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系列——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复习课件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系列——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复习课件2)

资源简介

课件59张PPT。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内容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自强”(江南制造总局)时间:目的:背景:内忧外患创办新式民用工业——“求富”(轮船招商局)创建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评价结果:破产作用:P100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性质: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19 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初步发展:产生时间:特点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区:行业:规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是日用轻工业较小,力量微弱,发展困难重重。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代表人物:状元实业家张謇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①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②外患——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失败。3.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4.领导者: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 5.旗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6.内容:①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③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②以“求富”为旗号,兴办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1865年,曾国藩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它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毛瑟枪,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它的管理还比较落后,工人缺乏积极性,武器质量得不到保证。他们制造的炮弹铜箍不合格,战时要用锉刀加工后才能使用。甲午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使用过这种炮弹,深受其害。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72年成立于上海,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工业。招商局开办后一直遭受外国轮船公司的压制,许多爱国商人主动将货物交给招商局承运,帮助招商局站稳了脚跟。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1873—1893年,获利白银六百多万两,但大多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轮船招商局
上海总办事处 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最初,同文馆只招收少数十三四岁的满族儿童。后来,奕诉建议招收科举出身的人入馆学习,并增加西方的天文、算学课程。这个建议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中国原有的文化已经很完美,根本不需要再学习西方的天文、算学。科举出身的人应该读孔孟之书,如果学习什么天文、算学,就会坏了心术,国家就危险了。京师同文馆(1)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生产和发展。
(2)洋务运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同时,洋务运动也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7.结果: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8.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9.影响: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在外商企业和洋务派民用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1)背景:1.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行业: 主要是日用轻工业,主要有船舶机械修造业、缫丝业、棉纺业、面粉业、火柴业和印刷业等。2.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较小,力量微弱,发展困难重重。(3)规模:3.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背景:(2)影响:资料2 张謇曾经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国家像一棵树,教育就是花,海陆军就是果实,而树的根本则在实业。如果人们只是贪图花与果的灿烂甜美而忘记根本,那么花与果都是无从谈起的。他把赚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4.状元实业家张謇资料1 《马关奈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攫取财富。曾经高中状元的张謇(jiǎn)深感忧虑,认为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才能够维护中国的利益。于是他大力倡导“实业救国”,并放弃高官厚禄,积极投身于创办实业。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其中以1899年成立的大生纱厂影响最大,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作出了十分宝贵的贡献,被誉为“状元实业家”。
背景时间高潮结果影响失败原因目的阶级维




