
“天朝上国”、闭关锁国
地主和农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近代生产方式(外企等)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
反封建反侵略
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
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出现新阶层(无产阶级和买办商人)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 国 英国
总体状况 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国力强大




经 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兼并严重,政府财政困难 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最高,争夺市场和原料
政 治 封建专制统治,
政治腐败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君主立宪制)
军 事 军备废弛,装备陈旧 装备先进,海上霸主
外 交 闭关锁国 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1.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 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
──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中国落后的农耕文明无法抵抗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
7.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闭关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②只有对外开放,与时俱进,与世界交流、竞争才能进步……
鸦片战争的启示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时间: 年—— 年
侵略国家:
列强侵华罪行
1.英法联军火烧 。(1860年攻入北京)
2. 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了中国
和 领土 平方千米。
影响: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大侵略权益。
1856 1860
圆明园
东北 西北
英法联军
1858年《 》
结果
1860年《 》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150多万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年—— 年
1851
南京
经过
1.开始: 年, 起义。
2.定都: 年,攻克 改名为 ,
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3.颁布纲领性文件《 》。
4.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青浦大捷:1860年8月,太平军大破洋枪队。
5.结果: 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② 1862年9月,在 战斗中,太平军击毙 。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根本原因:
1851
1864
金田
1853
1864
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慈溪
华尔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
2.原因(目的):
3.发动者:
4.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1856——1860年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5)结果:
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①1858年5月签订的《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②1860年10月签订的《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大量的赔款。
(6)影响: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不能搬运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毁坏,并被放火焚毁,今仅存遗迹。
(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1858年开始,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成为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沙俄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比 一 比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起止时间
侵略者
目的
条约
影响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英、法(美俄帮凶)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鸦片战争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 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性质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 大 战争过程 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侵略时间 两年 四年
侵略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战争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开五口 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50多万平方公里
主权遭到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简表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②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同年,太平天国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①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人民英雄纪念碑
——金田起义浮雕
太平天国运动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16岁以上者,无论男女,均分田;15岁以下者减半;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1860年,太平军逼近上海。清朝地方官员与英法侵略者相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不久,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华尔被太平军击毙。
2.太平军痛击洋枪队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由于统治者的腐败和内讧,以及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于1864年以失败告终。
1864年7月,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陷落。天京的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天京保卫战中,太平军和清兵激战的情形。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它对外国入侵者的抵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止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积极作用。
5.影响: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根本原因(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4.性质:
甲午战争
1.背景:
2.时间:
3.过程: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变得强大起来,开始图谋侵略中国,并选择朝鲜作为跳板。
1894——1895年。
① 爆发:
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爆发起义之机,引诱清军入朝,继而以反对清军入朝为借口,挑起战端,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②黄海海战:
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将士英勇抗日,壮烈牺牲。
③旅顺大屠杀:
④1895年初,日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战火很快烧到中国境内,日军接连占领大连、旅顺等地。在旅顺,日军对当地居民实行大屠杀,死难者有18000余人。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内容:
①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②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④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等。
5.影响:
——割三地
——开四口
——允设厂
——陪二亿
主要内容 危 害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二亿两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进一步破坏了领土主权完整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剧人民负担 清政府举债赔款
便利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
使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资本输出,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割三地
赔二亿
开四口
允设厂
《马关条约》后,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战争:影响
材料二: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鸿章命告清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材料三: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一:“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四: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因此,北洋舰队在海战中吃亏很大。
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内 因
外 因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殖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势力范围:
1.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
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 长江流域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 福建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①时间:
19世纪末。
②方式:
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
④影响:
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
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①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背景: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国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了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
②“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
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③影响:
战争的借口:义和团运动
1.兴起时间:
2.兴起地点:
3.口号:
4.发展:
5.性质:
6.结果:
19世纪末
山东
“扶清灭洋”
1900年春 京津地区
反帝爱国运动
在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你怎么看?
爱国性:
⑴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⑵“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落后性:
⑴ “扶清” 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来面目)。
⑵ “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没有区分外来侵略者和外来近代文明)。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失败原因:
内因:
外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本质缺乏正确认识
2.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3.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领袖,组织松散。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同 都发生在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的近代前期
都以农民为主体,以武装斗争的方式进行的农民革命运动
都利用宗教结社的形式发动,联合群众
都是由于旧式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不同 背景 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矛头 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
性质 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反帝爱国运动
规模 持续时间长
波及范围广 相对时间短
范围小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进一步控制中国政府(彻底瓜分中国)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维护其在华利益。
大沽
天津
北京
阻击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1.原因:
2.时间:
3.国家:
5.结果:
4.路线:
1900年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
《辛丑条约》签订图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锁,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时间:
1901年。
2.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②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③撤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
④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重要地区允许外国军队驻守。
⑤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3.影响:
内容 危害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
政治 严禁人民反帝
军事 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外交 划定使馆界
加剧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
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的帮凶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控制,失去军事自主权
“国中之国”,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甲午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原因
(借口)
根本原因
发 动 国
结 果(条约)
影 响
虎门销烟
打开中国市场
英 国
《南京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英法联军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朝鲜东学党起义
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日本
八国联军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
镇压义和团运动
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辛丑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修约”遭拒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条约
完全沦为
大大加深
开始沦为
X
Y
O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沧桑回眸
填表:
时间 侵华战争 条约 影响
1840—1942年
1856—1860年
1894—1895年
1900—1901年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签订国家
赔款
土地
其它
影响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中英
中日
中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割香港岛
割台、澎、辽
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五口通商
四口通商;设厂
严禁反帝活动;拆毁军事防线,允许列强派兵进驻沿线要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大不平等条约对比简表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与俄、美、英、法
中与英、法、俄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增加大量赔款
英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抢占大面积领土
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增开天津为商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落后就要挨打。
2.只有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3.要发展科技、重视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4.要坚持改革开放。
近代屈辱史对你的启示?为实现民族复兴献计献策。
请不要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