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导学案
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课标要求】 【课时目标】
2.1 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通过观点辨析及合作探究了解人大的产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以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通过情境创设,感悟“人大代表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了解人大代表的职权及使命 3.通过相关探究活动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从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
教学重点:1.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2.掌握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职责。
教学难点:1.区分人大与人大代表的职权。2通过相关学习活动,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认同,坚定制度自信。
【课前自主预习】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_______。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①在我国,人民通过______________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________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_________。
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________,根据________行使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最高的________、决定权、________、_______。
(3)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______________。
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图___________,对它___________,受它__________。
(4)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5)主要任务:①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②表决议案;③依法选举、决定任免国家机关组成人员。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___________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2)产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3)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
(1)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________的领导。
(2)职责: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
二、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性质及产生
(1)人大代表的性质
人大代表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前者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后者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人大代表的产生
①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________产生。
②基于我国的国情,人大代表的产生采取_________与_________相结合的办法。
2.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
(1)人大代表的职权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各级人大代表享有广泛的职权。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的职权包括提案权、表决权、审议权、质询权等。
①提案权: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②审议权:人大代表有权对列入会议议程的各项议题进行发言和讨论。
③质询权: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2)人大代表的义务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__________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__________推进工作。
②人大代表是__________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__________,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__________的监督。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认识人民代表大会
一、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二、审查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审查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四、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议案
五、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六、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
七、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
八、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九、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十、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1)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全国人大的哪些职权。(科学精神)
(2)阐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关系。(政治认同)
探究活动二:认识人大代表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等12项报告决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截止时间3月8日12时,大会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73件。除此之外还有代表对政府有关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材料中人大代表行使了哪些权利?
构建思维导图
【课后巩固练习】
1.自2022年4月15日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据悉,此次网络征求意见的时间为4月15日至5月16日。在此期间,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人民日报社(如下图,可扫码)、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的专栏提出意见建议。重大事项网络征求意见( )
①是我国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②说明人民有权直接管理家和社会事务
③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④是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的生动缩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某县人大代表开展“进选区,访选民”交流座谈活动,邀请致富能人、群众代表、村委会干部等参加。活动倾听群众“心头事”,架起群众“连心桥”。这表明,人大代表( )
A.依法履职,行使监督权 B.依照规定,行使表决权
C.尊重民意,为人民服务 D.领导立法,为群众代言
3.在新时代加强人大建设,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障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和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基于( )
①人大是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②人大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③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④公民的权利是由人大规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等。这说明(  )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B.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接受全国人大直接管理
C.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D.人民代表大会是其他国家机关的直接权力源泉
5.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三年来,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照常召开,把“精编版”开成了“精华版”;立法工作按下快进键,一大批国家治理急需、人民群众期盼的法律相继出台;监督工作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频频出手,精准发力;新一轮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全国10亿多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0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的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平稳有序地运行
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行使决定权④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常委会审议的68件法律草案、决定草案中,由相关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牵头起草的有34件,占总数的一半;由其他部门或单位负责起草的法律草案,人大提前介入,做好组织协调,发挥审议把关作用。由此可知(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国家立法权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拥有立法权的唯一国家机关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备案审查工作质量不断提高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导立法工作的程序和机制日趋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为建筑工人代言的“95后”小伙邹彬、通过拍摄Vlog的方式征询网友意见的“95后”徐萍、立志要把国家的好政策带回来的“95后”如克亚木.麦提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年来,这些“95后”代表紧跟国家发展的脚步,深人生活考察,自下而上传递着百姓的意愿与呼声,用青春朝气交出优秀的履职答卷。这些“95后”代表( )
①日常工作核心是向基层群众传达党中央的精神②肩负着人民重托,是代表人民利益的重要力量
③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参考④是本行业优秀代表,引领国家大政方针的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代表工作计划》提出,要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委托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人大代表开展调研和视察活动( )
①是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表现②有利于更好行使审议权、决定权
③有利于提高议案建议的质量水平④有利于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年3月5-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今年全国两会,来自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各民族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与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讨论审议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议案提案,展现了中国式民主的勃勃生机。“中国式民主” ( )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②保障了全体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③代表我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④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具有巨大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关于全国人大代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采用差额选举方式产生 ②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③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④是各级权力机关的成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基础上,我国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
A.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B.党和国家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2.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汇报会,听取自治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这表明( )
①自治区人大与政府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②自治区人大是本行政区的法律监督机关
③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和审议权④我国的行政制度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法治是助力和保障共同富裕的强大制度力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守住共同富裕的底线标准。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①以行使立法权的方式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职能②通过制定法律来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
③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④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到国家权力运行的方方面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我国的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分别是依据选举法的有关规定,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出来的。下列关于人大代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人大代表都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B.人大代表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
C.人大代表来自人民,要努力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D.人大代表有提案权、决定权、监督权、质询权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互联网背景下,骑手劳动保障权益现状如何?全国人大代表鲁曼做过相关调查。这一查,发现问题还真不少:用工法律关系边界模糊不清、加班普遍、保险保护力度不够、维权难……鲁曼分析认为,互联网背景下外卖骑手陷入“泥潭”,一是由于用工关系认定过于僵硬,二是用人单位与外卖骑手法律意识淡薄,另外,政府监管力度也不够。
经过多次调研走访后,一份关于保障外卖骑手群体权益的代表建议,提交到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这份建议中,除了灵活界定用工关系、培养骑手的安全与法律意识,鲁曼在完善保险制度、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建议提交后,交由人社部、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办理。2021年12月,十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的通知》;2022年4月,相关部门又印发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业务经办和征收管理规程(试行)》,试点工作已于2022年7月在北京、上海等7省市启动,部分外卖平台企业就业的骑手等群体人员获得职业伤害保障权益。税务总局有关人士表示,这为新就业形态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开了先河。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人大代表鲁曼提交“就保障外卖骑手群体权益的代表建议”的理论依据。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在2021年全国两会代表的所有环保相关提案中,碳中和、碳达峰、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议题受到全行业热议。此外,危废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环保产业发展等都是两会聚焦的议题。在危废处理方面,两会代表认为,智能系统在危废管理和环境治理方面应有更多作为,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应根据具体污染物和具体地区的不同特点,综合开展治理,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绿色发展的战略地位应进一步提升。
(1)全国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应如何落实环境保护责任。
(3)如果你是人大代表,在推进环境保护方面应该怎样履行职责?
