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的课时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一系列活动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课程教学经历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探究活动,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已知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时,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
四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过程,求知欲及好奇心增强,兴趣爱好有所分化,这时候对新鲜事物开始探索, 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因此在上课时以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发展,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对三角形的内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五、说教学策略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猜想验证法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法上,学生自主探索、操作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大家一起来:
画两个大小不同的任意形状的三角形,然后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并把它们相加,你发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和是180° 
2.复习用量角器量角的知识。
我们已经学过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谁能说说用量角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3.认识三角尺上的三个角。
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师生互动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深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问题。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板块二、探究新知
1.量一量,算一算。
(1)从教材第113页剪下3个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
你知道每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
生1:我手中(展示出来)的这一块,是90°+60°+30°=180°。
生2:我手中(展示出来)的这一块,是90°+45°+45°=180°。
师:拿出我们准备好的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并算一算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提问: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我们发现有些同学计算出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是180,有些同学计算出的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不是180,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白在测量和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
引导思考:看来用测量的方法还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2.拼一拼,看一看。
启发:我们用三角尺可以拼出许多度数不同的角来,那这样的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角是否也可以拼在一起呢?可以拼成什么角呢?
(1)让学生想办法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
学生拼完后,教师展示学生的各种拼法。
启发:我们用三角尺可以拼出许多度数不同的角来,那这样的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角是否也可以拼在一起呢?可以拼成什么角呢?
(2)让学生想办法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
学生拼完后,教师展示学生的各种拼法。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组织观察。
提问:
观察这几种拼法,不管怎么拼,它们最终都拼成了一个什么角?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
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都拼成了一个平角。
追问:通过这个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动手操作、验证发现。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拼一拼发现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是180,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个发现到底对不对。
(1)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将三角形剪下来,拼一拼。
(3)量一量拼成了什么角。
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设计意图:首先分别计算两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接着安排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把一个三角形的3个角拼在一起,从拼成的平角得出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
板块三、课堂练习
1.如右图,一块三角形纸片被撕去了一个角。 这个角是( 67)度,原来这块纸片的形状是(锐角)三角形,也是( 等腰)三角形。
2. 下边三角形中,∠1 = 75°,∠2 = 40°,∠3 = (65)°。
3. ∠A, ∠B, ∠C是△ABC的三个内角
板块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说说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后仍得到延续。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具运用习惯,特别是小组学生在合作操作时,应有效指导,对学生及时评价,激励表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生在介绍剪拼的方法时,可以让介绍的学生先上台演示是如何把内角拼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就可以节省时间。
3、在做练习时,为了赶时间,题出现的频率较快,留给学生计算思考的时间不足,可能只照顾到好学生的进程,没有关注全体学生,今后应注意这一点。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