动性质主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898年6月——9月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失败(戊戌政变)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对中国人民的觉悟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奏。序幕公车上书军事百日维新发展创办报刊,建强学会,宣传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救中国就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1.时间:2.背景:3.人物:4.内容:5.结果:6.影响:l895年。①《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拒和、迁都、变法。由于守旧势力的阻挠而失败。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 ①启发民智、制造舆论;②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③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1.在公车上书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哪些活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①立学会: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议论时政;
②办报刊:如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2.这些活动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哪些变法主张?①梁启超在《时务报》中提出要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②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阐述变法主张:变则强,不变则亡。3.这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活动起到了哪些作用?维新思想的传播 北京强学会遗址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部分思想比较开明的官员,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议论时政,宣传维新变法。1.立学会:2.办报刊:①原因:1896年初,由于守旧派的告发,强学会被清政府查禁。然而,议论时政的风气已开,维新变法思潮继续发展,各地学会、学堂和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②代表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舆论界的领导地位。3.代表人物及主张a.主张:在《国闻报》上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他特别强调“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他认为,国家只有实行变法,才能由弱转强,这样才符合进化的规律,否则将会走向灭亡。
b.影响:严复巧妙地运用进化论来阐述自己的变法主张,让国人耳目一新,轰动一时。①梁启超:a.主张:在《时务报》上发表系列文章,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影响:梁启超的言论新颖,文笔流畅,深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从而大大推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严复: 严复( 1854—1921),福建候官人,早年曾留学英国学习海军,后成为清末著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后,很快传遍全国,甚至成为中学生的课外读物。“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词,渐渐成了报刊上的常用词语。当时许多人还选用这些词汇作自己或儿女的名字。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背景: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开始变法。1898年是中国旧历戊戌年,所以这次变法又被成为“戊戌变法”。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等。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产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训练新式海陆军,裁减旧军队等。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派人出国留学等。3.主要内容及作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光绪帝并不同意改革政体;维新派力量相对弱小;维新派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等等。2.戊戌变法的措施是否全面体现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没有,它没有涉及设议院,开议会,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没能触动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很不彻底的。3.变法措施中为什么没有涉及设议院?1.同洋务派相比,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观点有什么明显不同? 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除了主张从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向西方学习外,还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4.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派,变法失败。这场变法运动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政变发生时,有人劝维新人士谭嗣同出走日本。谭嗣同拒绝了,他表示:“各国变法都是要流血的,如今中国变法还没有听说流血的,这是中国不昌盛的原因。就让我来当这流血第一人吧!”被捕后,他在狱中写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前,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同他一起惨遭杀害的还有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和康广仁,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采取自上而下的改良手段。
②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③触犯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并且守旧势力过于强大。5.失败原因 维新运动兴起时声势浩大,变法运动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但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救中国就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6.性质:7.影响:8.教训(启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对中国人民的觉悟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不敢发动群众 保守势力强大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拓展延伸:比较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文化教育革新概况教育制度变革(兴学堂、废科举)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清末,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哪些深刻变革?文化教育革新3.西学传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1.这些书籍是怎样被传播到中国来的?2.这一时期西学传播的主力军是谁?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传教士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先进的经济、政治、教育方面学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对中国的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3)1872年,由外国商人创办于上海的《申报》,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1.近代报刊(1)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开始传入中国。(2)19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国人创办报刊的高潮。原因:宣传维新思想的需要 1872年,《申报》由国外商人创办于上海。这份报纸除了刊登国内外重要的新闻,通讯,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后来还增加了篇幅,辟出专栏和副刊。它的办报形式大都为后来的报纸所继承,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申报》见证,记录了近代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誉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 19世纪末,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新式出版机构出现并蓬勃发展起来。其中,1897年,夏瑞芳等人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2.近代新式出版业商务印书馆发行所意义: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兴学堂、废科举1.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旧址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2.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新式小学 科举制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科举考试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为什么要废除呢? 以八股取士为主要形式的科举考试日益成为禁锢读书人思想才智的桎梏。3.1906年开始,乡试、会试一律停止。从此,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了,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清朝隋朝中国历史上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度结束 鸦片战争的炮声,把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他们开始抛弃旧有的“华夷观念”,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并作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抉择。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成为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人。探寻他们认知西方的足迹,反思他们艰辛求索的苦旅,我们会更加体会到,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路程有多么艰难。容闳郭嵩焘魏源林则徐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使西纪程》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坤舆万国全图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与早期的“西学东渐”相比,有什么不同?利玛窦早期近代“西学东渐”寻踪从材料1看出清朝统治者有怎样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清朝统治者会有这样的思想?【探究背景】材料2: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是西洋人坚船利炮……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从材料2中可以推断这一时期东西方形成了怎样的发展局面?这对当时的中国人有怎样的触动?材料1: 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的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 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842年道光帝派人审问英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贵华夏,贱夷狄”“夜郎自大” ,以“天朝上国”自居。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统治者闭目塞听,盲目自大。 东方落后,西方先进,
东西方差距明显。
人们夷狄观念已经开始动摇了--“闭眼”看世界林则徐容闳郭嵩焘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2.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魏源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
2.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增设水师科;
3.改革考试制度。《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它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为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补刊刻为六十卷。随后,又辑录徐继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环志略》及其他资料,补成一百卷,于咸丰二年刊行于世。
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历史小知识 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已使魏源初步认识到中国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落后,落后者只有向先进者学习,并奋起直追,才有战胜先进者的可能,否则,将永远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和蹂躏。“师夷长技以制夷”1.“师”是什么意思?学习2.“夷”指的是谁?西方先进国家3.“长技”指的是什么?西方国家比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4.“师夷长技”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制夷”,
就是要战胜和制止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5.魏源在鸦片战争之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说明了什么?容 闳3.容闳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号纯甫,汉族广府人,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贫农家庭。少年时入美国教会主办的香港马礼逊学校读书。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随校长布朗赴美留学。咸丰四年(1854),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留学生。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面对美国的强盛和清朝的落后,他酝酿了一个教育计划——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经过多年努力,1872年,清政府开始派遣幼童留美,容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1881年,清政府下令留美学生一律调回国内,容闳的教育计划毁于一旦。为什么黄遵宪对朝廷下令调回留学生那么痛心疾首? 黄遵宪认为,派遣留美幼童对于开阔中国人的眼界、对于变革中国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而中国政府竟然中断这项计划,完全是一种保守、倒退、自我封闭的行为。因此,作为诗人的黄遵宪十分痛心,写下了这首诗。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
你如何评价这一计划? 容闳的计划体现了他希望通过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设想。想一想 郭嵩焘(1818年—1891年)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1847年进士,1854至1856 年佐曾国藩幕。1862年授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1863年任广东巡抚,1866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旋出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郭嵩焘4.郭嵩焘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 到达伦敦后,郭嵩焘将沿途见闻记入日记寄回国内,送呈总理衙门,并以《使西纪程》为名刊行。《使西纪程》客观记述了所见所闻,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结果,郭嵩焘遭到朝廷申诉,《使西纪程》也被毁版,禁止流传。“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郭嵩焘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2.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3.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局 限 性:1.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
2.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器物),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3.维护封建清王朝的统治。意 义:评价近代“开眼看世界” 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世界交流,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2.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
这对我们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1.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们有什么共同的追求和特点?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都对中国的前途充满忧患意识,都有世界眼光,希望借助西方的先进技术、优势发展中国,使中国富强,但他们的见解和主张往往不为主流社会和当局所接受。延伸思考比 较和平传播
(西学东渐)武力传入华夷有别,
西学中源说仍然盲目自大,反对向西方学习徐光启林则徐、魏源、容闳、郭嵩焘请不要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