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西南情韵——《苏木地伟》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苏木地伟》选自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南情韵》第二课时。是由甲拉伍聂作词,安渝作曲的一首流传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酒歌。歌曲为五声徵调式。歌曲音域不宽,曲调简洁,音调口语化并带有说唱性特点。歌词朗朗上口,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彝族人民以酒待客的热情友好的传统习俗。【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并有相对独立且个性化的思维。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鉴赏。喜欢接触不同风格的音乐,但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却相对较少,且比较被动。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来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想要了解的热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到与现实生活中相结合的例子,幽默诙谐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教师展示、小组合作、律动等方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目标】1.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2.通过聆听,律动,小组合作等音乐实践活动来学唱歌曲,并在演唱的过程中为歌词加入衬词,学跳彝族简单舞步,体验酒歌开朗明快的情绪。3.知道歌曲为五声徵调式,了解酒歌的基本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聆听,律动,小组合作等音乐实践活动来学唱歌曲。并在演唱的过程中为歌词加入衬词、学跳彝族简单舞步,体验酒歌开朗明快的情绪。难点: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准备】课件、钢琴、彝族酒杯【教学过程】导入:1.播放彝族歌曲《七月火把节》(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①师:同学们,子莫格尼!②生:子莫格尼!师:“同学们能说出刚才听到的音乐是哪个民族的吗?”(彝族)师:从歌词中的哪个部分听出来的?(火把节)师:你们对彝族的了解有哪些呢?(抽学生回答)2.介绍彝族3.体验彝语:“子莫格尼”——“吉祥如意”。4.观看视频短片,走进彝族,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5.揭示课题二、新授1.教师表演唱,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放音频伴奏)2.跟着音乐小声哼唱,熟悉旋律并传递酒杯,感受友谊。用lu模唱旋律,分析歌曲调式。4.学唱歌曲,处理问题①、高亢的声音演唱第一句②、深情委婉的声音演唱第三句③、自豪赞美的的情绪演唱第四句(启发学生体会,得出自豪赞美)④、豪爽的声音演唱最后一句(启发学生理解词义,引出豪爽)5.完整演唱(钢琴伴奏)6.完整演唱,师加入衬词(音频伴奏)7.小组合作,加入衬词演唱。8.跟音乐跳彝族舞步,并加入到歌曲中表演唱。9.加入舞步表演唱①随老师一起学习舞步②加入舞步随音乐一起表演唱。三、拓展知识延伸:①、彝族民歌的分类;②、酒歌的特点及类别。四、小结,下课1.小结:彝族人民重酒、尚酒;彝族人们敬酒不干杯,不强求。“有酒不尽,待有来日”的风俗;放下酒杯时请不要忘记回赠主人一句祝福的话“子莫格尼。”2.再次演唱歌曲走出教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