参考答案:
1.B【详解】①:开展重大事项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听取民意反映民智,是我国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①符合题意。
④:党和国家开展这一活动是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的生动缩影,④符合题意。
②:在我国,人民是间接管理国家事务,②说法错误,排除。
③:材料强调的是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与政府无关,③说法错误,排除。
2.C【详解】A:监督权是人大的权力,故排除A。
B:题意不涉及表决权,故排除B。
C:某县人大代表开展“进选区,访选民”交流座谈活动,倾听群众“心头事”,架起群众“连心桥”。这表明人大代表尊重民意,为人民服务,故C正确。
D: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人大代表不能领导立法,故排除D。
3.C【详解】①: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①观点错误。
②: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②符合题意。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正确。
④:公民的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决定的,不是由人大规定的。
4.C【详解】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A不选。
B:“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对其负责,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直接管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故B不选。C:全国人大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故C正确。D: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权力是由法律授予的,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故D不选。
5.A【详解】①②:全国10亿多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0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新一轮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圆满完成,,说明中国的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平稳有序地运行,①②符合题意。
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行使立法权,③说法错误。
④: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是国家机构不是国家机关,④说法错误。
6.B【详解】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草案,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国家立法权,①正确。
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国家立法机关,但不是拥有立法权的唯一国家立法机关,国务院及国务院相关部门等也拥有立法权,排除②。③:材料看不出备案审查工作质量如何,排除③。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决定草案中,由相关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牵头起草的占总数的一半;由其他部门或单位负责起草的法律草案,人大提前介入,做好组织协调,发挥审议把关作用,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导立法工作的程序和机制日趋完善,④正确。
7.C【详解】①: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①错误。②③:这些“95后”代表紧跟国家发展的脚步,深人生活考察,自下而上传递着百姓的意愿与呼声,用青春朝气交出优秀的履职答卷。说明这些“95后”代表肩负着人民重托,是代表人民利益的重要力量,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参考,②③正确。
④:这些“95后”代表不能引领国家大政方针的方向,④错误。
8.D【详解】①:人大代表开展调研和视察活动是人大代表履行义务的的重要表现,故①错误。
②:人大具有决定权,人大代表不具有决定权,故②错误。
③④:人大代表开展调研和视察活动,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利于提高议案建议的质量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故③④正确。
9.B 10.A【解析】9.①: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各民族体现了民主主体的广泛性,①符合题意。②:在我国由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人民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②说法错误。③:我国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的民主,“中国式民主”代表我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③符合题意。④: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非“中国式民主”,④说法错误。
10.①:在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用差额选举方式,①正确。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人大代表代表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②正确。③:在我国,县和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选举才采用直接选举,③错误。④:全国人大代表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成员,④错误。故本题选A。
11.D【详解】D: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D符合题意。
A: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不是公民当家作主,A错误。
B:该选项说法重复题干内容,而没有回答其根本原因,B与题意不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错误。
12.B【详解】①④:材料强调了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自治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这体现了自治区人大与政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说明我国的行政制度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约,①④正确;
②: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②错误;
③: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没有审议权,人大代表有审议权,③错误。
13.A【详解】①: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以行使立法权的方式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职能,①正确。
②: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守住共同富裕的底线标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法律来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发展权利,体现民主主体的广泛性,②正确。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没有涉及组织开展文化建设的内容,排除③。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没有涉及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到国家权力运行的方方面面,排除④。
14.C【详解】A:不设区的市、县级、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市级及以上的人大代表由人民间接选举产生,A错误。
B: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B错误。
C:人大代表来自人民,要努力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C正确。
D:人大行使决定权,人大代表行使表决权,D错误。
15.(1)①人大代表是我国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服务。人大代表鲁曼提出议案建议,代表的是人民利益和意志。
②人大代表依法享有提案权。鲁曼依法提出议案和建议,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重要权利,是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主要形式,也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现实体现。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提案权,有利于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16.(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要积极行使立法权,制定和完善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可依;要积极行使监督权,监督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监督和督促相关部门依法落实环保责任。
(3)作为人大代表要自觉协助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监督相关部门的工作,推动环保责任落实;人大代表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对环保工作依法行使提案权、质询权、审议权、表决权,促进环保工作,对人民负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