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美版四年级上册《飞天(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加上长期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的训练,已经懂得了一些欣赏评述的方法,在审美活动中,对物象的观察变得更加全面、更为细致,从以前只看内容到现在关注形式,从只重细节到顾全作品全局;学生对作品的分析也从浅显的表层深入到蕴涵的内在意义;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仅可以用较流畅的语言描述艺术作品内容,还可以用已掌握的美术语言简单的分析作品的感受并进行评价,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石窟、飞天的知识,感受我国飞天艺术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2.能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观察体验、小组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初步认识飞天、感受飞天之美,感悟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飞天造型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不同形式、不同时期飞天艺术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并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2.难点:探究飞天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听说四年级五班的同学才华横溢,那么了老师今天要考考大家,请大家欣赏舞蹈,请大家思考:这支舞蹈的灵感来源于中国的哪一种艺术形式?生:飞天总结:是的,飞天在敦煌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敦煌莫高窟现存的492个窟中,几乎窟窟有飞天,据统计壁画有4500多平方米,真可谓是“无处不飞天呀”!那么今天,我们就化身考古小专家,重点探寻敦煌飞天艺术。板书——飞天提问: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同学们你想从哪几个方面欣赏飞天?总结:造型、色彩、动势和线条。二、发展演变1.提问:说到飞天,你知道什么是飞天吗?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他们原来是印度古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合为一体,变为飞天。这位同学说的非常的好,一看就是之前做了很充足的资料收集工作,表扬你!既然飞天起源于印度,那它是如何来到了中国呢?2.飞天如何来到了中国?——图片丝绸之路印度飞天沿着丝绸之路首先飞到了我国古代的西域,然后流传到了现在的敦煌,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从西域飞天到敦煌形成了最大的石窟——莫高窟!三、探究飞天1.欣赏视频——敦煌莫高窟提问:敦煌飞天又是从何时出现,何时结束?历经了多长时间呢?学生回答师小结: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同时出现, 历经十个朝代,到元朝末期随着洞窟的停建而消逝。那么,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文化的交流等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风格,都在不断地变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史,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板书:兴起创新、盛世气象、走向衰落2.不同历史时期的飞天,在造型、色彩、动势和线条方面有什么特点?他们有什么不同?欣赏北凉时期飞天壁画:师总结:偏西域飞天特点,,粗犷朴拙,从造型上看,头有圆光,脸型椭圆,身材粗短,上身裸露,身披大巾,长度比身体短或者一样长,腰缠长裙,“V”形,横空而飞。(僵硬死板,转折的动态线)3.小组探究: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单,深入观察研究,用最简短的语言填写报告上的每一项。(1)西魏作品(兴起创新时期)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粗犷朴拙。从造型上看,头有圆光,脸型椭圆,身材粗短,上身裸露,身披大巾,腰缠长裙,大开口“U”形,横空而飞。学生:动态纸偶(关节会动的骨式结构)学生上台摆一摆动势。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西魏时还出现了中原式飞天,并且引导学生观察飞天在飞动时候有了哪些变化,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北凉时期的飞天是一种中西合璧的感觉,体态野犷简单更贴近西域式飞天,到了西魏时期已在向中原式飞天转化。那么到了隋唐时期,飞天形象又呈现出了怎样的新气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隋唐的洞窟看一看。(2)盛世气象:隋代是飞天最多,唐代达到鼎盛生:汇报唐朝飞天的艺术特点:唐朝的飞天,五官比较清晰,衣饰色彩是五颜六色的,飘带特别的长 ......(老师根据学生所说及时进行补充分析)小结:鼎盛时期飞天:五官清秀,衣饰色彩丰富艳丽,动势富于变幻,线条流畅,人体造型比例精准。可以看出隋代的飞天正在形成统一的风格。统一以后的隋朝很快被大唐盛世所取代,初唐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盛唐时期,中国飞天也随着石窟的兴建进入了鼎盛阶段,色彩达到了饱和艳丽的高度,线条流畅自如,同时飞动之美更加富于变幻。这就是飞天的姿态之美。下边就让我们一起领略唐代飞天的美妙身姿吧。(播放视频,欣赏)(3)走向衰落(宋、元):生汇报:此时期的飞天形象,尽管形象不失端庄秀丽,但已没有了当年的气势神韵。飞天姿态单一,面容清秀,线条流畅,身下有彩云,飞动感不强......四、感受飞天1.飞天共同之处:学生交流: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轻盈、裙角飞扬,飘带舒展。线条流畅等等。2.飞舞的动势凭借什么表现出来?飘带、曲线......3.学生上台挥舞体操飘带,感受飘带的飘逸。4.学生纸偶黑板上摆出飞天动势师:那纸偶飞起来了吗?生:没有,但是动势很夸张师:见证奇迹的时刻老师两笔勾勒出飘带,瞬间人偶飘了起来。总结拓展今天,我们的考古队员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我们了解了飞天艺术的发展,也亲身感受、体验了飞天的美。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不仅敦煌石窟有飞天,我国其它一些洞窟也都有飞天形象。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继续研究,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飞天艺术之美!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留住飞天的美,传承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